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開車在這年頭可是異常吃香的技術活,不是關係好的人是不願意教的,學開車得拜師,請師傅抽菸喝酒。

  不過馬安民打定主意要照顧遠夏兄妹,自然不會藏著掖著。

  「那就要麻煩馬叔了。」遠夏微笑著說。

  車輛顛簸,還碰到路面被暴雨沖坍的,返迴繞了好一段才回到正路上。

  這一耽擱,他們抵達越城的時候已經到下午一點了,車上沒有空調,只能開窗通風,公路又沒完全硬化,這種天氣,一路下來,那真叫風塵僕僕,整個人都是灰頭土臉的。

  找國營飯店吃了飯,馬安民在熟悉的旅社開房住下。

  馬家父子洗了把臉,直接上床睡下了。

  遠夏不願意沒洗澡就上床睡覺,簡單洗刷了一下,就出門去溜達了。

  這就是年輕的好處,再怎麼辛苦體力都是旺盛的。

  第12章 租書

  越城是一座千年古城,惜毀於戰火,現在的城市是戰後重建的。

  雖是重建的,但也是在原來的老城基礎上建起來的,城區街巷有點窄,不過也有好處,保留了不少參天古木,街道兩側綠樹成蔭,給行人提供了不少方便。

  遠夏就溜著樹蔭漫步,看街市店鋪,觀百態人生。

  男人們光著膀子或者穿著背心在樹下納涼,喝茶下棋聊天,女人們搖著蒲扇旁若無人地嘮家常,孩子們則三五成群圍在一塊玩玻璃彈珠,拍畫片兒。

  店鋪都是國字號的,不外乎衣食住行,跟肅陽差不多,只是品種更多更齊全,規模更大一些。

  遠夏溜達到新華書店門口,便抬腿進去了,書都擺在玻璃櫃檯里或櫃檯後的架子裡,顧客只能瞪大眼挑選,想買什麼書都是不能試閱的,只能報書名讓售貨員取。

  一名女售貨員在趴在櫃檯上瞌睡,見人來也沒挪窩,只是腦袋換了個方向。

  遠夏看了一圈,各種偉人著作,文學著作則以紅色題材為主。

  他家裡有一套偉人著作,就沒必要買了。

  他一路看到售貨員趴著的櫃檯處,眼睛一亮,竟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外國文學名著,這在前幾年是不可能看到的,這說明什麼?這些禁書可以出版發售,出版界的風向變了,思想開始解凍了。

  遠夏指著玻璃櫃檯下的文學名著,禮貌地說:「你好,請幫我拿一下這幾本書。」

  遠夏說的是標準普通話,他們廠里的人都來自五湖四海,平時交流都用普通話,雖然他們在家裡還是說方言,在外面跟本地人交流是用本地方言,這幾種語言切換起來毫無障礙。

  對方聽他說普通話,也不敢輕慢,掩著嘴打著哈欠起來了:「哪本書?」

  遠夏說:「這幾本外國文學名著。」

  對方拿了兩本出來:「輕點翻,別弄壞了。」

  她拿出來兩本書是《安徒生童話選》和《獵人筆記》。

  遠夏翻看了一下,都是極優美的譯文,他又看了一下價格,一本是1.8元,一本是2元,下意識里覺得這書真便宜。

  但想到這個年代的工資水平和物價,實在不算便宜,普通工人一個月也才二三十塊錢。

  遠夏猶豫一下,決定買下這兩本,給弟弟妹妹們看,他們需要了解肅陽甚至中國以外的世界。

  售貨員見他付款爽快,倒也有些意外。

  遠夏再次看了看櫃檯里的名著,都想要,但目前真沒有實力買那麼多書,他是出來尋賺錢門路的,而不是為了花錢。

  遠夏讓售貨員幫忙用舊報紙將書包了,免得自己手上的汗漬弄髒了新書,拿著書心滿意足地走了。

  他知道該回去了,下午馬安民要去越城軸承廠,雖然只是提交訂單,取貨要到明天,但他也想跟著過去看看,沒準能碰到郁行一呢。

  遠夏快步往回走,回程路上,他注意到馬路對面聚集了很多人,他不是愛湊熱鬧的人,便不打算過去。但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便停了下來,穿過沒什麼車輛的馬路到了對方,發現了一家租書鋪。

  是的,他沒有看錯,這是一家租書鋪。準確來說,是租書攤,因為沒有店面,攤主只是用一個大木架裝書,靠放在一堵牆上,裡面擺滿了小人書。

  而圍在攤子邊上的都是小孩兒,他們坐在人行道上,低著頭聚精會神地看書,多數是人手一本,也有少部分是兩個人看一本。

  人雖然很多,但很安靜,大家都沉浸在書本的世界中。

  遠夏看見書架邊上寫著「小人書租借:1本1分1天」。他仔細看了看,老闆的小人書足有兩三百本之多,有古典名著,也有神話傳說故事、歷史故事,更多的則是各種革命戰爭故事,比如《雞毛信》《狼牙山五壯士》等,還有不少電影繪本,五花八門,內容龐雜,圖畫精彩,難怪會吸引這麼多孩子。

  遠夏粗略數了一下,看書的小孩有二三十個,他們一天肯定也不止看一本,賺個塊把錢完全不成問題。

  遠夏拿起一本小人書,翻看了一下定價,一本差不多定價一角五分左右,非常便宜。

  但如果一套有十本,這就不便宜了,家長肯定不捨得給孩子買,畢竟內容含量少,不值得反覆翻閱。

  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家長認為這是閒書,根本不願意給孩子買來看。

  所以孩子想看小人書,就只能自己攢錢買,但自己買畢竟有限,買一本只能看一本,買一套只能看一套,還有那麼多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