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頁
“背著殿下不累。”張良答道,已經拿過衣裳為劉元穿上,劉元並沒有多少力氣,只能由著張良為她著衣。
等他們著好衣裳出門,守在門外的人著急地上前問道:“留侯?”
“我與殿下出去走走,你們不必走近。”
他們必是要跟著的,要跟就讓他們跟吧,但張良並不希望他們走近。
最後的時光,他想跟她在一起,陪著她。
一干人可以看到劉元在張良的背上點了點頭,劉元的話,張良的話,他們都得聽。
張良背著劉元走著,天還沒亮,街上並無行人,劉元看到張良走的路,帶著幾分詫異地詢問,“不出城嗎?”
“不出,我們去通天閣,殿下還記得通天閣嗎?”張良問起通天閣,劉元微笑地道:“記得的,我們在通天閣放紙,雪花滿天飛舞,灑落在長安的每一個角落裡,我們還在紙上寫了一句話,躍然紙上,乞再現百家爭鳴。大漢今日之繁華,紙的功勞甚偉,留侯的功勞甚偉。”
張良道:“不及殿下。”
“我們確定要這麼互夸下去嗎?”劉元笑笑地問,張良也笑了,“不了,我要帶殿下去看日出。”
劉元應了一聲,“這些年陪留侯看了不少地方的日出,還從未想過要看長安的日出。長安,大漢,都美。”
幽幽地嘆息,是眷戀,是不舍,落在張良的耳朵里,揪痛張良的心。
好在通天閣到了,張良背著劉元上到了頂層,劉元想到了當年的一些事,“當年,一大筐的紙我幫著留侯拎了上來,而現在,卻要留侯背上來。”
不知是不是越老,從前的記憶便越是清晰,從前的她,如今的她,再也不是從前的她了。
心下感慨,張良道:“我背著殿下不好嗎?”
“好。”有得必有失,人生自來如此。
而他們也終於登上了頂樓,張良的額頭已經滲出一層層的汗,劉元拿出帕子為他輕輕地拭過,張良握緊她的手,“為了殿下,良也算年老習武了。”
“當年留侯再習武的時候還未年老,只是青年罷了,只是武先生怎麼也想不到……”想到張良去請武朝教授武藝的時候,武朝的反應,當然也是對張良的幻滅,誰能想到聰明絕頂如張良,卻是一個學不好武的人。
彼時武朝笑得那叫一個開懷啊,思來想去還是強行讓張良練武,學得好學不好是其次,最重要是身體好,能多護著劉元。
“殿下也要笑話我?”張良如此問,劉元連連擺手道:“不曾不曾。我只是歡喜,留侯不是神人。”
人總會有一些缺點,如同劉元。可是劉元一直想找到張良的缺點,總尋不出來,反倒是練不好武,明明大有一樣的練,明明大家都是一樣的學,像劉元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張良卻在練武一事上,總尋不到要點,也就學得皮毛。
張良讓劉元坐在一旁,將身上的披風解下攤好在地板上,從此處看去,正好可以看到東邊,那裡恰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張良抱著劉元過來,讓她靠在他的身上,劉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日出日落,如同人生人死,總是逃不過的。”
應了一聲,張良低下頭親吻了劉元的額頭,靜坐許久,“這麼多年,殿下從來不問我在族譜上添改了什麼,現在也不問?”
明明極是好奇的東西,劉元卻從來沒有問過。
“留侯明知我的好奇卻從來不說,你既不說,我又何必問?”
“殿下問了,或許我會說。”
夫妻你一言我一語的,最後對視一笑,張良道:“我不說,因為我相信不必我說,殿下也懂得。”
張良說著,從袖中掏出一本東西,劉元一看上面寫著族譜二字,“張氏的族譜?”
“嗯。帶在身邊許多年了,一直沒給殿下看,殿下會怪我嗎?”張良一直都帶在身邊,如同他方才說的,若是劉元問了,他會說的。
“為何要怪?留侯等我問,我卻等著留侯給我看,不過都有各自的心思和打算,沒事的。”活到這個地步,在意的太少,張良一直都陪在她的身邊,這便足矣。
“因而,我才會說,殿下早已經懂了,看與不看,都無所謂。”張良輕聲地說來,劉元笑了,“那便不看吧,我們看日出。”
沒有接過張良遞來的族譜,張良拿了回來,“好,我們看日出。”
沒有再說其他話,安靜地等著,看著太陽慢慢地升起來。
通天閣是長安最高的樓閣,放眼可以看到整個長安,也是長安城第一處看到太陽升起來的地方。
第一道曙光出現,張良握著劉元的手一緊,劉元好似一下子醒了過來,“太陽升起來了。”
“嗯,殿下快看,太陽升起來了。”張良應著劉元,隨著第一道光透出來,慢慢的,東邊似是燒起了一團火,雲層都被染紅了,那道光越來越亮,雞鳴之聲而起,人們隨著太陽的升起,雞鳴而動,新的一天,開始了,漸漸傳來的聲音,令劉元笑了。
“真美對不對?”劉元靠在張良的肩上笑著問。
張良應了一聲,而劉元道:“我去後,我身邊的人煩勞留侯安排了。菱青,就讓她帶人都回到陛下的身邊吧。”
等他們著好衣裳出門,守在門外的人著急地上前問道:“留侯?”
“我與殿下出去走走,你們不必走近。”
他們必是要跟著的,要跟就讓他們跟吧,但張良並不希望他們走近。
最後的時光,他想跟她在一起,陪著她。
一干人可以看到劉元在張良的背上點了點頭,劉元的話,張良的話,他們都得聽。
張良背著劉元走著,天還沒亮,街上並無行人,劉元看到張良走的路,帶著幾分詫異地詢問,“不出城嗎?”
“不出,我們去通天閣,殿下還記得通天閣嗎?”張良問起通天閣,劉元微笑地道:“記得的,我們在通天閣放紙,雪花滿天飛舞,灑落在長安的每一個角落裡,我們還在紙上寫了一句話,躍然紙上,乞再現百家爭鳴。大漢今日之繁華,紙的功勞甚偉,留侯的功勞甚偉。”
張良道:“不及殿下。”
“我們確定要這麼互夸下去嗎?”劉元笑笑地問,張良也笑了,“不了,我要帶殿下去看日出。”
劉元應了一聲,“這些年陪留侯看了不少地方的日出,還從未想過要看長安的日出。長安,大漢,都美。”
幽幽地嘆息,是眷戀,是不舍,落在張良的耳朵里,揪痛張良的心。
好在通天閣到了,張良背著劉元上到了頂層,劉元想到了當年的一些事,“當年,一大筐的紙我幫著留侯拎了上來,而現在,卻要留侯背上來。”
不知是不是越老,從前的記憶便越是清晰,從前的她,如今的她,再也不是從前的她了。
心下感慨,張良道:“我背著殿下不好嗎?”
“好。”有得必有失,人生自來如此。
而他們也終於登上了頂樓,張良的額頭已經滲出一層層的汗,劉元拿出帕子為他輕輕地拭過,張良握緊她的手,“為了殿下,良也算年老習武了。”
“當年留侯再習武的時候還未年老,只是青年罷了,只是武先生怎麼也想不到……”想到張良去請武朝教授武藝的時候,武朝的反應,當然也是對張良的幻滅,誰能想到聰明絕頂如張良,卻是一個學不好武的人。
彼時武朝笑得那叫一個開懷啊,思來想去還是強行讓張良練武,學得好學不好是其次,最重要是身體好,能多護著劉元。
“殿下也要笑話我?”張良如此問,劉元連連擺手道:“不曾不曾。我只是歡喜,留侯不是神人。”
人總會有一些缺點,如同劉元。可是劉元一直想找到張良的缺點,總尋不出來,反倒是練不好武,明明大有一樣的練,明明大家都是一樣的學,像劉元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張良卻在練武一事上,總尋不到要點,也就學得皮毛。
張良讓劉元坐在一旁,將身上的披風解下攤好在地板上,從此處看去,正好可以看到東邊,那裡恰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張良抱著劉元過來,讓她靠在他的身上,劉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日出日落,如同人生人死,總是逃不過的。”
應了一聲,張良低下頭親吻了劉元的額頭,靜坐許久,“這麼多年,殿下從來不問我在族譜上添改了什麼,現在也不問?”
明明極是好奇的東西,劉元卻從來沒有問過。
“留侯明知我的好奇卻從來不說,你既不說,我又何必問?”
“殿下問了,或許我會說。”
夫妻你一言我一語的,最後對視一笑,張良道:“我不說,因為我相信不必我說,殿下也懂得。”
張良說著,從袖中掏出一本東西,劉元一看上面寫著族譜二字,“張氏的族譜?”
“嗯。帶在身邊許多年了,一直沒給殿下看,殿下會怪我嗎?”張良一直都帶在身邊,如同他方才說的,若是劉元問了,他會說的。
“為何要怪?留侯等我問,我卻等著留侯給我看,不過都有各自的心思和打算,沒事的。”活到這個地步,在意的太少,張良一直都陪在她的身邊,這便足矣。
“因而,我才會說,殿下早已經懂了,看與不看,都無所謂。”張良輕聲地說來,劉元笑了,“那便不看吧,我們看日出。”
沒有接過張良遞來的族譜,張良拿了回來,“好,我們看日出。”
沒有再說其他話,安靜地等著,看著太陽慢慢地升起來。
通天閣是長安最高的樓閣,放眼可以看到整個長安,也是長安城第一處看到太陽升起來的地方。
第一道曙光出現,張良握著劉元的手一緊,劉元好似一下子醒了過來,“太陽升起來了。”
“嗯,殿下快看,太陽升起來了。”張良應著劉元,隨著第一道光透出來,慢慢的,東邊似是燒起了一團火,雲層都被染紅了,那道光越來越亮,雞鳴之聲而起,人們隨著太陽的升起,雞鳴而動,新的一天,開始了,漸漸傳來的聲音,令劉元笑了。
“真美對不對?”劉元靠在張良的肩上笑著問。
張良應了一聲,而劉元道:“我去後,我身邊的人煩勞留侯安排了。菱青,就讓她帶人都回到陛下的身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