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吃!吃了會倒下也要吃!
星星獸們再也忍不住了,摳出一大塊木薯,啊嗚一口,放進了嘴裡。
吧唧吧唧……
大半隻木薯吃完,星星獸們毫無異常。
唯一異常的,大概就是這木薯比之前的也好吃太多了吧?又香又粉,簡直不用怎麼費勁咀嚼,就都化在嘴裡了!
星星獸們互相看了看,眼裡先是驚奇,然後就是驚喜。
更大的驚喜,發生在它們扒拉盾皮魚的時候。
肉類食物中含有的胺基酸和糖分,在高溫烘烤之下會產生美拉德反應,形成複雜的、讓人慾罷不能的香味。
對於星星獸而言,這種香味,顯然也是無法抵擋的。
當它們輕而易舉地揭開被烤得松鬆脆脆的盾皮魚板甲,近距離嗅到烤魚散發出的焦香時,它們似乎都短暫喪失了行動能力,呆呆地立在原地無法動彈。
終於,一隻獸顫顫巍巍地伸出前爪,撕下一塊烤得恰當好處的魚肉,迅速塞進了嘴裡。
「哇嗚!哇嗚!哇嗚!」
星星獸爆發出了以前從未發出過的讚嘆聲——太,好,吃,了,啊!
第141章 篝火堆 [V]
《霍頓博士的生物學筆記》第2245頁:
【關於烹飪在進化中的作用】的片段:
【烹飪,這種對食物進行加工處理的行為,在進化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烹飪通常會令食物變得柔軟,大大減少了人類用花費在『咀嚼』這一行為上的時間。要知道,人類的親戚黑猩猩,每天需要用五個小時的時間『咀嚼』】
【更重要的是,烹飪讓食物變得更加易於消化。加熱,能夠將複雜的長鏈分子分解成較短的分子,使水分子進入澱粉進行水解,還能展開一些長鏈蛋白,大大提升了人們對食物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熱能夠消除植物的毒素,緩解植物的毒性,增加了人們可以選擇的食材品種】
【烹飪,使得人類不再依賴於『生食』,植物、動物都變成了食材,而不是是『食物』本身】
*
自從星星獸們偶然發現,被火烤過的木薯,吃完之後也不會讓它們「生病」,而且被火烤過的盾皮魚格外好吃之後,它們開始想要利用「火」,來烤制食物。
當然了,這一點點的火種,來自於隕石雨之後,那些沒有完全熄滅的明火。
尋找火種的過程並不容易。
星星獸們成群結隊地,往冒著濃煙的竹林和草叢深處走去,試圖找到這種「紅紅亮亮、很熱很熱的神奇物質」。
但是,之前偶然被「天火」灼傷的恐怖經歷,也在不斷提醒它們:這種物質很危險!靠得太近了,有可能會受傷的!
所以當它們第一次在焦黑的竹林里,發現豆粒般大小的紅色火苗時,出於本能的恐懼,沒有一隻獸敢走上去,碰觸這可怕的物體。
一番猶豫、掙扎之後,對食物的渴望戰勝了這種恐懼。
一隻勇敢的獸,後肢發顫地走到火苗旁,伸出前爪,準備把火苗捉起來帶走。
「嗷嗷!」
當然了,等待它的是被灼燒的痛苦,以及被它的爪子抓散之後,迅速熄滅只留下一縷青煙的火種。
星星獸們驚恐地互相張望著,暫時還不能理解,為什麼這種紅色的物體無法被捉到。
又經過數次的試探、受傷以及改進之後,星星獸終於發現,要「捕捉」這種物體,只能把它下面的樹葉樹枝一起帶走。
而且,在帶走這些燃燒著的樹葉樹枝時,必須得非常小心,稍微多晃動一些,或者被風一吹,這些火星就會散開,或者直接滅掉。
不過,它們同時也發現,如果找准了角度,對著火星吹吹氣,好像就能讓小火苗燒得旺一些——而且,只要在火苗旺起來之後,再往裡添加一些枯葉,就能讓火燒得更好!
在這樣反覆的嘗試中,星星獸們,終於把火苗帶到了洞口旁!
它們又緊張又激動,哆哆嗦嗦地試圖把火苗帶進自己的洞穴——
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只要把火苗放到洞穴里,無論是對著火苗吹氣,還是添加枯葉,都無法阻擋它熄滅。
更糟糕的是,半熄滅的火種還會產生一股股的濃煙,在洞穴里瀰漫開來,嗆得星星獸們咳嗽不已,滿臉淚水。
於是,星星獸們面臨一個非常嚴肅,非常重大的選擇:
要想保留火種,似乎,就必須離開地底?而且,不是像外出採集那樣的短暫離開,是需要長期住在地面,才能保證火種不熄滅。
這個「提議」,在星星獸內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爭論。
特別是一些年長的星星獸,用各種肢體語言,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和不支持:
它們站到「房間」的正中央,拼命地踱著下肢,同時挺直上半身,再用前肢不斷敲打自己的胸脯,砸得咣咣作響,喉嚨里持續發出「吱嗚吱嗚」的聲音。
路琪猜測,它們估計是在說:
「離開地底?去地面?絕對不行!我們星星獸,從最早的祖宗開始,就是在地底活動的!我們只能棲息在地底!離開這溫暖的地底,沒有了土地的保護,我們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我們絕不能離開!我們是屬於地下的!」
年輕一些的獸,比如「一點灰」,和那隻試吃魚肉的「斑點獸」,都反覆比劃著名前爪,大概是在向老年獸們解釋:
星星獸們再也忍不住了,摳出一大塊木薯,啊嗚一口,放進了嘴裡。
吧唧吧唧……
大半隻木薯吃完,星星獸們毫無異常。
唯一異常的,大概就是這木薯比之前的也好吃太多了吧?又香又粉,簡直不用怎麼費勁咀嚼,就都化在嘴裡了!
星星獸們互相看了看,眼裡先是驚奇,然後就是驚喜。
更大的驚喜,發生在它們扒拉盾皮魚的時候。
肉類食物中含有的胺基酸和糖分,在高溫烘烤之下會產生美拉德反應,形成複雜的、讓人慾罷不能的香味。
對於星星獸而言,這種香味,顯然也是無法抵擋的。
當它們輕而易舉地揭開被烤得松鬆脆脆的盾皮魚板甲,近距離嗅到烤魚散發出的焦香時,它們似乎都短暫喪失了行動能力,呆呆地立在原地無法動彈。
終於,一隻獸顫顫巍巍地伸出前爪,撕下一塊烤得恰當好處的魚肉,迅速塞進了嘴裡。
「哇嗚!哇嗚!哇嗚!」
星星獸爆發出了以前從未發出過的讚嘆聲——太,好,吃,了,啊!
第141章 篝火堆 [V]
《霍頓博士的生物學筆記》第2245頁:
【關於烹飪在進化中的作用】的片段:
【烹飪,這種對食物進行加工處理的行為,在進化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烹飪通常會令食物變得柔軟,大大減少了人類用花費在『咀嚼』這一行為上的時間。要知道,人類的親戚黑猩猩,每天需要用五個小時的時間『咀嚼』】
【更重要的是,烹飪讓食物變得更加易於消化。加熱,能夠將複雜的長鏈分子分解成較短的分子,使水分子進入澱粉進行水解,還能展開一些長鏈蛋白,大大提升了人們對食物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熱能夠消除植物的毒素,緩解植物的毒性,增加了人們可以選擇的食材品種】
【烹飪,使得人類不再依賴於『生食』,植物、動物都變成了食材,而不是是『食物』本身】
*
自從星星獸們偶然發現,被火烤過的木薯,吃完之後也不會讓它們「生病」,而且被火烤過的盾皮魚格外好吃之後,它們開始想要利用「火」,來烤制食物。
當然了,這一點點的火種,來自於隕石雨之後,那些沒有完全熄滅的明火。
尋找火種的過程並不容易。
星星獸們成群結隊地,往冒著濃煙的竹林和草叢深處走去,試圖找到這種「紅紅亮亮、很熱很熱的神奇物質」。
但是,之前偶然被「天火」灼傷的恐怖經歷,也在不斷提醒它們:這種物質很危險!靠得太近了,有可能會受傷的!
所以當它們第一次在焦黑的竹林里,發現豆粒般大小的紅色火苗時,出於本能的恐懼,沒有一隻獸敢走上去,碰觸這可怕的物體。
一番猶豫、掙扎之後,對食物的渴望戰勝了這種恐懼。
一隻勇敢的獸,後肢發顫地走到火苗旁,伸出前爪,準備把火苗捉起來帶走。
「嗷嗷!」
當然了,等待它的是被灼燒的痛苦,以及被它的爪子抓散之後,迅速熄滅只留下一縷青煙的火種。
星星獸們驚恐地互相張望著,暫時還不能理解,為什麼這種紅色的物體無法被捉到。
又經過數次的試探、受傷以及改進之後,星星獸終於發現,要「捕捉」這種物體,只能把它下面的樹葉樹枝一起帶走。
而且,在帶走這些燃燒著的樹葉樹枝時,必須得非常小心,稍微多晃動一些,或者被風一吹,這些火星就會散開,或者直接滅掉。
不過,它們同時也發現,如果找准了角度,對著火星吹吹氣,好像就能讓小火苗燒得旺一些——而且,只要在火苗旺起來之後,再往裡添加一些枯葉,就能讓火燒得更好!
在這樣反覆的嘗試中,星星獸們,終於把火苗帶到了洞口旁!
它們又緊張又激動,哆哆嗦嗦地試圖把火苗帶進自己的洞穴——
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只要把火苗放到洞穴里,無論是對著火苗吹氣,還是添加枯葉,都無法阻擋它熄滅。
更糟糕的是,半熄滅的火種還會產生一股股的濃煙,在洞穴里瀰漫開來,嗆得星星獸們咳嗽不已,滿臉淚水。
於是,星星獸們面臨一個非常嚴肅,非常重大的選擇:
要想保留火種,似乎,就必須離開地底?而且,不是像外出採集那樣的短暫離開,是需要長期住在地面,才能保證火種不熄滅。
這個「提議」,在星星獸內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爭論。
特別是一些年長的星星獸,用各種肢體語言,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和不支持:
它們站到「房間」的正中央,拼命地踱著下肢,同時挺直上半身,再用前肢不斷敲打自己的胸脯,砸得咣咣作響,喉嚨里持續發出「吱嗚吱嗚」的聲音。
路琪猜測,它們估計是在說:
「離開地底?去地面?絕對不行!我們星星獸,從最早的祖宗開始,就是在地底活動的!我們只能棲息在地底!離開這溫暖的地底,沒有了土地的保護,我們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我們絕不能離開!我們是屬於地下的!」
年輕一些的獸,比如「一點灰」,和那隻試吃魚肉的「斑點獸」,都反覆比劃著名前爪,大概是在向老年獸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