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她這才徹底堅信了此法,直接道了出來,如今朝中人,大都被趙丞相有意無意策反過,自然除了兵部之外的人,也不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兵部的人被這當頭一棒打下去,短時間內也未想出應對的法子,錯過了黃金時期,旨意一下,便再沒了轉機。
於是,這項制度便開始有條不紊得在女尊國開展。
“武舉”的推行,最高興的除了提出此法的秦子衿外,便是單于燕了,重新參加一遍武舉,在旁人看來,是故意為難她,可是單于燕,卻很是興奮。
她先前還從未有機會跟女尊國各地的高手們比試,如今平白得了這樣的機會,她才不管周圍人怎麼看,日日面上都掛著笑容,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得了天大的好事呢。
秦子衿這段時間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制度新推行,跟她前世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時時刻刻都會出現不一樣的意外之處,她得時刻盯著,與趙丞相等商議著給出解決方案。
還有這各地撥去的銀兩,她們也得尋出可靠的人監督著,朝堂中貪腐之事時有發生,更別提遠離都城的地方了,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秦子衿明白這個道理,故她只能儘可能減少發生的可能性。
秦子衿幾乎日日睡了夢中還在琢磨這事,醒了腦中第一件復盤的也是這事,她是個負責之人,做事情一向要求自己儘量少出差錯,最好盡善盡美。
只是,她忽然想到,這武舉之事,國主是應了,那重商之事呢?
那日殿中的事情,趙丞相顯然並不想告知她許多,故秦子衿也並不知國主究竟接受了多少,國主的經濟力量也得增強啊。
秦子衿想了想,還是趁著她與趙丞相獨處時,問了出來,這件事情也極為重要,若是國主有意,她也好先準備著,獻出些合適的法子。
“不急,先將眼前的事情辦好再說。不過,你若是想準備著也行,橫豎有用得上的時候。”
趙丞相這話一出,秦子衿心中便有了底,幹活時較之平常精神頭都更足了些。
第五十六章 (正文完結)
“武舉”乃是國主的第一次嘗試,對於旁人而言,或許只是道旨意那麼簡單,但對於秦子衿而言,卻是全新的開始。
她前前後後近乎忙活了一年,才輔助趙丞相將這項制度由上而下漸漸擴散至女尊國每一個角落,當然最主要的影響還是在百姓心中形成,日後不單單有“科舉”這一條路徑,習武之人也一樣能靠“武舉”實現自己的滿腔抱負的這種想法。
當然,秦子衿將武舉之事推行得有聲有色時,國主也慢慢減少了心中的顧慮,開始放手讓秦子衿試驗女尊國對於商業的改革。
秦子衿主要借鑑了前世讀到的一些改革舉措,逐步試驗和完善,這一年間,女尊國的實力一直在逐步上升,實力的強勁一定程度上也壓制了鄰國的躁動,若說從前,只是因為戰敗而不得不降,如今卻是對比雙方實力後而心甘情願的臣服。
這些對於秦子衿而言,是國事。
這段時日,秦子衿的重心卻不在這些國事上,而是忙於她自己的家事。
她跟奚荀不日便將完婚。
新科狀元與禮部侍郎的結合是女尊國頭一遭,何況此樁婚事乃是國主親自所賜,百姓們津津樂道的是這二人的良緣。
而官員們討論的卻是看似一樁不會成的婚事為何便成了呢,不知是誰露出消息說,這乃是秦子衿豁出前程求來的。
如今傳來傳去,便成了,救命,她好愛他!
那奚荀呢,便又有好事者傳出,奚侍郎亦是愈發溫柔,對待秦子衿呀,乃是體貼周到,二人時常一道品茶,早已成宮中涼亭一段佳話。
更有先前應聘奚府講學師傅落選之人講述,這二人吶,乃是天定姻緣,不然為何那日只要本地師傅,奚府卻偏偏選擇秦子衿這個素未謀面的外地師傅呢。
這些善意的言論一傳十十傳百,故這樁婚事這一年來近乎是在大家的祝福下操辦起來的。
奚荀出嫁乃是大事,雖說禮部侍郎婚後依然常住在奚府,但新婚後幾日,卻是要住在妻主家中的。
秦子衿這年來得的賞賜,便幾乎全都使到了修繕房屋上,大到院落整體構造,小到小草小木,秦子衿皆是親自監督,從未敷衍。
奚荀自小便是嬌生嬌養,乍一離開居住許多年的奚府,肯定會有些不適應,秦子衿便依照著從前她在奚府的記憶,將她們新婚後幾日要住的院落,儘可能還原成與奚荀家中居住的院落幾乎一致的模樣。
饒是將一切都準備得充分,到了迎親前一日,秦子衿還是不免緊張起來。
這還是她這兩世來第一次擁有相伴一生的伴侶,並非任何其她原因,完全是因她心中所求。
秦子衿幾乎一夜未眠,當第一抹陽光還未照進屋中時,她便起身了,她如今偶爾跟著單于燕習武,身體素質日復一日的好,因著心中激動,一夜未睡倒也並未影響她什麼。
迎親的一應事宜,秦子衿昨日便已準備妥當,她只需等待吉時出發即可。
隨著炮仗不斷噼里啪啦響起,秦子衿身穿喜服跨馬緩緩而行,隨行的下人們拿著先前早已備好的喜錢等物,往旁邊人群里拋去。
秦子衿望著萬里無雲的天空,耳旁聽著百姓們一聲聲真摯的“恭喜恭喜”,嘴角微翹,暗道今日真是個好日子。
兵部的人被這當頭一棒打下去,短時間內也未想出應對的法子,錯過了黃金時期,旨意一下,便再沒了轉機。
於是,這項制度便開始有條不紊得在女尊國開展。
“武舉”的推行,最高興的除了提出此法的秦子衿外,便是單于燕了,重新參加一遍武舉,在旁人看來,是故意為難她,可是單于燕,卻很是興奮。
她先前還從未有機會跟女尊國各地的高手們比試,如今平白得了這樣的機會,她才不管周圍人怎麼看,日日面上都掛著笑容,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得了天大的好事呢。
秦子衿這段時間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制度新推行,跟她前世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時時刻刻都會出現不一樣的意外之處,她得時刻盯著,與趙丞相等商議著給出解決方案。
還有這各地撥去的銀兩,她們也得尋出可靠的人監督著,朝堂中貪腐之事時有發生,更別提遠離都城的地方了,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秦子衿明白這個道理,故她只能儘可能減少發生的可能性。
秦子衿幾乎日日睡了夢中還在琢磨這事,醒了腦中第一件復盤的也是這事,她是個負責之人,做事情一向要求自己儘量少出差錯,最好盡善盡美。
只是,她忽然想到,這武舉之事,國主是應了,那重商之事呢?
那日殿中的事情,趙丞相顯然並不想告知她許多,故秦子衿也並不知國主究竟接受了多少,國主的經濟力量也得增強啊。
秦子衿想了想,還是趁著她與趙丞相獨處時,問了出來,這件事情也極為重要,若是國主有意,她也好先準備著,獻出些合適的法子。
“不急,先將眼前的事情辦好再說。不過,你若是想準備著也行,橫豎有用得上的時候。”
趙丞相這話一出,秦子衿心中便有了底,幹活時較之平常精神頭都更足了些。
第五十六章 (正文完結)
“武舉”乃是國主的第一次嘗試,對於旁人而言,或許只是道旨意那麼簡單,但對於秦子衿而言,卻是全新的開始。
她前前後後近乎忙活了一年,才輔助趙丞相將這項制度由上而下漸漸擴散至女尊國每一個角落,當然最主要的影響還是在百姓心中形成,日後不單單有“科舉”這一條路徑,習武之人也一樣能靠“武舉”實現自己的滿腔抱負的這種想法。
當然,秦子衿將武舉之事推行得有聲有色時,國主也慢慢減少了心中的顧慮,開始放手讓秦子衿試驗女尊國對於商業的改革。
秦子衿主要借鑑了前世讀到的一些改革舉措,逐步試驗和完善,這一年間,女尊國的實力一直在逐步上升,實力的強勁一定程度上也壓制了鄰國的躁動,若說從前,只是因為戰敗而不得不降,如今卻是對比雙方實力後而心甘情願的臣服。
這些對於秦子衿而言,是國事。
這段時日,秦子衿的重心卻不在這些國事上,而是忙於她自己的家事。
她跟奚荀不日便將完婚。
新科狀元與禮部侍郎的結合是女尊國頭一遭,何況此樁婚事乃是國主親自所賜,百姓們津津樂道的是這二人的良緣。
而官員們討論的卻是看似一樁不會成的婚事為何便成了呢,不知是誰露出消息說,這乃是秦子衿豁出前程求來的。
如今傳來傳去,便成了,救命,她好愛他!
那奚荀呢,便又有好事者傳出,奚侍郎亦是愈發溫柔,對待秦子衿呀,乃是體貼周到,二人時常一道品茶,早已成宮中涼亭一段佳話。
更有先前應聘奚府講學師傅落選之人講述,這二人吶,乃是天定姻緣,不然為何那日只要本地師傅,奚府卻偏偏選擇秦子衿這個素未謀面的外地師傅呢。
這些善意的言論一傳十十傳百,故這樁婚事這一年來近乎是在大家的祝福下操辦起來的。
奚荀出嫁乃是大事,雖說禮部侍郎婚後依然常住在奚府,但新婚後幾日,卻是要住在妻主家中的。
秦子衿這年來得的賞賜,便幾乎全都使到了修繕房屋上,大到院落整體構造,小到小草小木,秦子衿皆是親自監督,從未敷衍。
奚荀自小便是嬌生嬌養,乍一離開居住許多年的奚府,肯定會有些不適應,秦子衿便依照著從前她在奚府的記憶,將她們新婚後幾日要住的院落,儘可能還原成與奚荀家中居住的院落幾乎一致的模樣。
饒是將一切都準備得充分,到了迎親前一日,秦子衿還是不免緊張起來。
這還是她這兩世來第一次擁有相伴一生的伴侶,並非任何其她原因,完全是因她心中所求。
秦子衿幾乎一夜未眠,當第一抹陽光還未照進屋中時,她便起身了,她如今偶爾跟著單于燕習武,身體素質日復一日的好,因著心中激動,一夜未睡倒也並未影響她什麼。
迎親的一應事宜,秦子衿昨日便已準備妥當,她只需等待吉時出發即可。
隨著炮仗不斷噼里啪啦響起,秦子衿身穿喜服跨馬緩緩而行,隨行的下人們拿著先前早已備好的喜錢等物,往旁邊人群里拋去。
秦子衿望著萬里無雲的天空,耳旁聽著百姓們一聲聲真摯的“恭喜恭喜”,嘴角微翹,暗道今日真是個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