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給出的條件雖然很誘人,但是遠夏還是不為所動,美國的政策朝令夕改,給外資許諾的補貼與優惠能不能到位不說,還有綁架工人意志的工會存在,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盈利。

  他可是親眼見過不少中資企業在美建廠後最後陷入泥淖之中,進退維谷,他寧可少賺一點,也不願意去蹚這趟渾水。

  美洲市場確實不算小,加拿大跟美國一個鼻孔出氣,不適合建廠,中南美洲國家政局與經濟都不穩定,也不適合做長期投資,加上疫情馬上要到來,遠夏短期內並不打算在美洲建分廠。

  離開孟菲斯之後,遠夏和郁行一去了南美洲的幾個運營中心,其實這邊的運營一切順利,並不需要兩個大老闆親自前往。不過既然都到美國了,就順便過去視察一番,了解一下當地的市場與需求。

  等他們回國的時候,其他人的旅行還沒過半。

  他們結束美國之行後去了古巴。冬至對美洲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興趣濃厚,重陽也覺得應該去給古巴人民貢獻一些旅遊收入。

  離開古巴之後,他們一行人分成兩隊,年紀稍長的郁知文和遠秋帶著木拉提和索娜爾的孩子去往加拿大,重陽一家四口則和三個小伙子去往南美洲,只因為重陽想去巴西參觀亞馬孫熱帶雨林,冬至想去秘魯看馬丘比丘遺址。

  熱帶雨林過於濕熱,對年長者和年幼者都不太友好,而且南美很多國家治安不太好,不敢讓老人孩子去冒險。

  本來今年的旅行計劃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後來冬至提出想順便去南美國家,遠夏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畢竟今年若是不去,往後想去就不知道是哪一年了。

  遠夏和郁行一回到越城之後,陶陽送上了遠夏讓他留意的醫療企業投資項目,以藥企為主,還有一些醫療器械企業,遠夏仔細看完之後,挑中了一家制氧機生產公司。

  這家工廠位於建寧市,工廠規模不大,只有不到一百人的規模,正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的風險。

  遠夏對陶陽說:「回頭陪我去建寧看看這個廠子,要是合適,咱們就投資這個。」

  陶陽沒想到遠夏看中的是這家,畢竟所有的項目中,就這家經營狀況最差,便忍不住問:「遠總覺得生產制氧機比較有前景?」

  遠夏說:「對啊,目前我國老年人越來越多,有基礎病的老人也在增多。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不少人都願意為長輩購置家用制氧機備用,我認為這個比較有前景。」

  陶陽點頭:「遠總說得有道理。我老婆就給我丈母娘買了一台,她有哮喘。」

  兩天後,遠夏就和陶陽到了建寧康益醫療機械生產公司,這家工廠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因為產品滯銷,工人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陶陽看過之後,認真說:「遠總,我認為這個項目不太好,如果真的收購了,我們還要進行大整頓。」

  遠夏說:「產品賣不好,不是產品有問題,就是營銷有問題。多在研發和營銷上下點工夫就行。」

  陶陽當然知道這個道理,關鍵是它值不值得花錢花時間花精力,要投資醫療行業,怎麼也該找個比較好的企業吧。

  經過考察,最終遠夏還是拍板,花一百五十萬收購了這家工廠80%的股份,生產依舊歸原廠長負責,產品研發、營銷與擴大規模由行遠負責。

  簽完合同之後,遠夏便讓陶陽去招聘醫療器械研究員,研發呼吸機和制氧機,要想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產品首先得質量過硬才行。

  而這之前,這家工廠的制氧機設計方案是從別的公司購買的授權。

  遠夏不喜歡受制於人,制氧機並不算複雜,所以他寧願請人自己來研發。不僅家用制氧機,他還準備研發醫用呼吸機。

  制氧機有了,還得收購一個口罩與防護服生產廠家才行,未雨綢繆,別等到疫情爆發的時候才臨時去開闢生產線。

  九月份的公司產品研發會上,遠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發消殺車。

  消殺車屬於市政工程車,並不是新產品,只是市場需求量比較小,很多公司並不生產。

  行遠目前屬於工程機械大品類都齊全了,只有部分車型尚未研發,現在增加消殺車,也算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完善車型,並不算突兀。

  10月初,行遠生產的第一台盾構機正式下線,這台盾構機直徑為6.3米,專用於地鐵隧道挖掘。

  這台盾構機被中國鐵建集團購入,被用于越城的地鐵建設。售價僅為2600萬元,這個價格比德國的要便宜一半,比日本的要便宜幾百萬。

  可見當初九十年代德國以7.2億人民幣賣中國一台盾構機的利潤有多豐厚,只有中國能夠自己研發出盾構機,這種壟斷式割韭菜的行為才能被杜絕。

  參與並見證了整個改革開放過程的遠夏對這一現象感悟最為深刻,只有當我們中國自己能夠攻克某一產品的技術,我們才能夠擺脫待宰羔羊的命運。

  而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史,就是一段國人努力擺脫受制於西方發到國家技術壟斷和封鎖的歷史。

  今年的工程機械行情持續攀升,行遠的銷量也在大幅增加,到年底的時候,整體銷量增加了34.6%,營業額由上一年的633億增加到了852億。

  行遠機械銷量再次問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之巔,超過了許工機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