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說罷,他將帳冊轉給獄卒,由獄卒擺到顧廉眼前觀看。
顧廉只看了幾行,渾身一激靈。
這帳冊不是早就被清理了嗎?怎麼還在這兒?
他這才恍然意識到,原來打從他進高家門的那天,高江川對他就有所防備。
他氣得五官抽搐,半晌後憤然道:「既然他這麼狠,也就別怪我魚死網破!魏大人,是高江川設計托我下水的!」
換了口氣,顧廉稍稍壓下憤怒,開始回憶多年前上京趕考之事。
「被人諷刺挖苦了多少年,我終於中了舉人。那女人為了自己早點兒離開青樓,勸我就此在衙門裡謀個差事。可我不甘心,不甘心就此止步,也不甘心在一個歌女的俯視下一直這麼過下去。於是,我很快便進了京城,等待來年會試。」
「等我到了京城,機緣巧合下,就遇到了高燕燕……」說到高燕燕,顧廉嘴角不覺抽動,面目莫名變得猙獰,情緒也變得激動。
「魏大人一定不知道,被人嘲諷那麼多年,那種急切的想要出人頭地的心情有多讓人煎熬。也正因為這個,高江川用仕途誘惑,讓我成了他們家贅婿,娶了那個看著就讓人作嘔的女人。」
總算把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說完,顧廉閉上眼睛緩了好一會兒,才又繼續,「後來,我順利做了官,本來我是不想再回菱州了,但是,高江川用了些人脈將我調去菱州做官。這也就是他拖我下水的開端。」
第118章
魏承勛攏眼神觀察顧廉的神色,「也就是說,從你在菱州為官期間,就已經開始為高家謀利了。」
「嗯,也就是在菱州幾年吧。回到京城後,我就再沒有沾過高家之事了。」
「那麼你說高江川拖你下水,可有證據?」
「這還需要證據嗎?高家的事搞得這麼大,高江川作為高家繼承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內幕?不要說他,就連高燕燕都知道。」
「口說無憑,錦衣衛辦案要的是證據。況且,以你現在與高家的關係如此劍拔弩張,正如你開始所言,難保不是為了栽贓誣陷故意這麼說的。」
顧廉想來想去竟毫無證據,情緒立時崩潰,憤然道:「高江川這個老狐狸,他從一開始就防著我。還說什麼把我當自家人,真是厚顏無恥。」
魏承勛冷然道:「你們彼此彼此吧。」
顧廉說完這些也不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他心裡除了恨,就是不甘,他一心只想要如何拉高江川一起下地獄。
他目光微動,忽然想到一事,「對了,若要證據,必須找到《南山春景圖》,或許那裡邊隱藏的,就是高家,以及高江川背後更大的秘密和罪證。」
魏承勛道:「這也正是本官要問你的,關於《南山春景圖》你都知道些什麼?」
顧廉喝出口氣,「那裡邊有關乎高家生死的秘密。大約一年前,菱州內外開始有了關於《南山春景圖》的流言,甚至有些三教九流也重現江湖開始打那圖的主意。也因為如此,引得很多人對這幅圖產生了好奇,不惜重金想要取得。而菱州有些人是知道這幅繡品原是杜文奎進獻入宮的,於是便紛紛前往打聽,其中就有高江峰。」
「有一次,高江峰以美酒誘惑,邀杜文奎飲酒,其間將他灌醉,藉此問他有關繡品寶藏的所在。可是杜文奎聞言當即大笑,指著高江峰的鼻子嘲諷說,只要《南山春景圖》的秘密解開,就是高家滅亡之日。因為其中根本不是什麼寶藏,而是關於丁未年菱州糧倉失火的真相。」
「丁未年糧倉失火?」因為案子年久,魏承勛一時未想起來。
顧廉接著道:「原本我也不知這案子的始末,因為高江峰對那幅繡品的態度讓我對那案子也產生了好奇,所以私下裡查過府衙的記錄。說是丁未年年初,菱州周邊境地接連發生天災,致使無數災民湧入菱州城,皇帝下旨拔糧賑災,但是一夜之間,屯放賑災糧的糧倉失火。為此菱州知府程青被滿門抄斬。」
經顧廉的提醒,魏承勛終於回想起當年那件案子,因為幾個官員的失職,致使數萬災民無糧可吃,最後餓死。引得皇帝動了雷霆之怒,最後下旨斬殺了許多官員,尤其是負主要責任的程青被滿門抄斬,曝屍三日以安民憤。
難道這案子另有內情?
魏承勛追問,「你說這案子有內情,莫非縱火者是高家的人?」
顧廉冷冷的笑了笑,「起初,高家人對此事閉口不談,我也曾多方打聽試圖窺視其中秘密,但無論花多少錢,走多少門路,都沒辦法得到內幕。我只是看高家兄弟對那幅繡品格外重視,甚至懸賞重金,僱傭殺手也要獲得,所以,猜測那其中定有高家撇不開的關係。後來,直到於嫣說她知道《南山春景圖》中的秘密,高家人怕機密敗露,讓我去探口風,這才對我鬆了口。」
「高江峰說,當年菱州糧倉里的糧食都是出自高家莊的腐壞食物,開倉賑災幾天,那些本來就身體虛弱的災民,就因食用了那些東西而導致喪生。有人為此開始懷疑賑災糧,要求衙門當眾驗糧,但就在那一夜,糧倉失火了。」
魏承勛捏須,「據本官所知,當年災情嚴重,陛下兩次撥糧運往菱州,若是依你所言,這兩次撥的糧食,豈不是剛到菱州就被高家偷換了?」
顧廉道:「高江峰未說得很仔細,但我猜測正是如此。」
顧廉只看了幾行,渾身一激靈。
這帳冊不是早就被清理了嗎?怎麼還在這兒?
他這才恍然意識到,原來打從他進高家門的那天,高江川對他就有所防備。
他氣得五官抽搐,半晌後憤然道:「既然他這麼狠,也就別怪我魚死網破!魏大人,是高江川設計托我下水的!」
換了口氣,顧廉稍稍壓下憤怒,開始回憶多年前上京趕考之事。
「被人諷刺挖苦了多少年,我終於中了舉人。那女人為了自己早點兒離開青樓,勸我就此在衙門裡謀個差事。可我不甘心,不甘心就此止步,也不甘心在一個歌女的俯視下一直這麼過下去。於是,我很快便進了京城,等待來年會試。」
「等我到了京城,機緣巧合下,就遇到了高燕燕……」說到高燕燕,顧廉嘴角不覺抽動,面目莫名變得猙獰,情緒也變得激動。
「魏大人一定不知道,被人嘲諷那麼多年,那種急切的想要出人頭地的心情有多讓人煎熬。也正因為這個,高江川用仕途誘惑,讓我成了他們家贅婿,娶了那個看著就讓人作嘔的女人。」
總算把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說完,顧廉閉上眼睛緩了好一會兒,才又繼續,「後來,我順利做了官,本來我是不想再回菱州了,但是,高江川用了些人脈將我調去菱州做官。這也就是他拖我下水的開端。」
第118章
魏承勛攏眼神觀察顧廉的神色,「也就是說,從你在菱州為官期間,就已經開始為高家謀利了。」
「嗯,也就是在菱州幾年吧。回到京城後,我就再沒有沾過高家之事了。」
「那麼你說高江川拖你下水,可有證據?」
「這還需要證據嗎?高家的事搞得這麼大,高江川作為高家繼承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內幕?不要說他,就連高燕燕都知道。」
「口說無憑,錦衣衛辦案要的是證據。況且,以你現在與高家的關係如此劍拔弩張,正如你開始所言,難保不是為了栽贓誣陷故意這麼說的。」
顧廉想來想去竟毫無證據,情緒立時崩潰,憤然道:「高江川這個老狐狸,他從一開始就防著我。還說什麼把我當自家人,真是厚顏無恥。」
魏承勛冷然道:「你們彼此彼此吧。」
顧廉說完這些也不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他心裡除了恨,就是不甘,他一心只想要如何拉高江川一起下地獄。
他目光微動,忽然想到一事,「對了,若要證據,必須找到《南山春景圖》,或許那裡邊隱藏的,就是高家,以及高江川背後更大的秘密和罪證。」
魏承勛道:「這也正是本官要問你的,關於《南山春景圖》你都知道些什麼?」
顧廉喝出口氣,「那裡邊有關乎高家生死的秘密。大約一年前,菱州內外開始有了關於《南山春景圖》的流言,甚至有些三教九流也重現江湖開始打那圖的主意。也因為如此,引得很多人對這幅圖產生了好奇,不惜重金想要取得。而菱州有些人是知道這幅繡品原是杜文奎進獻入宮的,於是便紛紛前往打聽,其中就有高江峰。」
「有一次,高江峰以美酒誘惑,邀杜文奎飲酒,其間將他灌醉,藉此問他有關繡品寶藏的所在。可是杜文奎聞言當即大笑,指著高江峰的鼻子嘲諷說,只要《南山春景圖》的秘密解開,就是高家滅亡之日。因為其中根本不是什麼寶藏,而是關於丁未年菱州糧倉失火的真相。」
「丁未年糧倉失火?」因為案子年久,魏承勛一時未想起來。
顧廉接著道:「原本我也不知這案子的始末,因為高江峰對那幅繡品的態度讓我對那案子也產生了好奇,所以私下裡查過府衙的記錄。說是丁未年年初,菱州周邊境地接連發生天災,致使無數災民湧入菱州城,皇帝下旨拔糧賑災,但是一夜之間,屯放賑災糧的糧倉失火。為此菱州知府程青被滿門抄斬。」
經顧廉的提醒,魏承勛終於回想起當年那件案子,因為幾個官員的失職,致使數萬災民無糧可吃,最後餓死。引得皇帝動了雷霆之怒,最後下旨斬殺了許多官員,尤其是負主要責任的程青被滿門抄斬,曝屍三日以安民憤。
難道這案子另有內情?
魏承勛追問,「你說這案子有內情,莫非縱火者是高家的人?」
顧廉冷冷的笑了笑,「起初,高家人對此事閉口不談,我也曾多方打聽試圖窺視其中秘密,但無論花多少錢,走多少門路,都沒辦法得到內幕。我只是看高家兄弟對那幅繡品格外重視,甚至懸賞重金,僱傭殺手也要獲得,所以,猜測那其中定有高家撇不開的關係。後來,直到於嫣說她知道《南山春景圖》中的秘密,高家人怕機密敗露,讓我去探口風,這才對我鬆了口。」
「高江峰說,當年菱州糧倉里的糧食都是出自高家莊的腐壞食物,開倉賑災幾天,那些本來就身體虛弱的災民,就因食用了那些東西而導致喪生。有人為此開始懷疑賑災糧,要求衙門當眾驗糧,但就在那一夜,糧倉失火了。」
魏承勛捏須,「據本官所知,當年災情嚴重,陛下兩次撥糧運往菱州,若是依你所言,這兩次撥的糧食,豈不是剛到菱州就被高家偷換了?」
顧廉道:「高江峰未說得很仔細,但我猜測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