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行,我先考課,若是得了上等,勿要再阻撓我了。」玉禳努力鄭重道。
「行行行,考過了再說。」葉秋風腹誹,我當年考了三次才得了上等,你慢慢考吧。
「大君,距離上元節還有一個多月,吳國因歲貢而極度缺金,而周國賣給吳國的鹽,一石(103斤)要五兩金那麼貴,相當於一升鹽要五百錢,吳國請求我越國能每年援助三十萬石(2400萬斤)細鹽,以減輕吳國百姓吃鹽的負擔。」李旭溫聲緩緩道。
「不行,三十萬石,相當於吳國六百萬人要吃的鹽,都靠我越國承擔了,且,三十萬石鹽,吳國本都是跟周國買,攏共要花費一百五十萬兩金,比歲貢還多五十萬兩,且周國明擺著是在消耗吳國國力,忽然不買了,周國責難我越國又如何是好,不能得罪周國,陸州位於西南海岸,建議叫周國於陸州開設舶場、鹽場,若採納,我越國願送他二百艘艦船,用以對南洋群島、中南半島采孔雀石礦,再派會種鹽田的人才過去教他們種鹽田,如此低調一些。」
「可是此乃長遠設計,遠水解不了近渴。」李旭再次追請一聲。
「這樣吧,今年的可以答應,繞遠些,走廣州以水路秘密運入吳國境內,遣密使去知會一聲,叫吳國於梧州接收。」葉秋風淡淡落定此決議。
「大君,吳國的糧價又漲了不少,他們希望跟我越國買米、用以歲貢,用銅錢買,希望能以一升五錢的價碼來採購,他們要買百萬石。」
大理寺卿李旭後來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被封為郡公的另一層深意,因吳國國主膝下只有獨子,他硬著頭皮迎娶了吳國國主的侄女,娶回家之後,只能當孫女來養著,著實尷尬。
但跟吳國朝廷中人有直接交往後,以往的敵對態度也變了,朝中這些與吳國聯姻的朝臣,提及吳國時,話音也軟了不少,這就是聯姻的「好處」。
外加上朝時,國後徐芳儀也在,總要顧慮不能當她的面,傷及吳國顏面,甚至關於吳國的重話都鮮少有人說。
……
每次常朝一結束,國內的大小事務商議落定後,還要落定幾件關於吳國的事務,徐芳儀能從中感知到越國對吳國的合理善意,因她已入主中宮,中宮還有十幾位同是來自吳國的王妃,退朝後,她都得回去「管理」後宮,也沒甚好管理的,至少不能發生像她似的、找男寵事件。
散朝後,十餘位朝臣如賞花般,相互閒聊著往東宮走,入了東宮東門後,一路閒情雅致地繼續往北。
偏僻的承恩殿側殿內,十一路軍的行軍參軍(軍師/參謀)早已就位,葉秋風和花暮雨也剛到不久。
戍守東宮的郎將守在承恩殿四面,議事結束前,任何人不得接近承恩殿。
「周國已啟類府兵制政令,同時在向周邊藩鎮施壓,敕令各藩鎮解除武裝,將兵力交給周國,已有幾個藩鎮交了兩千、一千,甚至還有交八百的,擴軍,意味著周國在為發動征戰做準備,本就已擁有百萬大軍,再擴軍……誰擋得住?」秘密運作巡察院的蕭永昌率先開口道。
[府兵制:作戰時披甲出征,戰鬥結束後各回各家,日常一半時間種地,一半時間練兵。]
「吳國也知道,若周國出征,首當其衝的目標就是吳國,吳國密使提議我越國也即刻戰備,若吳國遭侵,能第一時間派兵馳援。」
「周國應該不會將百萬大軍都往南調吧?北邊的契丹雖說被打的狼狽不堪,可也需布兵堤防,且契丹上位了新皇,比契丹前皇有為的多,見扶持北漢國這種割據勢力有用,正意欲多扶持些以牽制周國,爭取時間養精蓄銳,契丹隨時能重振。」
「或就是契丹養精蓄銳這段時間,對周國來說是南下的好時機。」
「所以,只有一個問題,若吳遭周國百萬大軍入侵,我越國又當如何是好。」
「援將死傷慘烈且不知勝敗,不援亦是。」
……
第50章 完結.一
「絮毛稅,你與孤還挺『有緣』。」
花暮雨常待在東宮,葉秋風前去東宮探看愛女花玉禎、及花暮雨的路上,丁凌剛從宮闈監離開,回東宮的崇文殿。
玉祿與吳國國主的七弟、楚國公徐從善之四女、徐蘊嵐成親後,便遷居至崇仁殿,一年生一個,似感情很好。
玉禳娶了徐從善之八女徐惠昭,卻一直都沒有動靜。
真奇怪,中原各國君王都子嗣稀寥,親王們卻子嗣繁茂,徐從善膝下有十四個兒子、十四個女兒,大多都聯姻或嫁或娶了越國王室或朝臣。
葉秋風沒捨得把花玉禎嫁去吳國,一直藏著掖著,達成了上百樁親事給糊弄了過去,還給自己招惹來了十幾個「後宮」。
「大君,不敢稱有緣,您已知小的是郡主安排過去的。」丁凌垂頭恭敬一聲。
「另外兩個,是誰安排過去的?」葉秋風問道。
「是……國夫人。」丁凌選擇坦白從寬。
葉秋風不僅不生氣,還一臉高興,雖說安排人盯著自己,是因信不過自己,可是旁人說一句自己信得過,比自己說一萬句都頂用。
再者,這也是一種關心、重視、吃醋。
花暮雨從小就無比嘴硬,逮到她吃醋的時候,比打勝仗還叫她興奮得意。
「孤堪稱夫德典範。」葉秋風一個膨脹,腳步更加快了些往崇文殿走。
「行行行,考過了再說。」葉秋風腹誹,我當年考了三次才得了上等,你慢慢考吧。
「大君,距離上元節還有一個多月,吳國因歲貢而極度缺金,而周國賣給吳國的鹽,一石(103斤)要五兩金那麼貴,相當於一升鹽要五百錢,吳國請求我越國能每年援助三十萬石(2400萬斤)細鹽,以減輕吳國百姓吃鹽的負擔。」李旭溫聲緩緩道。
「不行,三十萬石,相當於吳國六百萬人要吃的鹽,都靠我越國承擔了,且,三十萬石鹽,吳國本都是跟周國買,攏共要花費一百五十萬兩金,比歲貢還多五十萬兩,且周國明擺著是在消耗吳國國力,忽然不買了,周國責難我越國又如何是好,不能得罪周國,陸州位於西南海岸,建議叫周國於陸州開設舶場、鹽場,若採納,我越國願送他二百艘艦船,用以對南洋群島、中南半島采孔雀石礦,再派會種鹽田的人才過去教他們種鹽田,如此低調一些。」
「可是此乃長遠設計,遠水解不了近渴。」李旭再次追請一聲。
「這樣吧,今年的可以答應,繞遠些,走廣州以水路秘密運入吳國境內,遣密使去知會一聲,叫吳國於梧州接收。」葉秋風淡淡落定此決議。
「大君,吳國的糧價又漲了不少,他們希望跟我越國買米、用以歲貢,用銅錢買,希望能以一升五錢的價碼來採購,他們要買百萬石。」
大理寺卿李旭後來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被封為郡公的另一層深意,因吳國國主膝下只有獨子,他硬著頭皮迎娶了吳國國主的侄女,娶回家之後,只能當孫女來養著,著實尷尬。
但跟吳國朝廷中人有直接交往後,以往的敵對態度也變了,朝中這些與吳國聯姻的朝臣,提及吳國時,話音也軟了不少,這就是聯姻的「好處」。
外加上朝時,國後徐芳儀也在,總要顧慮不能當她的面,傷及吳國顏面,甚至關於吳國的重話都鮮少有人說。
……
每次常朝一結束,國內的大小事務商議落定後,還要落定幾件關於吳國的事務,徐芳儀能從中感知到越國對吳國的合理善意,因她已入主中宮,中宮還有十幾位同是來自吳國的王妃,退朝後,她都得回去「管理」後宮,也沒甚好管理的,至少不能發生像她似的、找男寵事件。
散朝後,十餘位朝臣如賞花般,相互閒聊著往東宮走,入了東宮東門後,一路閒情雅致地繼續往北。
偏僻的承恩殿側殿內,十一路軍的行軍參軍(軍師/參謀)早已就位,葉秋風和花暮雨也剛到不久。
戍守東宮的郎將守在承恩殿四面,議事結束前,任何人不得接近承恩殿。
「周國已啟類府兵制政令,同時在向周邊藩鎮施壓,敕令各藩鎮解除武裝,將兵力交給周國,已有幾個藩鎮交了兩千、一千,甚至還有交八百的,擴軍,意味著周國在為發動征戰做準備,本就已擁有百萬大軍,再擴軍……誰擋得住?」秘密運作巡察院的蕭永昌率先開口道。
[府兵制:作戰時披甲出征,戰鬥結束後各回各家,日常一半時間種地,一半時間練兵。]
「吳國也知道,若周國出征,首當其衝的目標就是吳國,吳國密使提議我越國也即刻戰備,若吳國遭侵,能第一時間派兵馳援。」
「周國應該不會將百萬大軍都往南調吧?北邊的契丹雖說被打的狼狽不堪,可也需布兵堤防,且契丹上位了新皇,比契丹前皇有為的多,見扶持北漢國這種割據勢力有用,正意欲多扶持些以牽制周國,爭取時間養精蓄銳,契丹隨時能重振。」
「或就是契丹養精蓄銳這段時間,對周國來說是南下的好時機。」
「所以,只有一個問題,若吳遭周國百萬大軍入侵,我越國又當如何是好。」
「援將死傷慘烈且不知勝敗,不援亦是。」
……
第50章 完結.一
「絮毛稅,你與孤還挺『有緣』。」
花暮雨常待在東宮,葉秋風前去東宮探看愛女花玉禎、及花暮雨的路上,丁凌剛從宮闈監離開,回東宮的崇文殿。
玉祿與吳國國主的七弟、楚國公徐從善之四女、徐蘊嵐成親後,便遷居至崇仁殿,一年生一個,似感情很好。
玉禳娶了徐從善之八女徐惠昭,卻一直都沒有動靜。
真奇怪,中原各國君王都子嗣稀寥,親王們卻子嗣繁茂,徐從善膝下有十四個兒子、十四個女兒,大多都聯姻或嫁或娶了越國王室或朝臣。
葉秋風沒捨得把花玉禎嫁去吳國,一直藏著掖著,達成了上百樁親事給糊弄了過去,還給自己招惹來了十幾個「後宮」。
「大君,不敢稱有緣,您已知小的是郡主安排過去的。」丁凌垂頭恭敬一聲。
「另外兩個,是誰安排過去的?」葉秋風問道。
「是……國夫人。」丁凌選擇坦白從寬。
葉秋風不僅不生氣,還一臉高興,雖說安排人盯著自己,是因信不過自己,可是旁人說一句自己信得過,比自己說一萬句都頂用。
再者,這也是一種關心、重視、吃醋。
花暮雨從小就無比嘴硬,逮到她吃醋的時候,比打勝仗還叫她興奮得意。
「孤堪稱夫德典範。」葉秋風一個膨脹,腳步更加快了些往崇文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