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洝九自懷中取出一個鼓鼓囊囊的東西,用一塊皮毛包著。皮毛展開,卻是個巴掌大的小壺,“前些日子騙了娘娘兩回酒,禮尚往來,老朽也送娘娘一壺藥酒。這酒是老朽師傅親手所釀,能消百病,益壽延年。”
有這樣的好東西,謝昭昭自然不會推拒,讓碧荷收下了洝九年禮,又問起祭祀大典的事情。
每逢新春,皇家都會在太廟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大典,以求祖宗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隆。依著大周的禮制,祭祀大典,當是帝後一同祭拜,只是中宮空缺已久,這些年來都是蕭淮一人行祭祀的典儀。
“娘娘……”洝九有些欲言又止,“不知新歲的祭祀大典,娘娘可是要同皇上乘同一車輦去太廟,還是……”
他的話還未說完,便被謝昭昭打斷了,“洝大人慎言,本宮雖代行統馭六宮之職,但到底只是妃位,祭祀大典事關國祚,哪有貴妃同皇上同乘車輦的規矩?”
大周開國以來,只有帝後才能在這一天同乘車輦。
洝九卻有苦說不出,為難的絞著袖口,看一眼謝貴妃,再心裡嘆一口氣。都怪禮部尚書那隻老狐狸,將這燙手的山芋丟在了他手上。免不了又要勞師動眾,多備一副車輦。
好在他今日並不是專程為此事而來,眼看著那藥酒送了出去,他心中也踏實了許多。
——
洝九去朝華宮的同時,蕭淮也擺駕了壽安宮。自姜家出了事後,姜太后便整日在壽安宮中吃齋念佛,後宮諸事不理,連這歲夕的宮宴也不聞不問。
“太后。”男人清沉的聲音自背後響起,姜太后轉身,看著面前這位以雷霆手段懲治了姜家的大周天子,心中恨意翻湧。到底還是她小看了蕭淮,那個長在她身邊的懵懂幼童已經不知不覺長成了殺伐果決的帝王,手段更甚先帝。
“皇上日理萬機,來我這老婆子處作甚?”姜太后又轉過頭,捏著手中的佛珠,一顆一顆轉過。不過數日,她已經不見初回宮時的風采。
“適逢歲夕,過兩日宮中設宴,朕特意來請太后。”
“呵。”姜太后冷笑一聲,“有謝貴妃在,我個無用的老婆子,哪配出現在歲夕的宮宴上。”
“太后此言差矣。”蕭淮抬眼,眸中神色沉沉,“不是貴妃,是皇后。”
“你說什麼?!”姜太后驀地轉過身,自覺失態後,又輕笑,“是哀家糊塗了,皇上這般籌謀,不就是為了這一天麼。既如此,老身便恭賀皇上,得償所願。”
“朕的確是多年夙願得償,所以今日來,向太后請一道手諭。”
這話在姜太后聽來,仿佛笑話。
“皇上如今大權在握,還哪裡需要請哀家的手諭。”
“太后不可妄自菲薄。”說著,蕭淮從袖中取出一卷錦帛,“說辭朕已經著人擬好,還請太后親自謄抄一份,請旨冊封。”
姜太后一動不動繼續轉著佛珠,“皇上想立誰為後,便立誰為後,一道聖旨罷了,如今難道還有人敢說個不字?讓老身請旨冊封,豈不是必多此一舉。”
“太后。”蕭淮將捲軸放在身側的案几上,“朕為何有此一舉,太后心中清楚。太后即便不念著這些年同朕的情分,終歸還要顧念景王。”
“你!”提到景王,便是往太后的心窩子上戳,“皇上這樣做,難道當真不顧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了?百年後,怕是要落個不孝不敬,殘害手足的罵名!”
“太后慎言!”蕭淮厲聲道,眸色中已有動怒之意,他的孝道早就在得知姜家毒害陳皇后時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太后,東西朕放在這裡了,明日元寶會著人來取。歲夕的宮宴,太后若是不想去,便不用去了。”
說罷,他轉身出了大殿。
於姜氏,他已仁至義盡。留下她,不過是要接著她的手將謝凝扶上後位。雖說如今大周的天下,沒有人再敢他面前說個不字,但因謝凝一直盛寵,宗室總還是有些老頑固會胡攪蠻纏,說她惑主。但若是太后先下了手諭,那些老頑固即便心中不服,但也找不到再為難謝凝的理由。
他說過,這條路,會讓她一步一步走穩,也容不得任何人再給她難堪。
第65章 歲夕
轉眼便是歲夕。
每年的歲夕宮宴都在酉時開始, 亥時結束。而按照大周的宮規, 歲夕當日, 各宮嬪妃須在皇后的帶領下前往壽安宮, 拜謁太后。以往中宮空置的時候,都是謝昭昭帶著宮妃去請安。
可自姜家出事之後,姜太后便深居簡出, 一早便讓身邊的姑姑傳了口諭,免去了今歲的拜謁。謝昭昭又賴得應付那些宮妃,乾脆借著身子不適,打發了想來朝華宮問安的宮妃。直到天色將暗時,才攜眾妃去了長寧殿中。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歲夕宮宴顯得有些冷清, 沒有了歌舞笙樂, 菜色也較以往簡單了許多。
朝中多有變數,官員人人自危,唯恐有個不慎, 便步了齊姜兩家的後塵。再者, 西北一事,國庫平白又多掏出一倍的糧草,於這宮宴上便自然節儉了許多。不過, 到底是新歲將至,又有皇上在,一眾官員和命婦的臉上也都掛著喜氣。
有這樣的好東西,謝昭昭自然不會推拒,讓碧荷收下了洝九年禮,又問起祭祀大典的事情。
每逢新春,皇家都會在太廟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大典,以求祖宗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隆。依著大周的禮制,祭祀大典,當是帝後一同祭拜,只是中宮空缺已久,這些年來都是蕭淮一人行祭祀的典儀。
“娘娘……”洝九有些欲言又止,“不知新歲的祭祀大典,娘娘可是要同皇上乘同一車輦去太廟,還是……”
他的話還未說完,便被謝昭昭打斷了,“洝大人慎言,本宮雖代行統馭六宮之職,但到底只是妃位,祭祀大典事關國祚,哪有貴妃同皇上同乘車輦的規矩?”
大周開國以來,只有帝後才能在這一天同乘車輦。
洝九卻有苦說不出,為難的絞著袖口,看一眼謝貴妃,再心裡嘆一口氣。都怪禮部尚書那隻老狐狸,將這燙手的山芋丟在了他手上。免不了又要勞師動眾,多備一副車輦。
好在他今日並不是專程為此事而來,眼看著那藥酒送了出去,他心中也踏實了許多。
——
洝九去朝華宮的同時,蕭淮也擺駕了壽安宮。自姜家出了事後,姜太后便整日在壽安宮中吃齋念佛,後宮諸事不理,連這歲夕的宮宴也不聞不問。
“太后。”男人清沉的聲音自背後響起,姜太后轉身,看著面前這位以雷霆手段懲治了姜家的大周天子,心中恨意翻湧。到底還是她小看了蕭淮,那個長在她身邊的懵懂幼童已經不知不覺長成了殺伐果決的帝王,手段更甚先帝。
“皇上日理萬機,來我這老婆子處作甚?”姜太后又轉過頭,捏著手中的佛珠,一顆一顆轉過。不過數日,她已經不見初回宮時的風采。
“適逢歲夕,過兩日宮中設宴,朕特意來請太后。”
“呵。”姜太后冷笑一聲,“有謝貴妃在,我個無用的老婆子,哪配出現在歲夕的宮宴上。”
“太后此言差矣。”蕭淮抬眼,眸中神色沉沉,“不是貴妃,是皇后。”
“你說什麼?!”姜太后驀地轉過身,自覺失態後,又輕笑,“是哀家糊塗了,皇上這般籌謀,不就是為了這一天麼。既如此,老身便恭賀皇上,得償所願。”
“朕的確是多年夙願得償,所以今日來,向太后請一道手諭。”
這話在姜太后聽來,仿佛笑話。
“皇上如今大權在握,還哪裡需要請哀家的手諭。”
“太后不可妄自菲薄。”說著,蕭淮從袖中取出一卷錦帛,“說辭朕已經著人擬好,還請太后親自謄抄一份,請旨冊封。”
姜太后一動不動繼續轉著佛珠,“皇上想立誰為後,便立誰為後,一道聖旨罷了,如今難道還有人敢說個不字?讓老身請旨冊封,豈不是必多此一舉。”
“太后。”蕭淮將捲軸放在身側的案几上,“朕為何有此一舉,太后心中清楚。太后即便不念著這些年同朕的情分,終歸還要顧念景王。”
“你!”提到景王,便是往太后的心窩子上戳,“皇上這樣做,難道當真不顧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了?百年後,怕是要落個不孝不敬,殘害手足的罵名!”
“太后慎言!”蕭淮厲聲道,眸色中已有動怒之意,他的孝道早就在得知姜家毒害陳皇后時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太后,東西朕放在這裡了,明日元寶會著人來取。歲夕的宮宴,太后若是不想去,便不用去了。”
說罷,他轉身出了大殿。
於姜氏,他已仁至義盡。留下她,不過是要接著她的手將謝凝扶上後位。雖說如今大周的天下,沒有人再敢他面前說個不字,但因謝凝一直盛寵,宗室總還是有些老頑固會胡攪蠻纏,說她惑主。但若是太后先下了手諭,那些老頑固即便心中不服,但也找不到再為難謝凝的理由。
他說過,這條路,會讓她一步一步走穩,也容不得任何人再給她難堪。
第65章 歲夕
轉眼便是歲夕。
每年的歲夕宮宴都在酉時開始, 亥時結束。而按照大周的宮規, 歲夕當日, 各宮嬪妃須在皇后的帶領下前往壽安宮, 拜謁太后。以往中宮空置的時候,都是謝昭昭帶著宮妃去請安。
可自姜家出事之後,姜太后便深居簡出, 一早便讓身邊的姑姑傳了口諭,免去了今歲的拜謁。謝昭昭又賴得應付那些宮妃,乾脆借著身子不適,打發了想來朝華宮問安的宮妃。直到天色將暗時,才攜眾妃去了長寧殿中。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歲夕宮宴顯得有些冷清, 沒有了歌舞笙樂, 菜色也較以往簡單了許多。
朝中多有變數,官員人人自危,唯恐有個不慎, 便步了齊姜兩家的後塵。再者, 西北一事,國庫平白又多掏出一倍的糧草,於這宮宴上便自然節儉了許多。不過, 到底是新歲將至,又有皇上在,一眾官員和命婦的臉上也都掛著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