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頁
「王爺莫急,此事還未到無法回還的地步。」這位先生捋著山羊鬍,其中心裡慌得一批,可他能怎麼辦呢,已經上了襄陽王這條賊船,他現在享有榮華富貴,叫他捨棄而去,他是不願意的,既是如此,他只能效忠到底。
「怎麼說?」
「王爺大可修書一封,先一步跟官家哭訴,說有歹人冒充朝廷命官來宣旨,將您刺成重傷,如此一來,您便可以反將一軍,甚至不用入京面聖。」
趙珏一聽,當即眉頭舒展起來:「先生好法子,還請先生代筆。」
有了應對之策,襄陽王當即放下了擔憂,去找歌姬快活了,這正月里還要煩憂正事,都怪他那好侄兒多管閒事,才叫他正月里都沒個閒。
這齣謀劃策的先生見襄陽王這般態度,心裡自是後悔不已,可現下後悔,顯然已是來不及了。
他想了想,找到府中的侍衛長,命其繼續追殺那宣旨的兩人,隨後便將寫的摺子交於對方,命其快馬加鞭送去汴京城。
兩方人馬,顯然都準備打個時間差,提前告一狀對方,所以展昭和襄陽王送來的信,幾乎是一前一後到了汴京城。
「大人,展護衛的急信。」
包公接過看完,便是眉頭緊鎖,正欲去尋公孫先生商量對策,便聞宮裡來人,宣他覲見。如此他才知道,襄陽王也派人送信入京了。
「豈有此理!他居然敢如此狂妄,真當朕拿他沒有辦法了嗎!」官家臉上皆是盛怒,如果可以直接出兵,說不定現在他已經下令了。
「他不是重病嗎?好,包拯,朕命你親自帶御醫前往襄陽城,他不認得展昭,卻總該認得他,他若是敢對你出手,你也不必留情,尚方寶劍在你開封府,總該是有些用處的。」
很好,包公聽明白了官家的意思。
尚方寶劍,上斬佞臣,下斬惡徒,持劍者,便可替天行道。
「下官遵旨。」
包公接了令,便點了人馬要出發去。
黎望知道消息的時候,包公已經走了三日了。
「這般棘手?」
狄青凝重地點了點頭:「那襄陽王好不囂張,竟敢指鹿為馬,還寫信入京賣慘,說自己被歹人重傷,不能入京面聖。」
官家那個氣啊,今日大早朝,朝臣們硬是沒敢吵起來,就怕撩了虎鬚,沒等名單出來就被官家厭棄,發配嶺南。
「……他腦子有坑啊?」黎望聽完,萬分不理解,這不是自掘墳墓嗎?還是說,襄陽王土皇帝做慣了,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又或是他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有底氣和大宋朝廷對壘了?
「誰說不是呢,他是不是沒打聽清楚展兄的能耐啊,這世上能殺得了展兄的人,可是屈指可數的。」狄青覺得,這襄陽王走的這招棋,未免也太爛了。
可襄陽王這般擺爛,難免叫人擔心此人會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來。
「狄兄,你很擔心展兄他們嗎?」黎望忽然開口問道。
狄青聞言,自然頷首道:「當然擔心,他們才幾個人,襄陽王在襄陽府盤踞近二十年,若是狗急跳牆,展兄這般大仁大義,行事難免比那些個小人受掣肘些。」
黎望心想,他也擔心啊,可他這破落身子骨,也真去不得襄陽。
「黎兄,你不會想去襄陽府吧?」這可使不得啊。
「狄兄你在想什麼呢?若我去襄陽府,恐怕還沒到呢,就病倒在半道上了。」黎望自問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狄青:……倒也不必這麼直白。
「那你這是……」
「我是想問,狄兄可想去襄陽府?」
狄青一訝:「我當然想去,可我的身份處境,恐是不好出京的。」
黎望卻將書架上的輿圖拿出來,指著襄陽府旁邊的荊楚河流道:「小生聽說,此處有一水寇,擅長游擊,每每劫掠商隊,叫過往商隊、旅人苦不堪言,若狄將軍有心,便可自請帶兵前往剿匪。」
狄青看了一眼輿圖,倒是也曾聽過此地流寇,便道:「官家,會允嗎?」
「今時不比從前,官家必會欣然應允。」畢竟這可是狄青啊,大宋最有名的常勝將軍,誰敢攖其鋒芒!
第317章 一探
但狄青的身份,在朝堂上確實有些尷尬。
現下這個節骨眼,若由狄青親自開口請旨率兵剿匪,難免有些個沒有眼力價的文臣,會無腦反對,所以這個口,由八賢王提最為妥當。
八賢王乃是先帝託孤的顧命大臣,現下雖已不攬權勢,但朝臣無人不服他,就連官家也對八王叔十分信任。
所以去荊楚剿匪一事,出自八王爺之口,能夠最快促成。
狄青聽完黎兄建議的當天夜裡,就親自去了趟八王爺府,第二日,八賢王便進宮面聖,一方面是表明他對襄陽王趙珏並無偏袒,另一方面,也心憂襄陽府會有異變。
官家現在對襄陽王,那是一百個痛恨,一聽這話,當即道:「王叔與他,怎好相提並論!他如此這般行事,朕絕不會輕饒他。」
「陛下說的是,只他如此大費周折地在京中謀劃布局,恐怕在襄陽城更加大膽,包拯此去,恐怕會非常棘手。」
官家一聽,便問:「王叔是覺得,還需另外派人前往?可包卿已是朕能想到的,最合適的人選了。」若是出兵,一來證據不夠,二來難免引起百姓恐慌,若是可以,他還是更想兵不血刃地解決此事。
「怎麼說?」
「王爺大可修書一封,先一步跟官家哭訴,說有歹人冒充朝廷命官來宣旨,將您刺成重傷,如此一來,您便可以反將一軍,甚至不用入京面聖。」
趙珏一聽,當即眉頭舒展起來:「先生好法子,還請先生代筆。」
有了應對之策,襄陽王當即放下了擔憂,去找歌姬快活了,這正月里還要煩憂正事,都怪他那好侄兒多管閒事,才叫他正月里都沒個閒。
這齣謀劃策的先生見襄陽王這般態度,心裡自是後悔不已,可現下後悔,顯然已是來不及了。
他想了想,找到府中的侍衛長,命其繼續追殺那宣旨的兩人,隨後便將寫的摺子交於對方,命其快馬加鞭送去汴京城。
兩方人馬,顯然都準備打個時間差,提前告一狀對方,所以展昭和襄陽王送來的信,幾乎是一前一後到了汴京城。
「大人,展護衛的急信。」
包公接過看完,便是眉頭緊鎖,正欲去尋公孫先生商量對策,便聞宮裡來人,宣他覲見。如此他才知道,襄陽王也派人送信入京了。
「豈有此理!他居然敢如此狂妄,真當朕拿他沒有辦法了嗎!」官家臉上皆是盛怒,如果可以直接出兵,說不定現在他已經下令了。
「他不是重病嗎?好,包拯,朕命你親自帶御醫前往襄陽城,他不認得展昭,卻總該認得他,他若是敢對你出手,你也不必留情,尚方寶劍在你開封府,總該是有些用處的。」
很好,包公聽明白了官家的意思。
尚方寶劍,上斬佞臣,下斬惡徒,持劍者,便可替天行道。
「下官遵旨。」
包公接了令,便點了人馬要出發去。
黎望知道消息的時候,包公已經走了三日了。
「這般棘手?」
狄青凝重地點了點頭:「那襄陽王好不囂張,竟敢指鹿為馬,還寫信入京賣慘,說自己被歹人重傷,不能入京面聖。」
官家那個氣啊,今日大早朝,朝臣們硬是沒敢吵起來,就怕撩了虎鬚,沒等名單出來就被官家厭棄,發配嶺南。
「……他腦子有坑啊?」黎望聽完,萬分不理解,這不是自掘墳墓嗎?還是說,襄陽王土皇帝做慣了,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又或是他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有底氣和大宋朝廷對壘了?
「誰說不是呢,他是不是沒打聽清楚展兄的能耐啊,這世上能殺得了展兄的人,可是屈指可數的。」狄青覺得,這襄陽王走的這招棋,未免也太爛了。
可襄陽王這般擺爛,難免叫人擔心此人會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來。
「狄兄,你很擔心展兄他們嗎?」黎望忽然開口問道。
狄青聞言,自然頷首道:「當然擔心,他們才幾個人,襄陽王在襄陽府盤踞近二十年,若是狗急跳牆,展兄這般大仁大義,行事難免比那些個小人受掣肘些。」
黎望心想,他也擔心啊,可他這破落身子骨,也真去不得襄陽。
「黎兄,你不會想去襄陽府吧?」這可使不得啊。
「狄兄你在想什麼呢?若我去襄陽府,恐怕還沒到呢,就病倒在半道上了。」黎望自問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狄青:……倒也不必這麼直白。
「那你這是……」
「我是想問,狄兄可想去襄陽府?」
狄青一訝:「我當然想去,可我的身份處境,恐是不好出京的。」
黎望卻將書架上的輿圖拿出來,指著襄陽府旁邊的荊楚河流道:「小生聽說,此處有一水寇,擅長游擊,每每劫掠商隊,叫過往商隊、旅人苦不堪言,若狄將軍有心,便可自請帶兵前往剿匪。」
狄青看了一眼輿圖,倒是也曾聽過此地流寇,便道:「官家,會允嗎?」
「今時不比從前,官家必會欣然應允。」畢竟這可是狄青啊,大宋最有名的常勝將軍,誰敢攖其鋒芒!
第317章 一探
但狄青的身份,在朝堂上確實有些尷尬。
現下這個節骨眼,若由狄青親自開口請旨率兵剿匪,難免有些個沒有眼力價的文臣,會無腦反對,所以這個口,由八賢王提最為妥當。
八賢王乃是先帝託孤的顧命大臣,現下雖已不攬權勢,但朝臣無人不服他,就連官家也對八王叔十分信任。
所以去荊楚剿匪一事,出自八王爺之口,能夠最快促成。
狄青聽完黎兄建議的當天夜裡,就親自去了趟八王爺府,第二日,八賢王便進宮面聖,一方面是表明他對襄陽王趙珏並無偏袒,另一方面,也心憂襄陽府會有異變。
官家現在對襄陽王,那是一百個痛恨,一聽這話,當即道:「王叔與他,怎好相提並論!他如此這般行事,朕絕不會輕饒他。」
「陛下說的是,只他如此大費周折地在京中謀劃布局,恐怕在襄陽城更加大膽,包拯此去,恐怕會非常棘手。」
官家一聽,便問:「王叔是覺得,還需另外派人前往?可包卿已是朕能想到的,最合適的人選了。」若是出兵,一來證據不夠,二來難免引起百姓恐慌,若是可以,他還是更想兵不血刃地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