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底層的軍士中倒是流傳起神女傳說。

  尉人從最初的號角和戰鼓交鳴著迎上,到遠遠望見旗幟便聞風而逃,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

  兵士們,叫喊歡呼著,追趕著尉人,在草原上奔馳。

  兵將們無論騎馬的姿勢,還是手中高高舉起的大刀,矯健疾馳的馬兒,還是被陽光曬出的膚色,看上去倒是和尉人有了許多相似。

  去年底的時候,容齊從西啟來消息,告訴秦漫林申逃出宮,去了尉國。

  那時候,尉國雖然還未一統,秦漫卻不敢輕忽,本來準備當年秋收後,再開始出征伐尉的計劃,不得不提前到春天。

  沒有時間向民間徵兵,秦漫帶著一萬土匪,三萬鐵甲兵,五萬范陽王剩餘的殘兵出關。

  然後果然不久就有尉國北王死掉,東王稱皇的消息。

  宗政無憂回了南境之後自立,將北臨土地最為肥沃,糧食產量最多的南境三州奪去。

  一方面不願再多傷民力,另一方面,則是還未能服眾。未免饑荒發生,秦漫並沒有準備太多的糧草,連容齊送給北臨的糧食,也一大半都被分發給百姓作為種糧。

  她學尉人以戰養戰,從敵人那裡搶奪兵器、馬匹和糧食,青壯若是逃脫便不必追擊,俘虜的婦孺則源源送回關內,充實北臨這幾年因為災荒造成的人口消減。

  先前在北臨國內,雖然有楊惟和李志遠替她穩定朝局,但由於她頒布的政令一些觸及了世家大族,而遭到反抗,因為準備儘快伐尉的關係,秦漫快刀斬亂麻,將幾大世家大族削得一乾二淨。

  反正有學識的寒門子弟也多的是,秦漫開了幾次考試,便重新將底層官員的位置充塞滿。

  而這些世家消亡後,原本屬於他們的大片土地,變成了無主狀態。

  秦漫沒分出去,也沒直接放佃戶為民,而是將土地包括佃戶一起收歸國庫。

  佃戶既然願意給世家種地,那麼給國家種地也是一樣,地方上的苛捐雜稅再與這些人無關,但就像為世家種地的佃戶屬於世家的私產,這部分人也不再算是普通百姓,性命直接歸屬於北臨,農閒青壯男女分別接受軍事訓練,不得私自逃離。

  戰爭在勝利,又不過分消耗國力的情況下,有利於凝聚人心的。

  隨著時間推移,麾下的兵馬逐漸變多。

  北臨的底蘊,畢竟不止她臨時徵調的九萬人,地方上的兵力被徵招,然後又交換回去。

  秦漫在軍中的威望逐漸提升,後勤的補給逐漸變得流暢。

  即使幾乎很少回去北臨,一年前,因為突然上位,而並不被百姓信任秦漫,已經慢慢的被百姓接受作為北臨的主人。

  再一次清掃了一個尉國的小部落,秦漫下令在此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原地修整,等待另外兩軍前來匯合。

  按照地域來看,戰線已經接近尉國的王庭,最多不過十日,秦漫希望能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將水草豐美適宜養馬的尉國草原,收歸己有。

  信使送來從西啟和北臨境內傳來的消息。

  中山城中事宜,被秦漫交給楊惟和被容齊重新派來的攏月,楊惟負責政事,攏月負責安全,防止有人暗中搗鬼。

  與自立為南臨國的宗政無憂相持,穩定南境的任務,交給了秦湘和傅籌。

  兩萬鐵甲軍,秦湘是主將,傅籌是副將。

  兩萬人與宗政無憂的南臨國自然不能比。

  但是,誰讓秦湘是宗政無憂老師的女兒呢?

  全天下都知道,宗政無憂最尊敬的人是他的恩師秦永,豈能對師妹刀劍相向。

  況且,北臨一直表現得以包容的姿態,宗政無憂逃獄本來就理屈,秦漫還頒恩赦令,表示請宗政無憂回中山,重新審理通敵反叛之罪。

  每當正是對陣,秦湘先拿北臨的恩赦令,在陣前一念,義正言辭請宗政無憂不要為私心,枉造殺孽。

  且不說,士兵是否還有戰意,宗政無憂性格驕傲,最要面子,被人說到這份上,也就只好偃旗息鼓。

  於是,兩邊在邊境線上,私下多少摩擦,但卻沒有正面交鋒。

  況且,與南境一水相隔的吳國,看上去有些蠢蠢欲動,宗政無憂枕戈待旦,也不再有心思反攻。

  北臨這邊一切平穩,沒有什麼新的問題,便是一切安好。

  但西啟來的消息,讓秦漫心中一緊。

  當初她覺得,容齊能不幫助苻鳶復仇便足夠。

  她沒想過,容齊會幫她。

  在他第一封信來,告訴她願意幫她牽制宗政無憂,讓她放心之後。

  周圍各國的動向,尉國的消息,以及西啟的錢糧的支援,便源源不斷的送到她的面前。

  她從沒想過,他們有這樣的默契。每當她有所需要的時候,甚至不必她開口,容齊便已經替她準備妥當。

  他是這一年中,她敢一直征戰再外,不擔心其他的底氣。

  但容齊在信中說,北面宸國的形勢不好,他想要私下親自前去,出於安全考慮,將念兒送來北臨。

  宸國的形勢如何,秦漫現在顧及不到,確實由容齊負責。

  但是,她記得,不過幾月便是容齊二十四歲的生辰。

  西啟那邊一直並沒有傳來什麼不好的消息,但這個看上去合理的動作,卻不免讓她感到些許的不安。

  「報告!」帳外傳來蕭剎的聲音,打斷了秦漫的憂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