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易容改扮,不管是做奶嬤嬤還是宮女一類而不漏出破綻,需要詳細的消息提供和周密的布局安排,而龍舟南下即使不若宮裡的安全,要拿到這些消息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可如果是徐家幫忙提供消息,那麼,為什麼會內訌?十九阿哥又為什麼會在紫金山?

  汪家在查徐家,皇上也在查,只是皇上不能告訴汪翰林此事:徐家三兄弟死的蹊蹺,傳出去中毒的風聲,也是曹寅捂住的消息。

  皇上並不想汪家參與進來太深。

  而所有的消息匯總在一起,此刻皇上心裡也有了大致的猜測:反賊內部出現矛盾,有人帶著十九阿哥出走,必然行動不便,十九阿哥一個小嬰兒,首先要吃奶。

  這個人不能大張旗鼓地找奶娘,去紫金山上找剛生完狼崽子的母狼,是最好的方法。

  皇上手上的十八子佛珠串不停地轉,腦袋裡不停地思考。

  如果這個人在外出的時候遇到截殺,來不及趕回來紫金山。而世間做母親的,不管是哪個種族,都對幼崽有一種天然的養育本能,母狼、豹子……都是。那個人不回去紫金山,母狼就這樣養著十九阿哥,一直到玄靈道長去紫金山喝酒,發現了孩子。

  可皇上心裡有很多疑問。

  玄靈道長發現十九阿哥的時間在早春,徐家三兄弟去世的時間在清明節後,明顯有人在玄靈道長養著十九阿哥之後,對徐家三兄弟動手。

  所以這裡至少有三伙人。

  「徐乾學的五個兒子,徐樹屏、徐樹谷、徐樹敏、徐炯、徐駿,人稱「五子登科」,朕記得當年有人告發徐樹屏科舉舞弊?」

  「確有此事。皇上?」曹寅很擔心,皇上當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要開始查了嗎?

  「……」

  「……」

  皇上會要人安排下去,要人去衙門告狀,送徐家幾個子侄進大牢,去問話。曹寅明白了,沉默就是表示他會全力配合。

  「要作官,問索三;要講情,問老明。」皇上很是感嘆,「當年徐家三兄弟在北京的時候,也是風光得很,朕聽說他們在繩匠胡同里租房居住,每待五更時,常有人投其所好,故意大聲讀書給他們聽,以至於當時繩匠胡同的房價高出他處幾倍……」

  曹寅唯有繼續沉默。

  當年的索額圖和明珠,權勢之大,大到難以想像。而徐家三兄弟權勢極大,同樣大到混亂朝綱的程度。徐家三兄弟雖不親自主試,但評考官對他們言聽計從。遊說到其門下的人,無不登得科第。

  他記得有一年,有個姓楊的翰林主管順天鄉試,試前,徐乾學讓人送去一個名單,指令揭榜之時名單上的「名士數人不可失也」。楊某人一數,名單上的人數已盡將榜額占滿。榜一發出來,整個四九城大嘩,街上到處張貼出匿名揭帖。

  而皇上得知後,沉默半響,就不再過問。

  皇上端起來茶盞,右手的茶杯蓋慢慢地撥開茶葉沫,輕抿一口,緩緩說道:「朕記得當年,徐乾學找人和朕說項幾次科舉舞弊的事情,他說,『大清國初年,將美官授漢人,都不肯接受。如今漢人苦苦營求登科,足見人心歸附,應該為此而慶賀。』」

  「皇上!」

  曹寅的眼淚出來:「皇上,是臣等無能。皇上!」

  「都過去的事情了。而且那也是實情。」皇上反而釋然了。「當時啊,是真的艱難。國庫空虛,南邊北邊都要打仗……否則也不會派你去江南,一去這麼多年。」

  曹寅哭道:「皇上,是奴才沒有給皇上分憂,皇上!」

  「怎麼沒有,這麼多年要不是你在江南,這江南的稅,能收上來一半就不錯了。前幾次南巡到蘇州,也都是你墊的銀子,朕都明白著。戶部在催欠款,催到你頭上了嗎?」

  曹寅心一跳:「回皇上,江南人心思安,都念著皇上的好,稅收情況和奴才沒有關係。織造局的虧空,奴才在慢慢想辦法,一定不能拖了戶部的後腿。」

  「這樣也好。」皇上隨口的一句,繼續品茶,沒有一個態度,也沒有叫曹寅起來。

  功也好,過也好,人無完人,事情自然也沒有完美。不管江南人對徐家有多大的意見,甚至鄉民們因此遭災難,連十九阿哥一個小孩子都知道徐家的惡名聲。可在三四十年前的皇上來說,這是必然要走的一步棋。

  明末清初的那段歷史太過複雜,而歷史往往比想像的還要巧合。江南文壇三大領袖之一顧炎武先生絕不肯入仕清廷,三個外甥偏偏「同胞三鼎甲」,當上清廷的大官。

  他們所擁有的侍講或者稱作「帝師」的身份,對於皇上以及時局走向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他們帶給皇上的,並不是理學大家們苦苦教導皇上的「外王內聖」等等理學理念。皇上年少登基,想法還沒有定性,當時有志報國的漢儒大家分成三派,一派要教導皇上理學,一派灰心觀望,一派做了官要身體力行。

  而皇上十分關注史學,徐家三兄弟常常從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出發,為皇上敘史論道。即事以窮理,論道以敷治,表里精粗,全體大用,通貫如一,先後相成,講得非常到位。

  更有徐乾學則以文學之長,得到皇上的恩寵。他還在與皇上的對策中,將顧炎武先生的賦稅思想直接提供給了皇上。

  「昨歲對策,謂須得公忠強幹臣,權萬物之有無,計百姓之贏絀,而為之變通,蓋實本於先生之論。嗚呼!今日司國計者,不可不三復斯篇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