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是議事,但事實上卻僅僅是山濤一個人在那裡下命令。山濤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要徵詢他人意見的想法。毫不客氣的按照自己實現的歸化,安排著地府各鎮實權諸侯接下來的工作。

  在鬼門關議事大殿之上,山濤面容冷峻,目光森寒,姿態可謂是高傲到了極點,即便是玉皇大帝,也有所不及。而與之相對的,地藏王等一干地府重臣,卻是格外的低調,各個眼觀鼻,鼻觀心,不搖不動,直到山濤諸般諭令道完,也沒有一個出言,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山濤見得這般情況,也不著惱,他上秉承三教教令,下擁數百萬精銳天兵,大勢已成,只要自身不出紕漏,絲毫不擔心出現什麼意外。

  山濤此時,露出了些許微笑,道,「此番本帝出巡地府,本就是為了解決地府之所急,所憂,而地府最大的隱患便是阿修羅,天魔兩族。故而本帝此次是鐵了心,要畢其功於一役,不容任何人質疑。

  諸位卿家都務必要竭盡全力,本帝以百年為期,成功者,本帝自有升賞,失敗者,本帝也絕不吝惜重罰,好了,事情緊急,諸卿就各自準備去吧!」

  到得此時,之前已然與山濤通過聲氣的酆都大帝大禹,五方鬼帝,神荼,鬱壘,也不再矯飾,當先站了起來,高聲應下。隨後,地藏王菩薩與十殿閻王也都應了下來,面容之上雖看不出什麼,但山濤敢肯定,他們心中肯定不會太平靜。

  山濤在頒下令喻的第二天,便率領著麾下兩百萬天兵,與酆都大帝大禹的三百萬陰兵合兵一處,通過六道輪迴,開入了阿修羅道。五方鬼帝也如期按照山濤的要求,帶兵移駐羅酆山,看守酆都地獄。

  山濤背後有著天庭主力八部的拂顧,故而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後路問題。就連地藏王等人何時出兵,山濤也根本沒有絲毫過問的意思,看起來好似真箇是真心實意來解決問題一般。

  地藏王菩薩亦是智慧高絕之人,在山濤令喻下達之時,就已然看破了山濤所有的布置,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任何的辦法好想。

  西天能夠給的援助都已經暗地送到,但是就此抗命硬拼,卻依舊只是死路一條,而順著山濤的命令,自己雖然前功盡棄,卻還有些許保命的希望。踟躕三天,地藏王終究還是按照山濤的命令,召集了十殿閻王,點齊麾下百萬佛兵及千萬陰兵鬼卒,跨越十八重地獄,前往征討天魔一族。

  隸屬佛門實力的陰兵盡數離開,剩下的全都是當初大禹暗中操控的勢力,地府一下子,重新回歸了道門的掌控之中。重新開始了每日向天庭洞靈宮的奏報……

  阿修羅界。

  阿修羅一族,不論男女老幼,個個能征善戰,加之人數又多,若能傾力敵對,光憑山濤與大禹麾下的這點兒兵馬,別說清剿,全軍覆沒也不是不可能。

  所幸,山濤的職銜之上,帶著赦罪二字,此來,本就不為大舉殺戮,而是為了懾服。有蘿蔔在手,大棒卻也足以敷用。

  兵精,將勇,人少,且是客軍,毫無疑問,利於速戰,而不利於長久爭持,故而,山濤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取得足夠的威懾性力量,先期採取了層層推進,雞犬不留的方案。以黃天化的十絕軍團為先鋒,張奎,高繼能,卞吉,彭遵的四聖軍團為兩翼,九宮、萬刃、火龍三軍為中軍,自阿修羅界的入口開始了血性的屠殺。

  所過之處,連投降的機會都不給,直接夷滅。這點,山濤乃是仿效蒙古軍而來,血腥的屠殺,或許會帶來更加激烈的反抗,但是絕對更能帶來足夠的震撼。

  阿修羅一族性格暴虐,血性無比,若是一開始便進行剛柔並濟之策,雖然能夠獲得不少助力,但是絕對難以使得其族真正心服,降而復叛,左右搖擺,乃是十之八九。此策在地藏王菩薩入地府之前,道門三教便是如此而為的,但是地藏王菩薩一至,形勢短時間便發生了大逆轉。

  山濤熟知此點,自然是不會再犯此類的錯誤。他此為,寧可多折損些兵力,也要將最強烈的恐怖,加諸到阿修羅族每一個人的心中,讓他們留下一個永難磨滅的印記。

  三年過去了,山濤與大禹一路向前橫掃,殺戮的阿修羅族人早已經不知幾萬萬,自身的實力,也折了三成。他們走過的地方,河水如血染,屍骨如積山,那濃烈的血腥之氣,即便是阿修羅一族,也不忍相聞。

  自覺對阿修羅一族的殺戮,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凶威,山濤終於開始了第二步的計劃,剛柔並濟。二人先是合力發兵,快速突進,一舉滅殺了阿修羅八大部族之中,出產佛門護法最多的蛇毗盧部。而後便駐軍於此,開始了向阿修羅一族的其他部眾伸出了橄欖枝。

  由於阿修羅一族之中,也有道門三教的鐵桿勢力,故而初始之時,進展的很是順利。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收效便越來越小。山濤與大禹也都知道,這是一個細緻活兒,不能急躁,故而也不著急。

  足足用了耗費了十年,山濤與大禹終於成功的將阿修羅一族四成左右的實力,拉攏到了道門三教的麾下,同時分清了敵我。

  接下來,山濤與大禹便再次舉起了屠刀,此番,二人因為有著阿修羅一部的支持,實力更強,但凡是跟佛門粘上一點兒邊兒的,施行有殺錯不放過的政策,一概屠殺。其餘的,則給予他們一次投降的機會,但有猶豫者,皆殺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