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
越國各邊州城門大開,因惶恐而舉家離鄉者並不太多,每日最多也就成百上千,因為人口本就越來越少。
而吳國亦對越國開放洪州城門,越國派出兩路共十萬衣錦軍,順利進入吳國境內,由洪州直奔西北方向的江陵府。
江陵府派出十萬兵力布於北門,與城外的襄州路周國大軍水火不容地對峙。
相互之間的叫囂已持續半個月,叫囂已變成相互漫罵,周國大軍後方的攻城車壓境而來,攻城戰瞬間爆發。
徐從光在殿內急的來回亂轉,朝臣們努力冷靜,不斷接見從外歸來的遣使,火溶蠟丸後過目秘密遞迴的文書。
「越國增援十萬!明日就能到達江陵府!另駐紮二十萬兵力於嶺南繡州,可隨時北上前往桂州,馳援桂州抵禦敘州之來犯!」
馮延魯一聲欣喜驚呼,朝臣也紛紛松下半口氣。
「周國欺人太甚!待援兵來了,趁周國於襄州只有十萬兵力,即刻合力反擊襄州!將襄州也奪下!」
「說胡話呢!奪下了,守得住麼!擊退襄州來犯後,即刻調兵西上歸州!若叫周國各路軍力合併,我吳國不堪一擊!」
韓熙載一聲怒斥,於他而言,吳國正在面臨滅國之災,他必須謹慎的調兵遣將,趁現在仍有轉機,逐個擊破周國來犯,否則九死無生。
「你們先商議著,明日越軍到了,立刻叫我。」徐從光精神衰弱地離開大殿,他要去睡一會兒,已經快一個月沒睡個好覺了。
……
衣錦軍行軍總管盧榮,率部一路往西北而去,眼看著江陵府就在前方,他心事重重的停下行軍步履。
「盧帥,該下軍令了。」參軍張頤緊皺著眉頭,再次催促道。
盧榮本以為收到的軍令,無非是赴援或按兵不動。
千想萬想沒想到,軍令竟是——
我軍非吳國援軍,而是周國援軍,與周國合力,圍困江陵。
「唇亡齒寒,吳國沒了,我越國又如何自保……」
……
兩國聯軍四面圍城,江陵頃刻失勢,一眾吳國將領反應過來竟是引狼入室後,頓時氣的破口大罵,吳國朝臣都被氣死了三個。
「國主出來投降,否則屠戮到底!」江陵城外,周國大軍齊刷刷的喊著威懾口號,聲響震徹曠野。
「大吳萬歲!誓與大吳共存亡!」
城樓上艱難抵禦圍困的吳國將士,也以齊刷刷的口號反擊,彰顯大吳誓死不屈的氣節。
徐從光冒著箭雨登上城樓,城樓外除了一望無際的來犯大軍外,地面亦鋪陳著一層又一層的吳國陣亡將士。
他心頭痛楚難忍,幾番要出城投降,以免眼前慘不忍睹的慘烈愈演愈烈,都被將領和朝臣按下,怕死的朝臣早就跑了,留下的則誓死主戰,寧死不屈。
艱難抵禦了一個月的圍困,直至城中糧草盡絕,城內已無多少兵力能出城抵禦來犯,城樓被轟的要塌不塌。
徐從光終是難受的看不下去了,出城投降,被周國將士活捉,湧入江陵城內的周國大軍,以麻繩將無力反抗、只能跪地投誠的吳國朝臣五花大綁,盡數押送至汴梁。
吳國將士因此棄戰而逃,周國為彰顯國威,即便國主投誠,仍令百萬大軍過境吳國,於各州張貼昭書,昭告天下——
吳國,亡。
……
一個月後,南下的周國大軍再次揮師北上,以圍困戰術,將北漢國區區十二州團團圍困。
契丹三十萬援軍頃刻壓境而來,結果連半個月都沒撐住,就被周國大軍打的四散潰逃。
北漢國都晉陽城(太原)被四面圍困,包圍圈越收越窄。
周軍因連連大捷而士氣高漲,無不驍勇血戰、以一當百,僅剩的三萬漢軍殘部,龜縮至王宮內,因晉陽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三萬殘部亦不可小覷。
柴世榮以十萬軍力,將王宮團團圍困,繳械不殺,抵抗者死。
王宮的城樓上,不斷有漢軍站上去,高呼著「大漢萬歲」、「大漢不死」、「誓與大漢共存亡」等氣節剛硬的口號。
柴世榮不急著滅漢,他想活捉劉氏宗親,當年他全家效忠劉氏漢國,卻被劉氏忌憚、密謀誅殺,數十口家眷一夜之間,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此仇要慢慢報。
……
越國,西府。
葉秋風不僅不出兵援吳、反還與周國合力滅吳的決議,被坊間獲知,一時間,輿論一片譁然。
「國主懂不懂唇亡齒寒!」
「肯定懂啊,兩國軍力加起來也敵不過百萬大軍,總不能叫我越國將士白白去送死!」
「早死晚死都是死,不死在援吳的路上,也要死在被周國百萬大軍壓境越國!」
「完了,下一個要被百萬大軍碾壓的就是我越國了,趕緊囤糧跑路吧。」
「往哪跑?去海里過日子?」
……
徐芳儀病了一個月,因憂慮過重。
葉秋風比以往更細心了些,親自過來照顧她,除了戌正那半個時辰外,傍晚也會過來。
「你的兩位阿兄,被周國封侯了,周皇沒殺他們,反而厚待於汴梁。」葉秋風透露著她所知的消息。
「你為何要滅我吳國。」
徐芳儀坐起身來,用充滿恨意的猩紅雙眸瞪著她,氣憤至極,還甩了她一摑。
越國各邊州城門大開,因惶恐而舉家離鄉者並不太多,每日最多也就成百上千,因為人口本就越來越少。
而吳國亦對越國開放洪州城門,越國派出兩路共十萬衣錦軍,順利進入吳國境內,由洪州直奔西北方向的江陵府。
江陵府派出十萬兵力布於北門,與城外的襄州路周國大軍水火不容地對峙。
相互之間的叫囂已持續半個月,叫囂已變成相互漫罵,周國大軍後方的攻城車壓境而來,攻城戰瞬間爆發。
徐從光在殿內急的來回亂轉,朝臣們努力冷靜,不斷接見從外歸來的遣使,火溶蠟丸後過目秘密遞迴的文書。
「越國增援十萬!明日就能到達江陵府!另駐紮二十萬兵力於嶺南繡州,可隨時北上前往桂州,馳援桂州抵禦敘州之來犯!」
馮延魯一聲欣喜驚呼,朝臣也紛紛松下半口氣。
「周國欺人太甚!待援兵來了,趁周國於襄州只有十萬兵力,即刻合力反擊襄州!將襄州也奪下!」
「說胡話呢!奪下了,守得住麼!擊退襄州來犯後,即刻調兵西上歸州!若叫周國各路軍力合併,我吳國不堪一擊!」
韓熙載一聲怒斥,於他而言,吳國正在面臨滅國之災,他必須謹慎的調兵遣將,趁現在仍有轉機,逐個擊破周國來犯,否則九死無生。
「你們先商議著,明日越軍到了,立刻叫我。」徐從光精神衰弱地離開大殿,他要去睡一會兒,已經快一個月沒睡個好覺了。
……
衣錦軍行軍總管盧榮,率部一路往西北而去,眼看著江陵府就在前方,他心事重重的停下行軍步履。
「盧帥,該下軍令了。」參軍張頤緊皺著眉頭,再次催促道。
盧榮本以為收到的軍令,無非是赴援或按兵不動。
千想萬想沒想到,軍令竟是——
我軍非吳國援軍,而是周國援軍,與周國合力,圍困江陵。
「唇亡齒寒,吳國沒了,我越國又如何自保……」
……
兩國聯軍四面圍城,江陵頃刻失勢,一眾吳國將領反應過來竟是引狼入室後,頓時氣的破口大罵,吳國朝臣都被氣死了三個。
「國主出來投降,否則屠戮到底!」江陵城外,周國大軍齊刷刷的喊著威懾口號,聲響震徹曠野。
「大吳萬歲!誓與大吳共存亡!」
城樓上艱難抵禦圍困的吳國將士,也以齊刷刷的口號反擊,彰顯大吳誓死不屈的氣節。
徐從光冒著箭雨登上城樓,城樓外除了一望無際的來犯大軍外,地面亦鋪陳著一層又一層的吳國陣亡將士。
他心頭痛楚難忍,幾番要出城投降,以免眼前慘不忍睹的慘烈愈演愈烈,都被將領和朝臣按下,怕死的朝臣早就跑了,留下的則誓死主戰,寧死不屈。
艱難抵禦了一個月的圍困,直至城中糧草盡絕,城內已無多少兵力能出城抵禦來犯,城樓被轟的要塌不塌。
徐從光終是難受的看不下去了,出城投降,被周國將士活捉,湧入江陵城內的周國大軍,以麻繩將無力反抗、只能跪地投誠的吳國朝臣五花大綁,盡數押送至汴梁。
吳國將士因此棄戰而逃,周國為彰顯國威,即便國主投誠,仍令百萬大軍過境吳國,於各州張貼昭書,昭告天下——
吳國,亡。
……
一個月後,南下的周國大軍再次揮師北上,以圍困戰術,將北漢國區區十二州團團圍困。
契丹三十萬援軍頃刻壓境而來,結果連半個月都沒撐住,就被周國大軍打的四散潰逃。
北漢國都晉陽城(太原)被四面圍困,包圍圈越收越窄。
周軍因連連大捷而士氣高漲,無不驍勇血戰、以一當百,僅剩的三萬漢軍殘部,龜縮至王宮內,因晉陽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三萬殘部亦不可小覷。
柴世榮以十萬軍力,將王宮團團圍困,繳械不殺,抵抗者死。
王宮的城樓上,不斷有漢軍站上去,高呼著「大漢萬歲」、「大漢不死」、「誓與大漢共存亡」等氣節剛硬的口號。
柴世榮不急著滅漢,他想活捉劉氏宗親,當年他全家效忠劉氏漢國,卻被劉氏忌憚、密謀誅殺,數十口家眷一夜之間,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此仇要慢慢報。
……
越國,西府。
葉秋風不僅不出兵援吳、反還與周國合力滅吳的決議,被坊間獲知,一時間,輿論一片譁然。
「國主懂不懂唇亡齒寒!」
「肯定懂啊,兩國軍力加起來也敵不過百萬大軍,總不能叫我越國將士白白去送死!」
「早死晚死都是死,不死在援吳的路上,也要死在被周國百萬大軍壓境越國!」
「完了,下一個要被百萬大軍碾壓的就是我越國了,趕緊囤糧跑路吧。」
「往哪跑?去海里過日子?」
……
徐芳儀病了一個月,因憂慮過重。
葉秋風比以往更細心了些,親自過來照顧她,除了戌正那半個時辰外,傍晚也會過來。
「你的兩位阿兄,被周國封侯了,周皇沒殺他們,反而厚待於汴梁。」葉秋風透露著她所知的消息。
「你為何要滅我吳國。」
徐芳儀坐起身來,用充滿恨意的猩紅雙眸瞪著她,氣憤至極,還甩了她一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