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張春華和張平順走在了一起,二人都是知青,自然也是要回城的,只不過他們夫妻倆準備得晚了些,考完之後同白敏和令泰岳對了一下答案,知道沒考好,就沒敢報考西山大學,而是報了比西山大學略微差一些的原城師範學院。
蔣芸沒忘記自家還有個堂弟在白家莊插隊,她見蔣正複習得不錯,在高考恢復的消息公布後,第一時間就把蔣正的那些學習筆記給蔣忠寄了過去。
蔣正和蔣忠都沒讓蔣芸失望,蔣正報考的是浙南大學,順利過線,蔣忠報考的則是渠州軍.醫大學。
蔣愛黨夫妻倆原本想讓蔣忠考回原城去的,可蔣忠不聽,愣是在信中強烈抗議了好幾回,說是想追隨自家堂姐的腳步,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蔣愛黨夫妻倆實在拿他沒轍,只能寫信給蔣芸,希望蔣芸對蔣忠照拂一二。
蔣芸其實比蔣忠本人還知道得這個消息早,因為蔣忠錄取通知書上的簽字,就是她親手簽的。
沒錯,身為花國科學院醫藥學部唯一的一位委員,蔣芸也算是臨危受命,在首都教育部的要求下,得到了浙南省教育廳與141基地、東海基地、蓉城陸軍基地等單位的重點扶持,成立了渠州軍.醫大學,而她就將出任渠州軍.醫大學的首任校長。
?
第182章 大學
蔣芸雖然擔任了渠州軍.醫大學的校長一職,但並沒有承擔實際的教學工作,她更多的是把握一些宏觀的發展方向問題。
她不知道哪天就會被蓉城7032研究所喊去開會,也不知道首都的商業部、衛.生.部、防疫疾控部、教育部等,會在哪天就把她緊急召喚過去。
像她這種忙成陀螺一樣的人,如果真的代了課,怕是會耽誤不少學生。
況且,蔣芸覺得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軍.醫大學的一份教職工作了。
高考停滯了十年,十年前從三尺講台上走下的那些人,有的在這十年間已經溘然長逝,還有的人在這十年裡被磨平了稜角,磨去了心中的鋒銳。
這回恢復高考,大學複課,並不是將十年前的高校原地恢復,而是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有的大學被合併,有的院系被拆分,許多原先的教職都被撤銷了。
蔣芸只能給那些原先開設過醫學、藥學等類目課程的名校發去了信函,希望那些學校在召集昔日的高級知識分子時,能幫渠州軍.醫大學也召集一些人。
就如同水木大學、京城大學等,原先都有自己的醫學系、藥學系,如今剛剛恢復高考,他們的醫學系與藥學系還未組建,上層正在猶豫要不要單獨組建一所獨立的醫學院校。
蔣芸就在這個時候打了個時間差,既然首都的醫學院校還沒有建立,名校中組建醫學系和藥學系的還沒幾個,那可不就是給渠州軍.醫大學送來了『人才大禮包』?
渠州軍.醫大學背靠驕陽實業集團,蔣芸大手一揮,直接從驕陽實業集團帳目上把那積攢了好多年的『三成利潤』撥了一半給渠州軍.醫大學。
要這麼多錢幹嘛?
買設備!
建新校區!
給學生發補貼!
給老師發高福利!
蔣芸想的很明白,只要把人挖過來,她就能用高福利高待遇把人給留下。
渠州軍.醫大學是八月份確定的,來不及建新校區了,浙南省教育廳就把原先的渠州海洋學院改了改,用四個月的時間修葺校舍,等到新學生進來時,原先的渠州海洋學院已經煥然一新。
渠州軍.醫大學開設的院系不少,主要圍繞的是醫學與藥學,但軍技系、外語系、生物系、化學系、物理系、政法系等,都有開設,也都在全國範圍內招攬人才,組建人才班子。
浙南省教育廳看過蔣芸交上來的那份《人才班底組建方案》,知道蔣芸並不是只想打造一個專業特色型高校,而是要圍繞『軍.醫』這倆字打造一個綜合型高校,培養一批和平時候能夠治病救人,戰.爭時期能夠穿梭於戰火之間的高素質知識分子。
浙南省教育廳全力支持,還出力幫蔣芸網羅了不少人才。
至於軍技系的師資力量,蔣芸找了褚老與祝老,請這兩位幫忙招羅的人才。
一名合格的軍.醫,需要有過硬的軍事技能與素質。
——————————
話說回地方上,新的政策已經出台,那些參加過高考並且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人,就可以去插隊所在地的知青統調點上登記,辦理完手續後便能回城。
大學錄取工作結束後,為了早點讓那些考上大學的知青們放心,錄取通知書都是早早地就發放了出來,郵政系統也下了死命令,務必在年前把大學生們的錄取通知書送到各自手中去。
趕海縣郵政局的人為了方便,是把寄來的通知書攢一攢,攢到一定數量後,往下面的鄉村挨個兒跑一趟的。
郵差把通知書送到白家莊時,兩個知青點上的知青都和瘋了一樣。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知青歡欣不已,恨不得趕緊給自己放個炮慶祝一下,喜極而泣的……大有人在。
有人高興,就有人難受。
在白家莊插隊的知青有三十七個人,不管是考上大學的還是考上大專的,這一回一共才十四個,那二十三個人心裡會是怎樣的想法?
白敏和令泰岳都考上了,二人在最後複習的衝刺階段,找蔣忠借過蔣芸寄來的筆記,在拿到通知書之後,就在家裡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請蔣忠好好吃了一頓。
蔣芸沒忘記自家還有個堂弟在白家莊插隊,她見蔣正複習得不錯,在高考恢復的消息公布後,第一時間就把蔣正的那些學習筆記給蔣忠寄了過去。
蔣正和蔣忠都沒讓蔣芸失望,蔣正報考的是浙南大學,順利過線,蔣忠報考的則是渠州軍.醫大學。
蔣愛黨夫妻倆原本想讓蔣忠考回原城去的,可蔣忠不聽,愣是在信中強烈抗議了好幾回,說是想追隨自家堂姐的腳步,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蔣愛黨夫妻倆實在拿他沒轍,只能寫信給蔣芸,希望蔣芸對蔣忠照拂一二。
蔣芸其實比蔣忠本人還知道得這個消息早,因為蔣忠錄取通知書上的簽字,就是她親手簽的。
沒錯,身為花國科學院醫藥學部唯一的一位委員,蔣芸也算是臨危受命,在首都教育部的要求下,得到了浙南省教育廳與141基地、東海基地、蓉城陸軍基地等單位的重點扶持,成立了渠州軍.醫大學,而她就將出任渠州軍.醫大學的首任校長。
?
第182章 大學
蔣芸雖然擔任了渠州軍.醫大學的校長一職,但並沒有承擔實際的教學工作,她更多的是把握一些宏觀的發展方向問題。
她不知道哪天就會被蓉城7032研究所喊去開會,也不知道首都的商業部、衛.生.部、防疫疾控部、教育部等,會在哪天就把她緊急召喚過去。
像她這種忙成陀螺一樣的人,如果真的代了課,怕是會耽誤不少學生。
況且,蔣芸覺得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軍.醫大學的一份教職工作了。
高考停滯了十年,十年前從三尺講台上走下的那些人,有的在這十年間已經溘然長逝,還有的人在這十年裡被磨平了稜角,磨去了心中的鋒銳。
這回恢復高考,大學複課,並不是將十年前的高校原地恢復,而是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有的大學被合併,有的院系被拆分,許多原先的教職都被撤銷了。
蔣芸只能給那些原先開設過醫學、藥學等類目課程的名校發去了信函,希望那些學校在召集昔日的高級知識分子時,能幫渠州軍.醫大學也召集一些人。
就如同水木大學、京城大學等,原先都有自己的醫學系、藥學系,如今剛剛恢復高考,他們的醫學系與藥學系還未組建,上層正在猶豫要不要單獨組建一所獨立的醫學院校。
蔣芸就在這個時候打了個時間差,既然首都的醫學院校還沒有建立,名校中組建醫學系和藥學系的還沒幾個,那可不就是給渠州軍.醫大學送來了『人才大禮包』?
渠州軍.醫大學背靠驕陽實業集團,蔣芸大手一揮,直接從驕陽實業集團帳目上把那積攢了好多年的『三成利潤』撥了一半給渠州軍.醫大學。
要這麼多錢幹嘛?
買設備!
建新校區!
給學生發補貼!
給老師發高福利!
蔣芸想的很明白,只要把人挖過來,她就能用高福利高待遇把人給留下。
渠州軍.醫大學是八月份確定的,來不及建新校區了,浙南省教育廳就把原先的渠州海洋學院改了改,用四個月的時間修葺校舍,等到新學生進來時,原先的渠州海洋學院已經煥然一新。
渠州軍.醫大學開設的院系不少,主要圍繞的是醫學與藥學,但軍技系、外語系、生物系、化學系、物理系、政法系等,都有開設,也都在全國範圍內招攬人才,組建人才班子。
浙南省教育廳看過蔣芸交上來的那份《人才班底組建方案》,知道蔣芸並不是只想打造一個專業特色型高校,而是要圍繞『軍.醫』這倆字打造一個綜合型高校,培養一批和平時候能夠治病救人,戰.爭時期能夠穿梭於戰火之間的高素質知識分子。
浙南省教育廳全力支持,還出力幫蔣芸網羅了不少人才。
至於軍技系的師資力量,蔣芸找了褚老與祝老,請這兩位幫忙招羅的人才。
一名合格的軍.醫,需要有過硬的軍事技能與素質。
——————————
話說回地方上,新的政策已經出台,那些參加過高考並且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人,就可以去插隊所在地的知青統調點上登記,辦理完手續後便能回城。
大學錄取工作結束後,為了早點讓那些考上大學的知青們放心,錄取通知書都是早早地就發放了出來,郵政系統也下了死命令,務必在年前把大學生們的錄取通知書送到各自手中去。
趕海縣郵政局的人為了方便,是把寄來的通知書攢一攢,攢到一定數量後,往下面的鄉村挨個兒跑一趟的。
郵差把通知書送到白家莊時,兩個知青點上的知青都和瘋了一樣。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知青歡欣不已,恨不得趕緊給自己放個炮慶祝一下,喜極而泣的……大有人在。
有人高興,就有人難受。
在白家莊插隊的知青有三十七個人,不管是考上大學的還是考上大專的,這一回一共才十四個,那二十三個人心裡會是怎樣的想法?
白敏和令泰岳都考上了,二人在最後複習的衝刺階段,找蔣忠借過蔣芸寄來的筆記,在拿到通知書之後,就在家裡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請蔣忠好好吃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