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瑜望著她,張了張口,閉上眼深深吸口氣,「我娘不怪你,我也原諒你了。」

  齊王妃得到這句話,似乎得了解脫,拉著齊王爺的手,「這次我願意讓她在左側,我願意……算我的賠罪。」

  左為尊,右為輔。

  「好。」

  齊王妃露出一絲釋然的笑容,撒手人寰。

  場面一度寂靜無聲,李彥第一個嚎嚎大哭起來。

  「娘……」

  李彥崩潰號哭。

  齊王府哭聲震天,齊王妃去世了。

  齊王府和晉王府紛紛閉門不出,開始守孝。

  此時正是朝堂亂局的時候,可以說齊王妃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挑了個好時候讓孩子們可以安心地躲避一段時間,避免外界的風雨侵襲。

  兩府上下嚴格守孝,李彥和李瑜請求丁憂被駁回,戴孝繼任官職。

  其他人回家守孝,兩府閉門不出。

  齊王爺在王妃去世之後,整個人精神也垮了一半,整日沉悶著也不說話。

  孩子們著急的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只能讓齊王爺幫著看看小孫子,能讓他少胡思亂想一些。

  葬禮很隆重,幾乎有頭臉的賓客都來了,私底下都說,齊王妃這是最後一次為王府出力了。

  意思是選的時機剛好,福澤兒孫了,在這個朝堂風雨飄搖的時候去世,讓兒孫可以回家守孝,躲避一下風雨。

  尤其是他們是宗室子弟,想要躲過皇家的拉攏算計,真不容易。

  趙鳳要求兒媳婦們和晉王府上下嚴格守孝,誰都不許出么蛾子,不然嚴加處置。

  不過小孫子們是不用那麼嚴格的,因為他們不需要守那麼久,隔了輩分了,三個月就夠了。

  孩子們要長身體,不能一直不吃肉,所以趙鳳讓廚房悄悄做,不要讓看出來,至於小孫子,根本不用守孝,還吃奶呢。

  守孝讓兩府的子孫可以安然地躲過各種算計和紛爭,倒是平靜許多。

  趙鳳和李瑜一直住在齊王府照顧齊王爺,王氏孝順,把兩個兒子也送來了,許陽也把勤哥送來了,有孩子在,屋子裡能鬧騰些,也顯得有人氣。

  齊王爺因為重孫子們在,臉上逐漸多了些笑容,他叮囑廚房,單獨給孩子做吃食,不然孩子們吃素,守孝在心裡就好,怕孩子們在弄出病來就麻煩了。

  李彥也是同意的,好在齊王妃算是喜喪,李彥雖然難過卻也能接受。

  就連李瑜都嚴格守孝,這讓李彥對大哥大嫂也是極為敬重。

  「等過些日子我想去莊子上常住了,我累了,家裡交給你們就行。」

  齊王爺決定徹底退下來了,不再管事了。

  李彥看了眼大嫂,見她點頭才說了:「那行,等天熱了我送您過去,讓大嫂陪您好不好?」

  「也好。」

  過了冬,他們也過了重孝期,趙鳳陪著公爹齊王爺去了溫泉莊子修養。

  李瑜和李彥還有公職在身,不能耽誤。

  而昌哥和安哥可以守孝在家,但他們打算好好教導即將入學的勤哥和懿哥,給他們啟蒙。

  順便把家裡的事都規整一下,要做的事還是有很多的,庶務也要打點一下。

  第437章 守孝

  守孝期間昌哥安哥帶著輝哥,要參與打點庶務,以及兩府的產業,這些東西涉及很多人的利益,以及西北派系的諸多利益分配,牽扯很廣。

  之前在朝堂上做事,他們也比較年輕,這些私底下的東西不敢交給他們,如今守孝,正好是合適的時機。

  人不在朝堂不代表不知道朝堂的動向,那可不行,很多布置和事情也是要一清二楚的,這些將由昌哥領頭,安哥帶著輝哥一起去忙乎,逐漸接觸得越來越深入。

  齊王府和晉王府的勢力以及秘密,比他們想的要多很多,事務繁雜,不是簡單給你錢就能解決的事。

  這些背後支持兩府的官員和將軍能不能接受你們這幾個毛頭小子做當家人,你得拿出點本事來服眾才行。

  讓他們為你馬首是瞻,你就必須有讓他們服氣的本事。

  否則這些勢力早晚也是會各奔東西,各投明主的,誰願意吊在一棵樹上吊死呢,那不是傻子麼。

  兩府其實是以李瑜為領頭羊的,李彥也只能是輔佐,因為他沒有軍功,將軍們認可他不代表要聽他的話。

  李瑜有軍功,有趙鳳全心全意的付出和輔佐,才有了今日的地位,算是完美地接了齊王爺的棒子。

  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資源和人脈,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如果在李瑜夫妻死後,他們仍然不能全部吃下這些資源和人脈,做不到讓大家服眾認可,這些東西會像泡沫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守孝這三年,就是對他們歷練的最好機會,李瑜和李彥決定從旁旁觀,把攤子丟給三個孩子去折騰,去忙乎,有老將們給予一些指點和磨礪,希望他們能儘快成長起來。

  輝哥也訂婚了,之前齊王妃給選的人家,也是大族之女,名門貴女,姑娘也是一品官的女兒,各方面都不錯,而且是長姐,底下還有弟弟妹妹。

  齊王妃認為長姐更懂得照顧人,各方面權衡得會比較好,肯退讓一步,不會過於激進,因為姐姐重要讓著弟弟妹妹的,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做事會更大氣周全。

  輝哥自己也很滿意,因為孝期才推遲了婚事,親家那邊沒有任何意見,輝哥還是個童男呢,齊王妃沒有給孩子搞什麼通房之類的玩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