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也難怪,別說新疆缺商品,現下全國哪兒不缺商品呢。

  徐團結說:「走吧,我們去坐汽車回城。你們是要去石河子對吧?那邊不通鐵路,只能坐汽車。休息兩天再出發吧,我領你們去烏魯木齊逛一逛。」

  遠夏說:「先不休息了,我們打算明天就出發去石河子,今天在這裡住一晚就走。」

  徐團結說:「那好吧,你們找人肯定也心急。今天就聽我的安排好了。」

  「行,客隨主便。」遠夏說。

  徐團結帶他們住的是他們單位的招待所,價格非常便宜。

  徐團結的工作單位在昌吉,不過這半年他在烏魯木齊學習,遠夏正好這個時候過來,就不用特意跑到昌吉去了。

  住下之後,他們便開始逛烏市,烏市的美食非常多,大街上到處都能聞到香噴噴的烤羊肉和烤饢的香味,儘管在飛機上吃了飛機餐,這會兒聞見香味,頓時飢腸轆轆起來。

  徐團結領著他倆找個口碑好的飯店,點了當地最具特色的幾樣,烤羊肉、烤包子、大盤雞、烤饢等,三人大快朵頤,吃了個過癮。

  吃飽喝足,徐團結又領著他們去了紅山公園,俯瞰整個烏魯木齊市,眺望遠處的天山。

  他們到的時間已經不早了,但卻不耽誤他們遊玩,因為新疆與北京相隔五個時區,這個季節,晚上十一點才天黑。

  爬完山下來,已經快十點了,吃了晚飯,徐團結沒有再打擾他們,讓他們好好休息。

  兩人都累得不行,都想早點上床睡覺,為了節約時間,洗澡都是一起洗的,事實上,兩個人一起洗澡並不能節約時間。

  洗完澡後,遠夏對郁行一說:「一起睡吧。」

  郁行一將擦頭的毛巾扔在另一張床上,上了床,將遠夏摟在懷裡,兩人找了個舒服的姿勢躺好,閉上眼睡覺。

  他們實在是太困了,昨晚就沒休息好,今天又是飛機又是汽車,末了還被拉去爬了幾個小時的山,鐵人都扛不住,沒三分鐘,兩人就都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剛起來,徐團結就到了,過來叫他們吃早飯,順便送他們去汽車站坐車。

  就著羊肉湯吃了烤包子,吃完早飯,他們在長途汽車站買了去石河子的車票,揮手作別徐團結,踏上了尋親之旅。

  三個多小時後,他們抵達尋親第一站——石河子。

  郁行一的內心很複雜,接近了真相,又有點害怕它的到來。

  第85章 消息

  石河子是農八師建設兵團在一片戈壁攤上建立起來的一座新城,過去的戈壁荒灘如今已經變成了沃土良田,離不開建設兵團幾代人的辛勤努力。

  遠夏看著這座戈壁灘上的明珠,想起那句當年曾經響徹中華大地的「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口號,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感召下,新中國的人民用一雙雙手,一把把鋤頭鐵鍬,一輛輛小推車,築堤壩、修水渠,將荒灘變良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終於夯實了新中國的農業基礎,哺育了新生的工業體系,使得新中國站穩了腳跟。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真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健康積極,這大概就是自己翻身做主的原因吧。

  郁行一保存了姐姐當初的通信地址,其中地址變更了三次,前兩次都在石河子,第三次則是塔城地區的沙灣縣。

  他們先去了石河子市的政府機關打聽情況,對方聽說他是從內地過來尋親的,倒是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你姐姐叫什麼名字?哪一年到新疆的,在哪個團?」

  郁行一回答對方:「我姐姐叫郁知文,是1967年從南京來的新疆,當時她剛好大學畢業,主動要求下放新疆。剛開始被分在農八師145團,在那邊待了兩年,69年又調到了144團,我們保持通信到1971年,之後就再也沒有收到她的來信。我寫信她也沒回過。」

  工作人員皺眉:「時間隔得有點久遠,恐怕不太好辦。你既然知道她的團部編號,就應該去團部問一問,檔案都在團部。145團就在石河子,要不你過去讓那邊幫你查一下,看有沒有將她的檔案轉到144團去。」

  郁行一道謝:「好的,謝謝!」

  對方給他指了路,兩人又趕到145團部所在地打探消息。

  145團的工作人員說:「這麼久的事,既然轉到144團去了,那檔案就應該都調到144團去了,我們這裡是不會留的。」

  遠夏說:「我們也猜到是這樣,不過還是想來確認一下,免得再走回頭路。」

  工作人員說:「也對,那我幫你們查查吧,原來在哪個連?」

  郁行一翻出通信地址,說:「145團12連。」

  「那你們稍等,我去找。」工作人員說。

  當年情況複雜,運動開展之後,大學生畢業不能馬上分配工作,要等上一年半載,有些家庭成分比較複雜的,怕受到牽連,便主動要求支邊,建設兵團也接收了不少青年學生。

  郁知文的大學專業是英語,最適合她的工作應該是英語老師,但那個時候學生都在串聯,接受勞動教育,學校七零八落的,哪能好好上課。

  她的專業更是不能提,她到了之後,便給她安排當語文老師兼職音樂老師,因為她會彈奏這裡唯一一架風琴。

  不過這也沒持續多久,運動鬧得越發厲害,學生都不上課了,他們這些老師也沒了用武之地,她和幾個知青朋友便主動申請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