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覺得孝端皇后不愛自己,她進宮做皇后,也是因為母后的懿旨,她不能違背罷了。

  一直到孝端皇后去世,他都覺得她心裡從未有過他,每每想起,他又痛又悔又恨。

  上回皇后同他說,孝端皇后心裡一直惦記著他,甚至一直教導他們的阿琮,父皇是天子,頂天立地,無論做什麼都有不得已的苦衷,讓他孝敬父皇。

  從前因為膈應孝端皇后心裡沒有他,他對齊琮這個兒子感情也很複雜,這個兒子,成長的比想像中還要優秀,他這個做父親的如何能不驕傲。

  前些日子沒有齊琮的消息,他夜夜輾轉,擔驚受怕,如今不僅有了消息,還打了勝仗,他心裡對這個兒子愈發滿意,如今戰事未平,他還指望著齊琮,有心和皇后處好關係,豈容貴妃放肆。

  遂也沒顧著眾妃都在,直接下了貴妃臉面,冷斥道:“你若是心裡不痛快,就在自己宮裡待著別出來,省得看誰都順眼。”

  眾妃聞言都很驚訝,貴妃囂張慣了,說出那種不成體統的話眾人還不覺得有什麼,皇帝可從來沒這樣讓貴妃沒臉過,看貴妃吃癟,都覺得很爽。

  不過貴妃冠寵後宮多年,擔心貴妃算後帳,也不敢明著取笑,一個個都把頭低著,不敢看過去。

  太后和宣德帝親自出言教訓貴妃,幼寧見好就收,趕緊坐下,縮小存在感。

  免得宣德帝注意自己。

  齊嫻和她對視一眼,捂著嘴暗笑著從桌子上捏了一塊幼寧愛吃的糕點塞到幼寧手裡。

  貴妃也嚇了一跳,皇后端了杯茶遞給宣德帝,溫順的拍了拍他的後背,“陛下,您消消氣。”

  這些日子,宣德帝都宿在皇后的永寧宮,貴妃原本就拈著酸,宣德帝又突然對自己變了臉,她警惕的看向皇后,心裡升起濃烈的危機感,站起身,哀怨的看著皇帝,“陛下,臣妾絕無此意,臣妾一心為了皇家顏面,是幼寧曲解了臣妾的意思,還羞辱阿瑛,阿瑛又有何過錯,這些日子,因為他舅舅的事,他極力挽救,軍中的糧草供應,他親力親為,不敢有半點懈怠,臣妾幾次心疼他,想讓他多歇歇,他都說,不能放鬆警惕,免得軍中糧草不足,他五皇兄在前線受困,便是臣妾說話不中聽,幼寧也不該往阿瑛身上潑髒水啊。”

  幼寧一點都不意外貴妃把話頭往自己身上引,這是貴妃的慣用伎倆了。

  宣德帝聽了她的話,想到齊瑛這些日子確實盡心盡力,再說齊瑛也是他兒子,幼寧剛剛那番話,明擺著就是嘲諷他只會嘴上說好聽的。

  他面色不善的看向幼寧。

  幼寧說的雖是心裡話,但確實魯莽了些,她聽到貴妃明目張胆在宣德帝面前給齊琮上眼藥時,心裡就膈應著,再加上也仗著太后在這裡,宣德帝不能拿自己怎麼樣,便沒忍住多嘴了。

  她垂著頭,不敢直視宣德帝。

  皇后冷笑一聲,“這麼說,安王確實勞苦功高,應該重重封賞才是。”

  她這話說的實在是諷刺,衝鋒陷陣,置身險鏡的齊琮為大齊立下大功,皇后都沒向陛下討賞,齊瑛只是在皇城裡調度糧草,身邊一群人圍著伺候,貴妃就到跟前賣慘邀功。

  宣德帝收回落在幼寧身上的視線,重新看向貴妃,聲音陰沉,“朕看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既不願像太后皇后賠罪,那麼往後便都待在你自己宮裡別出來了。”

  貴妃臉色蒼白,身體微微顫抖,捏著帕子的指尖都泛涼。

  齊婉聽父皇這麼說,心知五皇兄立了功,父皇心都偏在皇后那裡,連忙跪到地上,求情道:“父皇,母妃沒有羞辱五皇兄的意思,五皇兄打了勝仗,母妃也為五皇兄開心,只是說的話容易讓人曲解罷了,幼寧和五皇兄關係好,誤會我母妃,心中不忿也能理解,但她牽連我六皇兄,母妃也不過是維護六皇兄罷了。”

  皇帝看著齊婉,面色稍緩,“你先起來。”

  齊婉搖了搖頭。

  宣德帝道:“你母后才是後宮之主,後宮之事,由皇后做主,貴妃恃寵生嬌,失言奚落寧王,是對皇后不敬,朕讓她向皇后賠禮,她連朕的命令都不聽,這是誰給她的膽子。”

  幼寧看著宣德帝有理有據的樣子,覺得他總算說了句人話。

  貴妃心下恐慌,聽宣德帝把話說的這麼重,也不敢再使性子,走出來,衝著太后躬身,“都是臣妾不好,失言擾了太后的興致,請太后恕罪。”

  皇帝都出言教訓了,太后若再苛責,反而不妥,只是朝著皇帝說:“你是想讓哀家恕罪,還是不恕罪。”

  皇帝聽了這話,臉色都不好了,往常他在太后這裡打太極給貴妃圓場多了,今日真心斥責貴妃,反倒讓太后覺得是他故意如此,好讓太后不好責問貴妃。

  他苦笑一聲,說:“全憑母后做主。”

  太后卻搖了搖頭,一臉不肯上當的表情,“哀家年紀大了,嬪妃教導之事都由皇后做主。”

  皇帝看向貴妃,貴妃咬了咬牙,又向皇后行禮。

  皇后倒是大度,擺了擺手說:“坐吧。”

  相比貴妃之前不願認錯的態度,皇后真是端莊大度。

  貴妃回到座位上,也不敢再鬧事,只是狠狠的剜了幼寧一眼。

  鬧了這麼一場,太后也沒什麼興致了,沒多會便攆眾人回去,宣德帝和眾妃陸續離開後,永壽宮只剩下太后,皇后,敬妃,幼寧和齊嫻幾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