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知道這事與幼寧無關,但還是忍不住遷怒幼寧。

  “你這般維護她,頂撞朕,可見是被她迷了心竅,來人——”

  幼寧抓住齊琮的衣袖,齊琮回身,低聲說:“不怕。”

  “陛下。”皇后看不下去了,“寧王妃禮數若有不周,自有臣妾教導,您是一國之君,是阿琮的父皇,自古哪有做父親的,管兒子兒媳如何相處的道理,便是不滿,教訓阿琮便是了。”

  敬妃笑著附和道:“是啊陛下,臣妾也會幫著皇后娘娘教導寧王妃,再說了,又不是什麼大事,何至於大喜的日子鬧得大家心裡都不痛快。”

  貴妃說:“是誰先找不痛快的?”

  敬妃端起茶盞,又喝了一口,說:“阿琮和阿寧不敬貴妃茶,是不對,但他們畢竟年紀小,又容易意氣用事,說不得他們倆原本想的是敬完臣妾再敬貴妃,可貴妃先指責了他們,這不,孩子都好面子,你越說他們不對,他們就越要擰著來,貴妃您一向大度,便不要跟他們計較了,不過是一碗茶水的事,您若心裡實在氣不過,將來安王妃過門,也不敬我茶便是了。”

  “本宮的兒媳,才不會如寧王妃這般。”

  “都別說了。”宣德帝站起身,望著齊琮說:“寧王,隨朕來。”

  宣德帝走了,貴妃也跟著回自己的寢宮,齊琮跟幼寧說等會去太后那裡接她,便隨宣德帝走了。

  幼寧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永寧宮,回過頭,不放心的說:“母后,陛下會不會責罰王爺?”

  皇后見她滿臉擔心,好笑道:“你們當著陛下的面,讓貴妃難堪,就沒想過陛下會動怒?”

  “王爺是陛下的兒子,陛下也不至於為了一杯茶,就重罰王爺吧。”

  “這是陛下和阿琮的事,你不必擔心。”皇后像是半點都不擔心兒子會被罰,若不是從小養在宮裡,知道皇后對齊琮是真心疼愛,幼寧都要覺得她一點都不關心齊琮了。

  “母后,兒臣還要去給皇祖母請安,便先告退了。”

  皇后點頭說:“應當的,本宮今日已經請安,便不與你同去永壽宮了。”

  幼寧福身告退。

  走在宮道上,幼寧吩咐良辰,“你找人盯著衍慶殿的動靜,一旦陛下發火,立馬去永壽宮告訴我。”

  “奴婢知道,王妃也不要太擔心,王爺足智多謀,若無萬全之策,必然不會如此魯莽的行事。”

  幼寧雙手交握,胸口提了口氣,走了幾步才嘆氣道:“我知道他不是魯莽之人。”

  正因知道他不是魯莽之人,她才更擔心。

  齊琮想給孝端皇后報仇,與宣德帝之間,必然要起衝突,父子相殘,無論是哪一個受到傷害,皇祖母都會難過。

  宣德帝昏庸無能,不得人心,這麼多年都是靠著太后保朝政安穩,如今齊琮重權在握,今日之事,足以證明,他已經不願意忍讓他那個無能的父皇了。

  第120章

  幼寧走到永壽宮,立在門前的陳嬤嬤老遠就迎了上來,躬身道:“王妃總算來了,太后娘娘眼巴巴的瞧了許久。”

  幼寧笑著挽住她的手,親熱的說:“嬤嬤怎麼站到這風口等,在屋裡坐著便好,與我無需客套。”

  陳嬤嬤看著幼寧長大,幼寧對她也是當長輩敬重的。

  “老奴來迎王妃算什麼,剛聽通報說王妃往這邊來,太后娘娘還要親自出來等著呢。”

  既是有人往太后這裡通報她來了,想來太后也知道了剛剛永寧宮裡的事。

  永壽宮內設了一個佛堂,太后每日便在佛堂中禮佛,幼寧隨陳嬤嬤到寢殿,剛剛還坐在鳳榻上的太后這會不見了身影。

  “皇祖母呢?”

  “奴婢去迎王妃時,太后還坐在這裡呢,應是去佛堂了,王妃坐這裡稍候片刻,奴婢去瞧瞧。”

  陳嬤嬤招來宮人詢問,得知太后剛去了佛堂,太后禮佛時,不許宮人進佛堂伺候,陳嬤嬤心裡知道太后這是為了陛下和寧王的事煩心,子強父弱,太后有心護著皇帝,保他在帝位上享一輩子尊榮,奈何皇帝實在不爭氣,他做下的那些事,讓太后都沒臉在阿琮面前替他求情。

  寧王謀劃了許久,眼下朝中重要官職和各宮門護衛守將,基本都是他的人,只等他一聲令下,便宮變奪權,這些事,齊琮做的雖隱秘,瞞得住皇帝,卻瞞不過太后,皇帝昏頭昏腦,寧願膩在後宮歌舞作樂,也不願處理朝政,他自小便是那個性子,皇位得來太容易,宗親捧著他,太后護著他,連汝陽王都心甘情願匍匐在他腳下,他從來不覺得有人會忤逆他。

  而齊琮,記恨他的父皇,韜光養晦多年,取得皇帝信任,他從前處理政務便是靠著太后,太后不幫他以後,他煩不勝煩,剛好齊琮有能力處理政務,皇帝便樂得做甩手掌柜,還做著父慈子孝的春秋大夢呢。

  是他一手把轄制他的機會,送到齊琮手裡。

  太后痛心疾首,怒其不爭,子孫都是債,太后再無力摻和此事,也只能祈求佛祖,保佑齊琮得到他想要的之後,不要太為難他的父皇。

  幼寧在暖閣等著,陳嬤嬤端了碗芋圓湯,晶瑩通透的白釉暗花蓮紋高足碗裡,裝了大半碗煮的軟糯的芋頭紅豆,另有一碗奶,倒入紅豆芋圓中,上面一層桂圓蓮子,瀰漫著濃郁的鮮甜,幼寧瞧著便被勾起食慾,在宮人端過來的盆里淨了手,拿著白釉成套的勺子舀著吃,沒多會一碗便見了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