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最讓《百姓文藝報》主編佩服的是,作者字裡行間不經意處流露出的悲憫以及對人性的叩問。
「真是大才啊,這樣的人不全職寫作,會是整個文壇的損失。她寫的五本書,每一本都各具特色,最近這兩本更是完整到幾乎無可挑剔。已經能送去國際文壇爭一爭國際名著的稱號了,只可惜……」
只可惜國際文壇的評選,幾乎不考慮花國的作品。原因嘛,語言隔閡就是最大的問題。
除去語言因素外,還有西方人的傲慢與偏見。
《百姓文藝報》的主編聯繫到了《百姓日報》,由《百姓日報》的主編親自帶隊,好幾位記者跟著,搭乘火車來到了渠州,直奔渠州軍.醫大學,為蔣芸做了一次專訪。
這次專訪的目的,是把這一位鼓舞了無數知識青年的作者的真面目揭開,讓更多人的看到這位女性傳奇人物。
蔣芸身上的馬甲太多了,很多都是不方便公布的,比如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發動機的實際設計師,比如超遠程導.彈推進單元的總設計師,這些信息要是公布出去,會有很多人希望蔣芸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於是,蔣芸只公布了自己是花國醫藥學部唯一一位委員、渠州軍.醫大學校長以及驕陽實業集團最高董事的身份。
她藏起了身上最大的榮譽,沒有對外人提起。
然而,僅僅是公布出來的這三重身份,就夠太多人震驚好多年了。
大學校長和科學院醫藥學部這兩重身份距離普通人太過遙遠了,可驕陽實業集團最高董事這層身份,大家都很熟悉啊!
誰沒聽過驕陽實業集團的大名?
哪個百貨商店裡沒有一個貨架專門銷售驕陽實業集團旗下的產品?
這三個身份,隨便拿出一個來,賦予一個人,都足以那人寫在墓志銘上了,然而這三個身份屬於同一個人。
那一個人當下剛三十出頭。
《百姓日報》主編帶去的攝影師很會拍照,再加上蔣芸為了接受訪談,那天特意多打扮了一下,髮型與衣著都相當得體。
當《在人間》完成交稿,正式刊印在《百姓文藝報》上的那天,《百姓日報》也發出了這份潤色精修過不下十輪的人物訪談,蔣芸的那張照片出現在了《百姓日報》的頭版上。
偌大的頭版版面,全部用來介紹蔣芸,不僅詳細地介紹了蔣芸的生平,還請了好多知名大家來評論蔣芸所著的那五本書,蔣芸當年為『唱響元宵』所作的幾首歌也被翻了出來,歌詞也被劃入蔣芸的作品集裡。
《百姓日報》在文章中盛讚蔣芸為新時代女性的傑出代表人物。
要知道每一位獲得《百姓日報》這個稱呼的女性,基本上都是來年的年度三八紅旗手,這等於是獎項預報。
過了這麼多年,首都大劇院好不容易熬到大家都快忘記曾經的黑幕事件,結果又被《百姓日報》給翻出了黑歷史,連帶著挨了一通批評。
首都大劇院當年在職的領導已經引咎辭職,現任領導出來又是道歉又是保證,這才平安渡過了這次舊帳危機。
至於當年慫恿促成黑幕的那位老師,據說當年黑幕事發之後,有人自發地去堵到那位老師家門口,丟石頭、丟臭雞蛋、丟爛菜葉子……那位老師與家人實在受不了那麼大的輿論壓力了,捱過那陣風頭後,就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
——————————
直到《百姓日報》刊登了關於蔣芸的個人專訪,渠州軍.醫大學的學生才知道自家校長是多麼的年輕有為。
其它學校的大學生過得怎樣,渠州軍.醫大學的大學生不清楚,他們只知道自己這四年過得有多麼充實。
他們接受高等教育,文明了精神,野蠻了體魄,這四年當得上是『激.情燃燒』的四年。
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一塊兒談天說地,暢想未來,不再需要像當初那樣畏手畏腳。
談及專業時,他們都是勤奮刻苦的求學者。
談及社會時,他們都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每個人都相信,他們會有美好的未來。
從他們踏入渠州軍.醫大學的那天開始,他們的未來就註定不會平庸。
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四年同窗,終有一別。
渠州軍.醫大學已經為這些學生鋪好了路,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表露出了深造的意願,可以繼續享受國.家的補貼以及學校發放的補助,繼續在專業的領域中上下求索。
餘下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將按照國.家分配的制度,在充分尊重個人意願的情況下,奔赴祖國各地,化身為白衣天使,去用自己的四年所學,去踐行自己在大醫林中發下的誓言,去完成神聖醫學賦予自己的使命。
大醫林是渠州軍.醫大學新校區內一處十分有名的景觀,其內鑄造了古往今來歷史中的所有名義,不僅有孫思邈、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國外的名醫也赫然在列,比如曾在白求恩老先生等等……有人建議過蔣芸,只留下本土大醫即可,為那些國外的名醫留下雕塑,怕是會落人話柄。
蔣芸的回覆只有四個字——「格局打開」。
所謂的大醫,不僅僅是要銘記他們對醫藥學做出的貢獻,還要銘記他們救死扶傷的精神,不應當被時間、被種族所限制。
「真是大才啊,這樣的人不全職寫作,會是整個文壇的損失。她寫的五本書,每一本都各具特色,最近這兩本更是完整到幾乎無可挑剔。已經能送去國際文壇爭一爭國際名著的稱號了,只可惜……」
只可惜國際文壇的評選,幾乎不考慮花國的作品。原因嘛,語言隔閡就是最大的問題。
除去語言因素外,還有西方人的傲慢與偏見。
《百姓文藝報》的主編聯繫到了《百姓日報》,由《百姓日報》的主編親自帶隊,好幾位記者跟著,搭乘火車來到了渠州,直奔渠州軍.醫大學,為蔣芸做了一次專訪。
這次專訪的目的,是把這一位鼓舞了無數知識青年的作者的真面目揭開,讓更多人的看到這位女性傳奇人物。
蔣芸身上的馬甲太多了,很多都是不方便公布的,比如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發動機的實際設計師,比如超遠程導.彈推進單元的總設計師,這些信息要是公布出去,會有很多人希望蔣芸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於是,蔣芸只公布了自己是花國醫藥學部唯一一位委員、渠州軍.醫大學校長以及驕陽實業集團最高董事的身份。
她藏起了身上最大的榮譽,沒有對外人提起。
然而,僅僅是公布出來的這三重身份,就夠太多人震驚好多年了。
大學校長和科學院醫藥學部這兩重身份距離普通人太過遙遠了,可驕陽實業集團最高董事這層身份,大家都很熟悉啊!
誰沒聽過驕陽實業集團的大名?
哪個百貨商店裡沒有一個貨架專門銷售驕陽實業集團旗下的產品?
這三個身份,隨便拿出一個來,賦予一個人,都足以那人寫在墓志銘上了,然而這三個身份屬於同一個人。
那一個人當下剛三十出頭。
《百姓日報》主編帶去的攝影師很會拍照,再加上蔣芸為了接受訪談,那天特意多打扮了一下,髮型與衣著都相當得體。
當《在人間》完成交稿,正式刊印在《百姓文藝報》上的那天,《百姓日報》也發出了這份潤色精修過不下十輪的人物訪談,蔣芸的那張照片出現在了《百姓日報》的頭版上。
偌大的頭版版面,全部用來介紹蔣芸,不僅詳細地介紹了蔣芸的生平,還請了好多知名大家來評論蔣芸所著的那五本書,蔣芸當年為『唱響元宵』所作的幾首歌也被翻了出來,歌詞也被劃入蔣芸的作品集裡。
《百姓日報》在文章中盛讚蔣芸為新時代女性的傑出代表人物。
要知道每一位獲得《百姓日報》這個稱呼的女性,基本上都是來年的年度三八紅旗手,這等於是獎項預報。
過了這麼多年,首都大劇院好不容易熬到大家都快忘記曾經的黑幕事件,結果又被《百姓日報》給翻出了黑歷史,連帶著挨了一通批評。
首都大劇院當年在職的領導已經引咎辭職,現任領導出來又是道歉又是保證,這才平安渡過了這次舊帳危機。
至於當年慫恿促成黑幕的那位老師,據說當年黑幕事發之後,有人自發地去堵到那位老師家門口,丟石頭、丟臭雞蛋、丟爛菜葉子……那位老師與家人實在受不了那麼大的輿論壓力了,捱過那陣風頭後,就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
——————————
直到《百姓日報》刊登了關於蔣芸的個人專訪,渠州軍.醫大學的學生才知道自家校長是多麼的年輕有為。
其它學校的大學生過得怎樣,渠州軍.醫大學的大學生不清楚,他們只知道自己這四年過得有多麼充實。
他們接受高等教育,文明了精神,野蠻了體魄,這四年當得上是『激.情燃燒』的四年。
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一塊兒談天說地,暢想未來,不再需要像當初那樣畏手畏腳。
談及專業時,他們都是勤奮刻苦的求學者。
談及社會時,他們都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每個人都相信,他們會有美好的未來。
從他們踏入渠州軍.醫大學的那天開始,他們的未來就註定不會平庸。
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四年同窗,終有一別。
渠州軍.醫大學已經為這些學生鋪好了路,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表露出了深造的意願,可以繼續享受國.家的補貼以及學校發放的補助,繼續在專業的領域中上下求索。
餘下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將按照國.家分配的制度,在充分尊重個人意願的情況下,奔赴祖國各地,化身為白衣天使,去用自己的四年所學,去踐行自己在大醫林中發下的誓言,去完成神聖醫學賦予自己的使命。
大醫林是渠州軍.醫大學新校區內一處十分有名的景觀,其內鑄造了古往今來歷史中的所有名義,不僅有孫思邈、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國外的名醫也赫然在列,比如曾在白求恩老先生等等……有人建議過蔣芸,只留下本土大醫即可,為那些國外的名醫留下雕塑,怕是會落人話柄。
蔣芸的回覆只有四個字——「格局打開」。
所謂的大醫,不僅僅是要銘記他們對醫藥學做出的貢獻,還要銘記他們救死扶傷的精神,不應當被時間、被種族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