第208頁
對於紀禮的玩笑,齊青似乎顯得不太在意,「那就這麼說定了。」
紀禮雖有些莫名其妙,卻也沒當一回事。
沒多久,齊青就被齊澄的親兵叫走,紀禮看著他的背影總覺得齊青變了許多,這時候裴崇元似乎洞察到什麼,掀開車簾就見紀禮一直回頭看,裴崇元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只有烏泱泱的一群人。
「你跟誰說話呢?」裴崇元微微蹙著眉。
這一趟是紀禮哀求他來的,自己得了裴熠贈的靈寶弓他悄悄練了許久,這次圍獵他有信心能一鳴驚人,旁人的讚譽都不重要,既然定安侯來不了,那一定要讓父親親眼看看。
「哦,是齊青。」紀禮笑說:「不知道打的什麼壞主意,非要與我同屋。」
裴崇元聞言撩開車簾的手倏的一緊,緊緊攢著手指,目光深遠的回頭看了一眼,喃喃低語:「他若不是生在齊家,將來定是國之棟樑。」
「父親,你在說什麼?」馬蹄聲太大,紀禮並沒有聽不清楚裴崇元在說什麼。
「沒什麼。」裴崇元倏而想起自己像紀禮這樣年紀的時候,他曾隨駕春獵過一回,那時聖祖還在世,先帝才剛被立為皇太子,當時騎馬射獵的少年郎如今有些已經陰陽相隔,有些即便還在人世,也只剩相看兩相厭。
「能在謁都交到真正的知己好友並不多,齊青是個好孩子。」裴崇元說。
紀禮忙說:「是呀,齊青溫厚,不像是齊家的人。」
紀禮說者無心,但裴崇元就怕讓聽者有意,他謹慎的瞪了紀禮一眼說:「胡言亂語。」
作者有話說:
辛苦大家等更了
第122章 同獵
聶通進帳的時候將腰間的佩刀解下,還未走進營帳便知道裡頭有人在等他,他手裡的動作一頓,親兵拉開營帳的幕簾。
等他的不是旁人,正是接替巡防營軍務不久的趙徹,他身著輕甲,聽到聶通的動靜也沒有回頭。
聶通已經年過四十,但他體態雄健,即便不配刀劍只著尋常便服也能叫人一眼就看出來他是行伍出生。
兵部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無論是品級還是權力都遠在巡防營之上,但前朝就是因武將手握重權才至滅國,為了瓦解武將重權,如今的兵部倒真有了「一飯而歸,竟日無事」的閒景。這才讓巡防營的風頭漸漸蓋過。
聶通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可趙徹是太后的外甥,他將腰間的佩刀丟在桌上,說:「勞駕統領親自來一趟。」
聽到聶通的聲音趙徹才慢悠悠的轉過身來,他一向喜歡拿喬,雙手抱胸神情里的不屑全都寫在臉上,「大人既知道我親自來了,就當知道我來是為何。」
聶通萬分後悔,他和趙徹不一樣,這件事對趙太后來說,無論功過都只能是過,就像周逢俍那樣,他的終局也將會走上這樣一條死路。
「知道。」
「大人得了太后這麼多年的照拂才能在兵部安然無恙的度過,太后不僅照顧你就連你姐姐一家也沒少照顧。」趙徹的話使聶通臉色大變,這麼多年他從沒有與姐姐來往過,這世上幾乎已經沒有人知道他還有家人,然而太后卻知道。
他緊緊捏著拳頭,趙徹從懷中取出塊方巾,說:「你也是時候報答了,報效太后的恩德,你沒有太多這樣的機會的。」
言罷趙徹邪氣的笑了一聲,越過他徑直朝外面走,知曉背影徹底消失在聶通的視線里,他抓住那方巾的一角,臉色陡然一陣青白,方巾上用沾了墨水的筆寫這一處地址,地址下方隱約可見聶雨兩個字,字上分明有一塊鮮紅的血跡。
他緊緊捏著方巾,拳頭猛地朝桌上砸下去,震灑了擱在桌上的茶水。
*
天熙帝自幼身體就不好,每回圍獵都只是走個過場,由侍衛事先準備好獵物,他只消獵的幾隻頭彩便能回來。
天熙帝裹著披風,他的天子氣勢仿佛是與生俱來的,這與在皇城裡人人見到他就下跪磕頭的感覺截然不同,半個時辰後天熙帝帶著他的獵物滿載而歸。
他下馬的時候,關津走過去扶他,大約是收穫不小,天熙帝心情似乎也不錯,他邊解開披風邊說:「若不是你攔著我進林子裡,定然是雙倍不止。」
關津笑著說:「是是,陛下箭法精妙絕倫,讓臣大開眼界。」
李忠義上前接住了天熙帝的披風,笑著說:「都準備好了,只能陛下一聲令下了。」
前排的馬背上坐著不少少年人,也有少許上了年紀還不服輸的,紀禮與齊青並肩,李忠義上前傳令的時候,他朝裴崇元眨了眨眼,然後對齊青說:「看見沒定安侯送的,今天我就用它給你露一手。」
齊青勒緊韁繩,神色卻略顯凝重,紀禮察覺到他的異樣,正要開口詢問的時候,李忠義宣布圍獵正式開始。
馬匹四散而去,各自都向著林子裡去了,很快便一個都不剩,紀禮緊握弓箭,也跟了上去。
與此同時,成安王帶著十萬大軍在回謁都的途中遭遇重兵伏擊,伏擊他的正是在在江上赫赫有名的水匪,說來有趣,每每被這群水匪劫的官船事後清查都必有問題,時間長了便有人稱他們為義匪,朝廷多次派兵剿匪都讓他們逃脫了
北威軍是陸地上的虎豹,到了水裡卻個個都成了旱鴨子。
從西鏡回謁都其實不必走水路,但時間緊迫,再三權衡之下高瑜才選擇走水路,然而水路非他所長,若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便只有坐以待斃的命。高瑜事先派人打聽過,江上的水匪已經多年不曾出來,且匪見到了兵定然是掉頭就跑的,哪有敢迎頭就上,如此一想,高瑜才決定走水路。
紀禮雖有些莫名其妙,卻也沒當一回事。
沒多久,齊青就被齊澄的親兵叫走,紀禮看著他的背影總覺得齊青變了許多,這時候裴崇元似乎洞察到什麼,掀開車簾就見紀禮一直回頭看,裴崇元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只有烏泱泱的一群人。
「你跟誰說話呢?」裴崇元微微蹙著眉。
這一趟是紀禮哀求他來的,自己得了裴熠贈的靈寶弓他悄悄練了許久,這次圍獵他有信心能一鳴驚人,旁人的讚譽都不重要,既然定安侯來不了,那一定要讓父親親眼看看。
「哦,是齊青。」紀禮笑說:「不知道打的什麼壞主意,非要與我同屋。」
裴崇元聞言撩開車簾的手倏的一緊,緊緊攢著手指,目光深遠的回頭看了一眼,喃喃低語:「他若不是生在齊家,將來定是國之棟樑。」
「父親,你在說什麼?」馬蹄聲太大,紀禮並沒有聽不清楚裴崇元在說什麼。
「沒什麼。」裴崇元倏而想起自己像紀禮這樣年紀的時候,他曾隨駕春獵過一回,那時聖祖還在世,先帝才剛被立為皇太子,當時騎馬射獵的少年郎如今有些已經陰陽相隔,有些即便還在人世,也只剩相看兩相厭。
「能在謁都交到真正的知己好友並不多,齊青是個好孩子。」裴崇元說。
紀禮忙說:「是呀,齊青溫厚,不像是齊家的人。」
紀禮說者無心,但裴崇元就怕讓聽者有意,他謹慎的瞪了紀禮一眼說:「胡言亂語。」
作者有話說:
辛苦大家等更了
第122章 同獵
聶通進帳的時候將腰間的佩刀解下,還未走進營帳便知道裡頭有人在等他,他手裡的動作一頓,親兵拉開營帳的幕簾。
等他的不是旁人,正是接替巡防營軍務不久的趙徹,他身著輕甲,聽到聶通的動靜也沒有回頭。
聶通已經年過四十,但他體態雄健,即便不配刀劍只著尋常便服也能叫人一眼就看出來他是行伍出生。
兵部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無論是品級還是權力都遠在巡防營之上,但前朝就是因武將手握重權才至滅國,為了瓦解武將重權,如今的兵部倒真有了「一飯而歸,竟日無事」的閒景。這才讓巡防營的風頭漸漸蓋過。
聶通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可趙徹是太后的外甥,他將腰間的佩刀丟在桌上,說:「勞駕統領親自來一趟。」
聽到聶通的聲音趙徹才慢悠悠的轉過身來,他一向喜歡拿喬,雙手抱胸神情里的不屑全都寫在臉上,「大人既知道我親自來了,就當知道我來是為何。」
聶通萬分後悔,他和趙徹不一樣,這件事對趙太后來說,無論功過都只能是過,就像周逢俍那樣,他的終局也將會走上這樣一條死路。
「知道。」
「大人得了太后這麼多年的照拂才能在兵部安然無恙的度過,太后不僅照顧你就連你姐姐一家也沒少照顧。」趙徹的話使聶通臉色大變,這麼多年他從沒有與姐姐來往過,這世上幾乎已經沒有人知道他還有家人,然而太后卻知道。
他緊緊捏著拳頭,趙徹從懷中取出塊方巾,說:「你也是時候報答了,報效太后的恩德,你沒有太多這樣的機會的。」
言罷趙徹邪氣的笑了一聲,越過他徑直朝外面走,知曉背影徹底消失在聶通的視線里,他抓住那方巾的一角,臉色陡然一陣青白,方巾上用沾了墨水的筆寫這一處地址,地址下方隱約可見聶雨兩個字,字上分明有一塊鮮紅的血跡。
他緊緊捏著方巾,拳頭猛地朝桌上砸下去,震灑了擱在桌上的茶水。
*
天熙帝自幼身體就不好,每回圍獵都只是走個過場,由侍衛事先準備好獵物,他只消獵的幾隻頭彩便能回來。
天熙帝裹著披風,他的天子氣勢仿佛是與生俱來的,這與在皇城裡人人見到他就下跪磕頭的感覺截然不同,半個時辰後天熙帝帶著他的獵物滿載而歸。
他下馬的時候,關津走過去扶他,大約是收穫不小,天熙帝心情似乎也不錯,他邊解開披風邊說:「若不是你攔著我進林子裡,定然是雙倍不止。」
關津笑著說:「是是,陛下箭法精妙絕倫,讓臣大開眼界。」
李忠義上前接住了天熙帝的披風,笑著說:「都準備好了,只能陛下一聲令下了。」
前排的馬背上坐著不少少年人,也有少許上了年紀還不服輸的,紀禮與齊青並肩,李忠義上前傳令的時候,他朝裴崇元眨了眨眼,然後對齊青說:「看見沒定安侯送的,今天我就用它給你露一手。」
齊青勒緊韁繩,神色卻略顯凝重,紀禮察覺到他的異樣,正要開口詢問的時候,李忠義宣布圍獵正式開始。
馬匹四散而去,各自都向著林子裡去了,很快便一個都不剩,紀禮緊握弓箭,也跟了上去。
與此同時,成安王帶著十萬大軍在回謁都的途中遭遇重兵伏擊,伏擊他的正是在在江上赫赫有名的水匪,說來有趣,每每被這群水匪劫的官船事後清查都必有問題,時間長了便有人稱他們為義匪,朝廷多次派兵剿匪都讓他們逃脫了
北威軍是陸地上的虎豹,到了水裡卻個個都成了旱鴨子。
從西鏡回謁都其實不必走水路,但時間緊迫,再三權衡之下高瑜才選擇走水路,然而水路非他所長,若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便只有坐以待斃的命。高瑜事先派人打聽過,江上的水匪已經多年不曾出來,且匪見到了兵定然是掉頭就跑的,哪有敢迎頭就上,如此一想,高瑜才決定走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