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也不用恭喜我,我也是個普通人,不是可以白日飛升的老子,這次天下諸侯會同意海上會盟,還不是因為有了足夠的利益?皇帝是什麼他們未必清楚,可能夠被周天子封王卻是他們的夢想,就連魏嬰和素來不敬周室的楚國也要垂涎欲滴!這還只是名份上的利益,如今海上之路只在日本,更遠的利益還沒人能夠看到,可西去波斯、希臘、羅馬之路卻在我秦國手中,這樣巨大的利益如果他們看不到,還配做一國諸侯麽?」

  白棟笑著搖頭,謙虛的不行,越是有了巨大的成就就越要放低姿態,正如後世那位李超人穿了幾十元的襯衫跑去燕大講座一般,這是裝逼的至高境界,可是酸爽得緊呢。

  衛鞅聽得連連點頭,不覺對這位薦他入相的『恩師』良友越發心服口服,小心翼翼地道:「西君真乃鞅的良師益友也,與白子一席話、勝讀百年書,只是……只是鞅還有一事不明,老秦扼守函谷,阻斷華夏西行之路,如今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利益,何必要與列國共享?若說此舉是為提振周王室,那付出的代價也未免太大了罷?」

  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上會盟(四)

  「衛子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需知越是巨大的利益就越要有足夠的能力方可獲取,你以為如今的秦國力量足夠麽?希臘羅馬與波斯不同,波斯立國三百年,氣數將盡,可即使如此也有科多曼親率三萬長生軍團,令我首嘗敗績。與之相比,希臘城邦松而不散、法治先進,一遇外侮,立能眾志成城;羅馬共和國此正興起,正如朝日將升,也非善馭之輩,如以老秦一國之力是難以對抗的,所以這次秦國借海上會盟之機聯絡天下諸侯,可不僅僅是為了讓出利益,而是要讓華夏各國共擔責任。華夏向來都有『有外而無內,無外而內爭』的毛病,如能同心協力,放眼外域,那才是真正的華夏、真正的強國氣象。」

  對衛鞅這樣的人才還是可以有足夠耐心的,白棟深入淺出地講解,就是要讓他明白西方世界足夠強大,羅馬人並不缺乏糾糾老秦一般的熱血勇氣,希臘也有著歷史悠久的璀璨文明。

  「西君好大的野心!」

  聽完白棟的話,衛鞅只覺心中大震,算是徹底服了。西周傳至今日凡四百餘年,歷代先賢輩出,可無論多麼了不起的人物,所著眼的也不過是一國一地的利益而已,墨子和孔子這些學宗鼻祖算是非常了不起,可那也不過是胸懷華夏天下,而且多半流於嘴炮論辯,哪裡及得上白棟這個敢想敢做並且做出了成績的人?你看看人家白子,早就立足華夏放眼宇內,連萬里之遙的什麼希臘和羅馬都惦記上了。硬生生憑一己之力提振周王室。讓列強諸侯都要被他畫出的大餅引誘。試圖分上一杯羹。

  靠戰事殺戮征服別國算什麼本事?在衛鞅看來白棟這才叫真正高明,不戰就可屈人、屈國、和諧華夏!

  轉目四望,衛鞅發現徐公為白棟安排的這棟房屋竟與當年那間越姬小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臨水而建的宮室外遍植青竹,水邊還有無數應季的花朵開放,只不過亂花常會迷人眼,青竹卻是君子恬淡的表像,實在是有些格格不入。他是個理國求實的人才,又何嘗會缺少文人的浪漫?不覺微微一笑:「好一座臨水小築。倒讓鞅想起了與白子初見時那處越家小樓,只不過多了臨水青竹,味道略有不同,還是看得出白子變了……」

  「哦?」

  白棟抬眼看了看他,知道這是要說交心的話了。衛鞅是何等身份、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歷史上的那個他在秦國可謂是獨斷專行、殺人無算,就連贏虔和老甘龍的面子都不會賣;就是眼前的這個衛鞅也是一意孤傲,初政時未嘗就沒有與自己爭雄之心。如今他忽然借這裡的小築竹花談起了舊日情懷,這對一代法家宗師衛子來說那就等同於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一般了……

  不過白棟對衛鞅的改變很是欣慰,衛鞅這個兩千年前的同行本來就是他推崇憐惜的人物,後來會被贏駟五牛分屍正是因為太過孤傲獨斷所致。如今他能有所改變,日後當可免去命中這一大劫。

  「那時的白子還只是個論辯無雙天才橫溢的少年。雖為秦君重用,卻無今日這般野心。要是鞅沒有猜錯,那時白子應該只是為了小家安康,這才勉強為秦國效力,並無今日肯為天下謀的主動,我可曾看錯?」衛鞅的眼睛很毒,幾乎是一眼就看出了白棟如今的矛盾糾結,因為他也一樣是過來人;過來人與過來人聊一聊沿途的風光艱難,很容易就會成為最好的朋友。

  「衛子沒有看錯,因為每個人都會在矛盾中成長、改變。白棟初出時不過只為幫助家人走出大山、希望家人安康、希望娘親和妹子能吃到最美味的食物、穿到最華貴的衣裳,每天都可以快快樂樂地去看日出、看夕陽。可是我忘記了自己是人,是人就會被欲望改變,當我遭遇鄧陵子時,我才明白只有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財富才能讓我的家人真正安全;當獻公臨去時拉住我的手要一個承諾時,我才明白原來我的家人已經不僅是屹石村白族,而是整個秦國之民、華夏之民……欲望越大、權力越大,我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如今的我已經停不下了,如果有人可以幫我停下腳步,我其實會非常感謝他。」

  「天下人都不會希望白子停下,鞅也是如此。白子為大能之人,理該多勞!因為只有白子多勞,天下人才得安康富足,如此損一人而成就天下人,正是道理。白子不用如此看鞅,鞅不才,願追隨白子共創大事,不敢稍辭辛勞;白子此次要鞅來齊,只怕並非只是命鞅為賀親使者罷?讓秦國大良造來送賀禮,田因齊可沒有這麼大的臉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