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頁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是《戰國策·齊策一》中的一章,依著沈焯年紀未讀過也是有的,是以趙騰便與沈焯解說了回。趙騰生了張冷臉,這時口角含些譏諷,自是格外刺目。
沈焯一愣,頓時明白趙騰說的甚,無非是說那些教頭與天使不過是奉承他,說得並不是實情,臉上頓時通紅,仰頭大聲道:「我知道你是什麼意思了,哪個說的是真話,哪些是奉承,我也明白,你休當我是傻子!」
趙騰瞧也不瞧沈焯,只把雙眼盯在沈如蘭靈位上,一字一句地道:「沈將軍的鎮軍將軍上浸了多少辛苦,你若是辜負了,我絕放不過你。」這句話字字仿佛都是從趙騰牙齒縫中迸出一般,連著面目也有些猙獰,唬得沈焯將餘下的話都吞了回去,想是叫趙騰這回嚇怕了,往後的日子倒是老實了許多,雖一般叫趙騰壓著從頭練起,也肯用心。
說來沈焯倒真是個習武的好苗子,在趙騰手上不過兩三個月就將從前教頭們因循縱容留下的種種錯處都改了過來。沈焯本以為自家有此進步,趙騰多少總要歡喜,不想趙騰臉色愈加陰沉。卻是從宮中傳出消息來,道是太后病重,自太初帝以下,先帝諸子女都在椒房殿侍疾,莫說幾位公主,便是趙王妃與晉王妃兩個都足不出宮,趙騰就知道阿嫮病得不祥。
趙騰此人認準了一件事便萬難叫他更改,往好了說便是心性堅韌不拔,若是說白了,便是個偏執的。從前替母報復如是,能不顧沈如蘭的提攜照拂之情,也能將阿嫮放在一旁。可等阿嫮險死還生,又自覺虧欠阿嫮許多,便甚都肯為她做,便是阿嫮幾次置他與險地也不後悔,這時聽著阿嫮病重,自然心上沉重,只他如今已不再領著神武營,進不得禁宮不說,便是他依舊是神武營統領,如今的椒房殿中都是風子龍孫,他一外臣又如何進得去,只得徒喚奈何。
沈焯也是個伶俐孩子,看著這些日子來自家老師神色不對,再不敢胡鬧,老老實實地聽從趙騰教導指引。可他這裡老實了,趙騰那處卻是常魂游天外,常沈焯一套槍棍耍下來才發現,趙騰的目光遙遙看著東南處,那處屋頂鱗次櫛比,在日頭下映出金光來,正是未央宮。這日也是一樣,沈焯能將長槍挽出槍花來,在他這年紀已可說是十分難得,是以得意地瞧向趙騰,要討他個褒獎,不想趙騰依舊看著未央宮方向出神。
沈焯因練槍時分心叫趙騰教訓過,如今看著趙騰自家魂飛天外,就把鼻子哼了聲,不想趙騰仿若未聞一般,沈焯在一旁一聲不出地看著他,過得好一會趙騰才回過神來,見沈焯在一旁負槍而立,只以為他不會,伸手從沈焯手上接過槍去要示範一回,才挽出一個鳳凰三點頭,忽然就聽得鐘聲響起,聲聲沉悶悠遠,一連八聲。趙騰手上長/槍應聲而斷。
卻是大殷朝規矩,皇帝駕崩,宮中鳴鐘九聲、太后八聲、皇后七聲,余者三聲,這迴響得八聲,便是太后駕崩,沈焯聽著,也就落下淚來。
說來沈焯也見過阿嫮幾回。
因沈氏本族死絕了,是以朝廷就指了沈焯為沈如蘭嗣子,依著大殷朝律例,發還的家業自該由嗣子承繼。而翠樓雖是沈如蘭「獨女」,若是是個在室女還未出嫁,倒好與嗣子對半兒分;若是出嫁,便不好承繼家業。只因翠樓出嫁時因沈氏遭難,是以不曾分得嫁妝,故而這回就由朝廷出面,分了將沈如蘭的家業一剖為二,由沈焯得了八份,把兩份與了翠樓。
翠樓將前塵往事都忘得乾淨,到底生性靦腆軟弱,不善與人交流,驀然多了個弟弟,心上雖知道該著親近,可見著沈焯卻開不出口來,只得推齊瑱與齊端與沈焯說話。齊瑱倒是個明白的,因看沈焯聰明伶俐,且承繼了「岳父」的家業,又入了今上的眼,日後必定有前程,有心交往,只可惜沈焯年紀太小不說更不的嫡親的,他不好端個姐夫的架勢來教訓,便推了齊端與沈焯交往。
哪成想齊端驀然多了個年紀比自己要小的舅舅,他也是個叫父母嬌寵慣的,雖知道自家該以長輩待他,一時間哪裡拉得下臉來,與沈焯交往時也就淡淡的。
而沈焯論起出身來比齊瑱齊端都強些,又是家中頂小的孩子,也是養得嬌慣,不然也不能順從了他的心意棄文學武,覺著「姐姐」「姐夫」與他不親近也就罷了,「外甥」也一副端著的模樣,哪能不惱,是以上了兩回門之後再不肯過去。
而自沈焯記在沈如蘭名下,阿嫮也分了些心神在他身上,聽著翠樓夫婦與沈焯並不親近,她原本就不喜翠樓,聽著這樣,便以為翠樓不喜沈焯占去了沈氏家業,是以陽奉陰違,故而更不喜翠樓與齊瑱夫婦。
景晟自然不會為著這個惹得自家母后不喜歡,不出一月就將齊瑱放看外任。待得日後景晟知曉自家身世之後,連著他也不願再見翠樓齊瑱夫婦,因齊瑱也算不得甚了不起的人才,故而終齊瑱一生都做了親民官兒,終在巡撫任上至仕,而他與翠樓,倒算得舉案齊眉,白首偕老,這是旁話,表過不提。
只說阿嫮那時看著沈焯孤身在京,也是有些兒可憐,因他年紀小也沒甚妨礙,是以幾回召見。阿嫮是何等人物,只消她肯用心,連著乾元帝那樣的人物都能哄住,何況沈焯才七歲里,不費吹灰之力就叫沈焯以為太后娘娘是個慈悲的好人。是以聽著喪鐘敲響,難過地落下淚來,唯恐叫趙騰看著教訓他,就將頭低了下去,正看著半截長槍落在眼前,心上詫異,含了眼淚抬頭去看趙騰,卻看趙騰臉上一絲異樣也無。
沈焯一愣,頓時明白趙騰說的甚,無非是說那些教頭與天使不過是奉承他,說得並不是實情,臉上頓時通紅,仰頭大聲道:「我知道你是什麼意思了,哪個說的是真話,哪些是奉承,我也明白,你休當我是傻子!」
趙騰瞧也不瞧沈焯,只把雙眼盯在沈如蘭靈位上,一字一句地道:「沈將軍的鎮軍將軍上浸了多少辛苦,你若是辜負了,我絕放不過你。」這句話字字仿佛都是從趙騰牙齒縫中迸出一般,連著面目也有些猙獰,唬得沈焯將餘下的話都吞了回去,想是叫趙騰這回嚇怕了,往後的日子倒是老實了許多,雖一般叫趙騰壓著從頭練起,也肯用心。
說來沈焯倒真是個習武的好苗子,在趙騰手上不過兩三個月就將從前教頭們因循縱容留下的種種錯處都改了過來。沈焯本以為自家有此進步,趙騰多少總要歡喜,不想趙騰臉色愈加陰沉。卻是從宮中傳出消息來,道是太后病重,自太初帝以下,先帝諸子女都在椒房殿侍疾,莫說幾位公主,便是趙王妃與晉王妃兩個都足不出宮,趙騰就知道阿嫮病得不祥。
趙騰此人認準了一件事便萬難叫他更改,往好了說便是心性堅韌不拔,若是說白了,便是個偏執的。從前替母報復如是,能不顧沈如蘭的提攜照拂之情,也能將阿嫮放在一旁。可等阿嫮險死還生,又自覺虧欠阿嫮許多,便甚都肯為她做,便是阿嫮幾次置他與險地也不後悔,這時聽著阿嫮病重,自然心上沉重,只他如今已不再領著神武營,進不得禁宮不說,便是他依舊是神武營統領,如今的椒房殿中都是風子龍孫,他一外臣又如何進得去,只得徒喚奈何。
沈焯也是個伶俐孩子,看著這些日子來自家老師神色不對,再不敢胡鬧,老老實實地聽從趙騰教導指引。可他這裡老實了,趙騰那處卻是常魂游天外,常沈焯一套槍棍耍下來才發現,趙騰的目光遙遙看著東南處,那處屋頂鱗次櫛比,在日頭下映出金光來,正是未央宮。這日也是一樣,沈焯能將長槍挽出槍花來,在他這年紀已可說是十分難得,是以得意地瞧向趙騰,要討他個褒獎,不想趙騰依舊看著未央宮方向出神。
沈焯因練槍時分心叫趙騰教訓過,如今看著趙騰自家魂飛天外,就把鼻子哼了聲,不想趙騰仿若未聞一般,沈焯在一旁一聲不出地看著他,過得好一會趙騰才回過神來,見沈焯在一旁負槍而立,只以為他不會,伸手從沈焯手上接過槍去要示範一回,才挽出一個鳳凰三點頭,忽然就聽得鐘聲響起,聲聲沉悶悠遠,一連八聲。趙騰手上長/槍應聲而斷。
卻是大殷朝規矩,皇帝駕崩,宮中鳴鐘九聲、太后八聲、皇后七聲,余者三聲,這迴響得八聲,便是太后駕崩,沈焯聽著,也就落下淚來。
說來沈焯也見過阿嫮幾回。
因沈氏本族死絕了,是以朝廷就指了沈焯為沈如蘭嗣子,依著大殷朝律例,發還的家業自該由嗣子承繼。而翠樓雖是沈如蘭「獨女」,若是是個在室女還未出嫁,倒好與嗣子對半兒分;若是出嫁,便不好承繼家業。只因翠樓出嫁時因沈氏遭難,是以不曾分得嫁妝,故而這回就由朝廷出面,分了將沈如蘭的家業一剖為二,由沈焯得了八份,把兩份與了翠樓。
翠樓將前塵往事都忘得乾淨,到底生性靦腆軟弱,不善與人交流,驀然多了個弟弟,心上雖知道該著親近,可見著沈焯卻開不出口來,只得推齊瑱與齊端與沈焯說話。齊瑱倒是個明白的,因看沈焯聰明伶俐,且承繼了「岳父」的家業,又入了今上的眼,日後必定有前程,有心交往,只可惜沈焯年紀太小不說更不的嫡親的,他不好端個姐夫的架勢來教訓,便推了齊端與沈焯交往。
哪成想齊端驀然多了個年紀比自己要小的舅舅,他也是個叫父母嬌寵慣的,雖知道自家該以長輩待他,一時間哪裡拉得下臉來,與沈焯交往時也就淡淡的。
而沈焯論起出身來比齊瑱齊端都強些,又是家中頂小的孩子,也是養得嬌慣,不然也不能順從了他的心意棄文學武,覺著「姐姐」「姐夫」與他不親近也就罷了,「外甥」也一副端著的模樣,哪能不惱,是以上了兩回門之後再不肯過去。
而自沈焯記在沈如蘭名下,阿嫮也分了些心神在他身上,聽著翠樓夫婦與沈焯並不親近,她原本就不喜翠樓,聽著這樣,便以為翠樓不喜沈焯占去了沈氏家業,是以陽奉陰違,故而更不喜翠樓與齊瑱夫婦。
景晟自然不會為著這個惹得自家母后不喜歡,不出一月就將齊瑱放看外任。待得日後景晟知曉自家身世之後,連著他也不願再見翠樓齊瑱夫婦,因齊瑱也算不得甚了不起的人才,故而終齊瑱一生都做了親民官兒,終在巡撫任上至仕,而他與翠樓,倒算得舉案齊眉,白首偕老,這是旁話,表過不提。
只說阿嫮那時看著沈焯孤身在京,也是有些兒可憐,因他年紀小也沒甚妨礙,是以幾回召見。阿嫮是何等人物,只消她肯用心,連著乾元帝那樣的人物都能哄住,何況沈焯才七歲里,不費吹灰之力就叫沈焯以為太后娘娘是個慈悲的好人。是以聽著喪鐘敲響,難過地落下淚來,唯恐叫趙騰看著教訓他,就將頭低了下去,正看著半截長槍落在眼前,心上詫異,含了眼淚抬頭去看趙騰,卻看趙騰臉上一絲異樣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