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眾人食不知味地用過了晚飯,大概大絡最沉悶的一個冬至了。
寧子衿回到了世安苑,有些擔心地看著楚衡,他年前才從邊關回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又起了戰亂,皇上會不會再將楚衡派往邊關。
但保家衛國是每一個男兒郎心中的夢想,楚衡也不會抗拒再次前往戎關,與他曾經的同伴一起並肩作戰。
楚衡感覺到了媳婦低落的情緒,雙手捧起了她垂下來的小臉,「是害怕打仗嗎?」
寧子衿說不清楚自己現在心裡到底是不是在害怕,她雖然下午安慰了外祖母說大絡兵強馬壯,就算古庾沙洲胡匈三國聯合也不是大絡的對手。
但聽到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就丟了兩座城池,曾經戰爭離她很遠,可現在戰火已經在邊關燒起來了,會不會愈演愈烈還是一個未知數。
「嗯……楚衡,皇上會重新派你回到邊關嗎?」
楚衡安慰她,「不好說,一切都要看父皇的意思。但如果邊關的百姓需要我,我會義不容辭的回去,那裡曾是我與舅舅守護的地方。」
寧子衿聽到了她內心想要亦不想要的回覆,但她知道戰爭當前,所有的兒女私情都要靠邊站。
自第一封戰報送到京城後,接二連三的戰報摺子一封封地遞到了御書房的桌子上。昀帝越看臉色越發的凝重,沒有一封戰報是好消息,全是潰敗。
仗斷斷續續打了一個月,一點勝利的捷報都沒有。愈戰愈敗,愈敗愈戰,軍中的士氣也因為這接連的敗北而萎靡。
昀帝將這些戰敗的摺子在上朝時狠狠的摔在了眾臣面前,「都看看,都看看!兩個月之內,一場仗都沒有打贏,平常你們不是都很多點子嗎!為何這時候就都成了啞巴了,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獻策!」
罵完了諸臣後,然後又將怒火對準了林國舅一家。
楚衡從邊關回來時,昀帝讓他上交虎符,虎符之後輾轉到了林皇后的弟弟林海棟的手上。昀帝任命他為驃騎大將軍,接替趙將軍的職責鎮守邊關。
這片土地上百年也就出了一個用兵如神,戰無不勝的趙長林,不僅守住了大絡的疆土,在邊關的十數年,更是不斷的擴充大絡的版圖,將古庾和胡匈打的節節敗退,一路退到了古水涇之外。
楚昀明自知數像趙長林這樣的武將,百年之內都難再出一個。他也不指望林海棟能勝過趙長林,只要他能將趙長林打下的地盤矜矜業業守好了,就算再無貢獻,也能給林家一個忠臣的好名聲。
可趙長林去世才一年多,林海棟非但沒有守住,手上已經弄丟了好幾座城池。身為武將,守不住邊防,不死也無用了。
連區區一名郡太守都知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不戰到最後一刻不敗休。他倒好,打都未打就已經被外邦聯軍嚇退了幾里地,實在是大絡之恥辱。
昀帝正在氣頭上,兵部侍郎孔祥主動站出來回稟。
「皇上,臣懇求罷免林將軍之職,林海棟實難當大任,應重新選出一名將帥接替林將軍之職。臣有一推薦人選。」
「孔愛卿請說。」昀帝看向他。
孔祥跪在了地上,直言:「正是楚衡殿下。」
聽到楚衡的名字,昀帝的面上看不出喜怒,「孔卿家為何會推薦衡兒。」
「趙將軍在世時,鎮守邊關無人敢來,素有大絡戰神的美譽。可惜天妒英才,趙將軍去世不到兩年,外邦人就捲土重來。想來是因為趙將軍不在了,輕視我大絡國土無人能守,才趁機跨過古水涇。所以臣想薦楚衡殿下,掛帥出征奪回丟失的城池。」
「楚衡殿下是趙將軍的親外甥,也曾跟在將軍身後行兵打仗。臣聽聞殿下是邊關百姓口中自封的小戰神,由趙將軍手把手教出來的好徒弟,也曾帶領小隊突襲過幾萬人駐紮的胡匈營帳,燒掉對方糧草並能全身而退,可見厲害。二來,對外宣稱楚衡殿下是趙將軍後人,繼承了趙將軍的衣缽,對外邦人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懾的作用。」
第71章 征戰
孔祥說完之後, 素來同他不對付的死對頭也從隊列中主動站了出來,不光贊同他的說辭,還說樂楚衡殿下就是最適合的人選。
楚衡在隊列中不動, 恐怕昀帝心裡早就有打算了, 今日在朝會上呵斥臣子不過是鋪墊罷了。
他倒不認為昀帝會派自己再回去, 這幾日昀帝日日傳喚楚連到御書房密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昀帝聽了兩位臣子的話, 轉而看向其他人,「各位愛卿有別的建議麼, 都舉薦衡兒代任將軍之職嗎?」
眾人低頭沉默不語, 卻再沒有第二個人站出來。
場面靜了有一會, 楚衡感覺身後人的視線都若有若無地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現在站出來就屬於眾望所歸了。
正當他準備要站出來時, 身後的楚連卻忽然動了。
楚連捋起衣擺, 跪在了地上,啟稟:「父皇, 兒臣願意替父皇分憂,掛帥出征前往邊關支援眾將士。為了邊關苦受戰火的百姓,兒臣萬死不辭。」
楚衡掀起了眼皮,也想到了是這個結果。楚連不可能會放棄眼前這個機會,若是成功收復了城池,他在軍中的聲望也會大大增加。
昀帝為自己的兒子主動請願出征感到大悅,拍掌連說了三個好, 「不愧是朕的兒子,有朕當年的風範!朕就命你為鎮威將軍,中領軍馮常是為副將,三日後帶東騎營十萬兵馬出發。」
寧子衿回到了世安苑,有些擔心地看著楚衡,他年前才從邊關回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又起了戰亂,皇上會不會再將楚衡派往邊關。
但保家衛國是每一個男兒郎心中的夢想,楚衡也不會抗拒再次前往戎關,與他曾經的同伴一起並肩作戰。
楚衡感覺到了媳婦低落的情緒,雙手捧起了她垂下來的小臉,「是害怕打仗嗎?」
寧子衿說不清楚自己現在心裡到底是不是在害怕,她雖然下午安慰了外祖母說大絡兵強馬壯,就算古庾沙洲胡匈三國聯合也不是大絡的對手。
但聽到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就丟了兩座城池,曾經戰爭離她很遠,可現在戰火已經在邊關燒起來了,會不會愈演愈烈還是一個未知數。
「嗯……楚衡,皇上會重新派你回到邊關嗎?」
楚衡安慰她,「不好說,一切都要看父皇的意思。但如果邊關的百姓需要我,我會義不容辭的回去,那裡曾是我與舅舅守護的地方。」
寧子衿聽到了她內心想要亦不想要的回覆,但她知道戰爭當前,所有的兒女私情都要靠邊站。
自第一封戰報送到京城後,接二連三的戰報摺子一封封地遞到了御書房的桌子上。昀帝越看臉色越發的凝重,沒有一封戰報是好消息,全是潰敗。
仗斷斷續續打了一個月,一點勝利的捷報都沒有。愈戰愈敗,愈敗愈戰,軍中的士氣也因為這接連的敗北而萎靡。
昀帝將這些戰敗的摺子在上朝時狠狠的摔在了眾臣面前,「都看看,都看看!兩個月之內,一場仗都沒有打贏,平常你們不是都很多點子嗎!為何這時候就都成了啞巴了,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獻策!」
罵完了諸臣後,然後又將怒火對準了林國舅一家。
楚衡從邊關回來時,昀帝讓他上交虎符,虎符之後輾轉到了林皇后的弟弟林海棟的手上。昀帝任命他為驃騎大將軍,接替趙將軍的職責鎮守邊關。
這片土地上百年也就出了一個用兵如神,戰無不勝的趙長林,不僅守住了大絡的疆土,在邊關的十數年,更是不斷的擴充大絡的版圖,將古庾和胡匈打的節節敗退,一路退到了古水涇之外。
楚昀明自知數像趙長林這樣的武將,百年之內都難再出一個。他也不指望林海棟能勝過趙長林,只要他能將趙長林打下的地盤矜矜業業守好了,就算再無貢獻,也能給林家一個忠臣的好名聲。
可趙長林去世才一年多,林海棟非但沒有守住,手上已經弄丟了好幾座城池。身為武將,守不住邊防,不死也無用了。
連區區一名郡太守都知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不戰到最後一刻不敗休。他倒好,打都未打就已經被外邦聯軍嚇退了幾里地,實在是大絡之恥辱。
昀帝正在氣頭上,兵部侍郎孔祥主動站出來回稟。
「皇上,臣懇求罷免林將軍之職,林海棟實難當大任,應重新選出一名將帥接替林將軍之職。臣有一推薦人選。」
「孔愛卿請說。」昀帝看向他。
孔祥跪在了地上,直言:「正是楚衡殿下。」
聽到楚衡的名字,昀帝的面上看不出喜怒,「孔卿家為何會推薦衡兒。」
「趙將軍在世時,鎮守邊關無人敢來,素有大絡戰神的美譽。可惜天妒英才,趙將軍去世不到兩年,外邦人就捲土重來。想來是因為趙將軍不在了,輕視我大絡國土無人能守,才趁機跨過古水涇。所以臣想薦楚衡殿下,掛帥出征奪回丟失的城池。」
「楚衡殿下是趙將軍的親外甥,也曾跟在將軍身後行兵打仗。臣聽聞殿下是邊關百姓口中自封的小戰神,由趙將軍手把手教出來的好徒弟,也曾帶領小隊突襲過幾萬人駐紮的胡匈營帳,燒掉對方糧草並能全身而退,可見厲害。二來,對外宣稱楚衡殿下是趙將軍後人,繼承了趙將軍的衣缽,對外邦人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懾的作用。」
第71章 征戰
孔祥說完之後, 素來同他不對付的死對頭也從隊列中主動站了出來,不光贊同他的說辭,還說樂楚衡殿下就是最適合的人選。
楚衡在隊列中不動, 恐怕昀帝心裡早就有打算了, 今日在朝會上呵斥臣子不過是鋪墊罷了。
他倒不認為昀帝會派自己再回去, 這幾日昀帝日日傳喚楚連到御書房密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昀帝聽了兩位臣子的話, 轉而看向其他人,「各位愛卿有別的建議麼, 都舉薦衡兒代任將軍之職嗎?」
眾人低頭沉默不語, 卻再沒有第二個人站出來。
場面靜了有一會, 楚衡感覺身後人的視線都若有若無地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現在站出來就屬於眾望所歸了。
正當他準備要站出來時, 身後的楚連卻忽然動了。
楚連捋起衣擺, 跪在了地上,啟稟:「父皇, 兒臣願意替父皇分憂,掛帥出征前往邊關支援眾將士。為了邊關苦受戰火的百姓,兒臣萬死不辭。」
楚衡掀起了眼皮,也想到了是這個結果。楚連不可能會放棄眼前這個機會,若是成功收復了城池,他在軍中的聲望也會大大增加。
昀帝為自己的兒子主動請願出征感到大悅,拍掌連說了三個好, 「不愧是朕的兒子,有朕當年的風範!朕就命你為鎮威將軍,中領軍馮常是為副將,三日後帶東騎營十萬兵馬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