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完,顧芊思緒百般。

  沉默良久,她甚至沒有進行考核,就把人留了下來。

  羅彬當初好歹也上過新大廚備選名單,廚藝培養培養還是沒問題的,且又是昔日好友兼老同事,把人留下是情理之中。

  羅彬感謝地不知說什麼好,臨走前眼淚婆娑,說顧芊就是他一輩子的大恩人。

  顧芊只是笑笑,撫摸著大肚子沒說什麼。

  就當給肚子裡的寶寶積點福氣吧。

  ……

  事實證明,人這一生,還是得儘量多做好事。

  留下羅彬就是給顧芊自身積福,他的到來像是把好運也帶來了。

  雷子一連帶來兩位廚師都通過了顧芊的考核,接下來該準備招服務員,這一點就更簡單,甚至不需要顧芊出馬,蔣海朝直接給她解決。

  接下來的日子,顧芊把之前的菜譜重新謄抄了一份,額外加了三十頁,菜色更加豐富,也更加細緻。

  這些菜譜她給三位廚師一人一本,讓他們回家對著菜譜練習。

  當然了,菜譜只是菜譜,各種真正意義上的神廚配方,當然不在其中。

  有句話說得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管怎麼說,她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

  聘請前還讓他們簽訂了一份合約,大致意思是十年內不許跳槽,即使辭職,十年內也不許做同類行業,因為他們練習了顧芊的獨家菜譜,這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

  如果違約,將會面臨高達十萬元的巨額賠償。

  大家當然沒有異議,這年頭其實如果能找到一份穩定並且薪水合適的工作,極少有人會動跳槽的念頭,普通老百姓還是很樸實的。

  作者有話說:

  下章明天12點發

  第80章

  五月底,蔣海朝帶回來了新政策:「聽說城管辦改成了城管局,出了個新職位……」

  還沒說完,顧芊驚訝道:「城管局?這麼快就有城管了?!」

  1978年後,大量返城知青或者農民進入城市,走街串巷叫賣,販賣各種小商品或農產品,隨之也帶來了不良影響,比如亂扔垃圾。

  為了解決這一現象,80年代全國各地陸陸續續成立了城市建設管理大隊,簡稱城管大隊,也就是後世城管的初步孵化,主要負責驅趕路邊攤販,負責道路垃圾,恢復市容。

  顧芊沒忍住好奇,拾掇著蔣海朝帶自己上小學門口逛了一圈。

  果不其然,有了城管以後,小攤販都不敢名正言順擺攤做生意,她離開之前,學校門口每天都能見到最少七八個小攤,現在只剩兩三個,還都畏畏縮縮,時刻關注街頭巷尾有沒有出現城管。

  那對模仿顧芊賣米糕的小夫妻,把他們的兒子也叫來了,瞧著也就小學四五年級的模樣,守在城管最容易出現的巷口替父母放哨,一有不對勁馬上就跑。

  人生百態,盡在眼前。

  你永遠也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顧芊感嘆:「還好咱們收手夠快,如果被抓,你爸那邊就丟面兒了。」

  蔣海朝笑出聲:「是啊,估計又要被我氣得跳腳。」

  「這下是被我氣了。」她說。

  「確實。」蔣海朝揉她發頂:「那咱倆還真是『天生一對』。」

  ……

  六月初,餐廳試營業,顧芊的肚子也已經八個多月,除了散散步,寫寫畫畫以外,別的活兒蔣家人都不肯再讓她沾手。

  餐廳開業的事就讓蔣海朝一手操辦,顧芊在後台獻計策。

  因為之前擺攤的經歷,顧芊本來想提高定價,這時候也不得不打消念頭。

  小本生意適合先以價格實惠拿下,等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或許可以試著漲價一波。

  因為餐廳的裝修太過於精緻,怕大家覺得價格昂貴不敢進來,便讓蔣海朝買了一塊小黑板,把所有菜名以及對應的價格都寫上,也不怕有人因為不好意思問價而不敢進入。

  這年頭文盲很多,所以數字得放大寫。

  餐廳主要經營中餐晚餐,素菜肉菜價格普遍比國營飯店貴個兩三分到三四分不等,但也在群眾們可接受的範圍內。

  更不用說顧芊挑選出來的廚師,以及她的私家菜譜,那水平絕對比國營飯店高,貴也就貴在這點人工費上。

  餐廳名字叫做「千味館」,實行的宗旨是:顧客就是上帝。

  任何來到飯店用餐的客人,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均可享受到最高級別的服務待遇。服務員也都經過為期兩周的培訓,面帶笑容是最基本的,像國營飯店對顧客不冷不熱態度是絕不可能出現在千味館。

  剛從那樣一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哪裡見過這樣的陣仗。一進門就被服務員的熱情嚇到,很快沉淪。

  試問經歷過被售貨員和服務員傲慢的態度以及高傲的鼻孔,誰不想多體會體會被人當作上帝的感覺呢?

  服務員有佩戴統一的棗紅色圍裙,上面有千味館的logo,看起來統一協調十分專業。

  Logo採用用刺繡的形式印上去,logo也是顧芊自己的想法,初步畫出草圖,再找設計學院的大學生修改精緻,最後才有了成品。

  開業第一天,秉著觀望態度,到店光顧的客人很少,因為沒見過這樣裝修的店,看起來似乎比百貨大樓還要高級,普通老百姓哪敢進?

  顧芊坐在店內瞧著這場景,哪還坐得下去,挺著大肚子到門口宣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