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行就意味著競爭,遠夏偷偷讓人去打聽對手的價格,秦林探了情報回來,說對方定價比他們便宜了二百塊。

  很顯然,這家也是進口的發動機,而不是自產的,否則價格不會這麼貴。

  「遠工,我們要降價嗎?」秦林問。

  遠夏咬咬牙:「不降,但是訂購數量多可以有折扣,折扣算起來比他們低就行。」

  這次恐怕沒有上次那麼好賺了,對方是個大品牌,出於廣告效應,人們還是願意選擇熟悉的品牌,只能寄希望於立人那邊,他們好歹也是個知名品牌,希望他們能夠多拿訂單。

  遠夏立即跟立人那邊互通了信息,允許對方可以用折扣優惠來吸引訂單。

  立人需要從自己這邊訂購零部件,所以不管賣出去多少,自己這邊都有數,能瞞報的數量有限。

  果然不出所料,展會開始之後,遠夏這邊拉到的訂單明顯不如立人和標準的多。

  遠夏這邊當然也有優勢,他們更早推出電動縫紉機,生產經驗要比另外兩家豐富一些,而且還有售後服務。

  但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還是打不過那兩家有名有姓的品牌。

  本來遠夏以為這次能比上次賣得好,事實上還是跟上次差不多,倒是立人的銷量要好得多,由於折扣給得大,賣出去了一千五多台。

  至於標準,這家財大氣粗,備貨充足,銷售量比行遠和立人加起來都多。

  遠夏知道,以後如果不能在價格上取勝,他是別想有勝算了,畢竟一個從來都沒聽過的牌子,怎麼跟知名品牌比?所幸的是,他還能從立人那兒分到一部分利潤。

  這次遠夏只讓立人代購了一百台發動機,也就是說,這一百台的利潤他要分給立人三成。

  不過總體來說,他還能得到一千四百多台縫紉機的三成利潤,哪怕就算每台只賺1000元,他也能分得四十幾萬元。

  再加上自己這邊賣出的,秋季廣交會上他能賺個六七十萬,雖然遠不如預期,但商場就是這樣,你沒有明顯的優勢,就無法分得更大的蛋糕。

  展會結束之後,遠夏沒有立即離開,他讓喬明生和秦林先回去,向加工廠下訂單,再將庫存的貨物運過來。自己則和王時元一起布置店面。

  王時元同意在廣州駐守,除了工資,遠夏每個月還給他發放出差補貼,此外如果有銷售業績,也像業務員一樣給他發銷售提成。

  說實話,這個條件,喬明生也很心動,不過他最終還是讓給了王時元,因為遠夏也說了,他現在算是技術骨幹,以後廠子擴大規模,他就是技術主管。

  遠夏的廠子才創辦不到兩年,就已經有了幾百萬的年銷售額,只要不瞎,就知道行遠的前景非常遠大,不會一直是個小廠子。

  喬明生自然不願意為了眼前的利益跑到廣州去,多點耐心,前景非常可觀。

  門店開好之後,遠夏又帶著人將存貨分送給商家,餘下的則要等發動機到了之後才能交貨了。

  郁行一得知遠夏在廣交會上遇到的情況,非常遺憾,說:「用這個進口發動機實在是太被動了,我爭取明年春季廣交會之前推出我們自己的發動機。」

  遠夏喜出望外:「有進展了嗎?」

  郁行一點頭:「嗯,有些眉目了。」

  遠夏滿心歡喜:「那太好了!要是能用上自主研發的發動機,以後我們就不用擔心交不上貨了,價格也能由我們自己定,短期內這縫紉機市場就是我們的天下了。」

  只要不是進口發動機,縫紉機的價格至少可以再降兩千,這將會是巨大的優勢。

  郁行一見他高興成這樣,也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讓他失望,得儘早攻克出來,從春季廣交會後,他一直在專心攻克這個,現在關鍵問題已經有突破性進展,趕在明年春交會之前應該可以完成。

  郁行一又說:「不過這個項目學校也有課題資金支持,到時候還要給學校利潤分紅。」

  遠夏毫不猶豫地說:「這個我懂,沒問題,該分就分。越大也是我的母校,越大發展得越好,我當然也越自豪。」

  投資高校,也就是投資科技研發。遠夏還是深諳利弊的,只有國內高校待遇好,才能儘可能多地留住人才。

  從廣交會回來之後,遠夏將之前按下的招聘廣告刊登了出去,這次主要招的是管理、銷售與辦公室文員,沒再招技術員,廠里的技術員暫且夠用,能幫郁行一研發技術的人才登報是招不到的。

  廣告刊登出去之後,接下來數天,打電話來諮詢的人還不少。

  辦公室負責接電話的是馬東方,她現在既管財務,又管前台接待和辦公室文員,還兼顧倉管、後勤,事情非常繁瑣,必須要招人過來減輕她的負擔。

  從第三天起,就陸續有人過來面試。

  遠夏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面試,這麼忙了一個星期左右,終於敲定了兩名銷售和兩名文員。

  一名文員負責辦公室瑣事,一名負責倉管和後勤。

  至於有經驗的管理,來面試的只有那麼一兩個,要麼是根本就沒有管理經驗,要麼就是能力根本不夠,離他的要求還差得遠。

  遠夏又不禁想起了梁洪昌,有能力的管理者真的不好找啊,難道真的要自己培養嗎?

  可就算現在開始培養,那也得很長時間才能挑大樑,他自己還得管上好長一段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