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半個月過去了,你每天就是釀酒釣魚,這算什麼?我們的賭約還做不做數了?」看到白棟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鍾無鹽皇帝不急太監急,實在是沉不住氣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好奇心會讓她爆炸。

  「嗯,那以鍾姑娘之見,本子又該做些什麼?」

  白棟瞪了坐在自己身旁的小贏駟一眼:「太傅是如何告訴你的,世有大勇大智,皆繫於大鎮定也,握好你的釣杆,釣不到魚太傅不會怪你,可若是氣息不穩、心性不定,太傅就要狠狠懲罰你了!」贏駟被嚇壞了,連忙扭過頭去死死望著水面,這次別說是鍾阿姨與太傅說話,就算天雷擊落他也再不敢分心。

  「你……」鍾無鹽一時語塞,她幼年遇異人傳授,曾被恩師誇獎才智過人,可自從遇到白棟就處處受制,連帶著才智都似乎降低了許多,想了想方道:「半個月已過,你輸了。」

  「是麽?」白棟笑著放下釣杆,慢悠悠地道:「我聽說前日鍾姑娘進了武原城,難道就沒有發現武原有何變化?可曾在武原關市見到那位憂急的歸未大夫?」

  「我……你是說武原的變化。」鍾無鹽不覺一愣,這幾日無所事事,前日確是與梅子跑去武原城內轉了轉,被白棟這一提醒才想起武原確實有了很大變化;城門前出入的車馬比先前多了三成,關市上也有許多原本閉鋪的商家已經重新開門經營,而且那位每日都要去武原關市巡視的歸未大夫前日也不見了蹤影……

  鬼谷子教出的弟子自然不差,早在半個月前鍾無鹽剛至武原時就曾到城中采看,只不過最近幾日一直在猜測白棟究竟要搞什麼鬼,好奇心硬生生蒙蔽了靈智,前日與梅子進城純屬散心,因此雖將一些變化看在眼中,卻不曾放在心上。

  「可惜你今天跑來看我釣魚,卻不曾再次去武原,否則就一定會看到武原城門下進出的車馬又增加了三成,關市比前日還要興旺,現在歸未大夫已經不會每天板著臉去關市巡視了,就算要去也是滿面春風,說不定還要買上二斤豬頭肉回郡府小醉一場?你可知道武原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麽?」

  「恩師曾經說過,一國一地之經濟興衰正如潮起潮落,其中高低曲者、起落不定皆經濟之規也,其大力磅礴,非常力可及、縱一地一國之力亦不可阻也,武原有了些微的變化,這又有什麼奇怪?」

  「是麽?」

  白棟心中暗暗驚奇,鍾無鹽不知當日教授她的異人就是鬼谷子,自己卻是知道的,不過也只知道此人為老子之后庄子之前的第一道家祖師,華夏三千年第一博學之人,卻不曾想到此人竟然能夠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就總結出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其大力磅礴,非常力可及、縱一地一國之力亦不可阻也……這樣的理論就是放在後世的《政治經濟學》中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難道不是麽?我那位恩師學比天人,他說得自然就是最有道理的。」

  「呵呵,尊師自然是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不過他所言的道理卻不適用於武原,你看看這份武原資情罷。這是白家商社精心調查所得,顯示武原近十年來每況愈下、市場蕭條、人心離亂,並無一日緩和,只是在近十日間才有起色,近三五日方才漸漸恢復昔日盛況,鍾姑娘難道就不感到奇怪麽?」

  白棟慢悠悠地打開放在腳下的魚簍,取出厚厚一本紙簿遞給鍾無鹽;這上面的東西小贏駟剛剛看過,見到太傅也把它給了鍾無鹽,忍不住也轉頭望向這位鍾阿姨,他在見到這份資料時可是幾乎驚掉了下巴,不知道這位酷酷的鐘阿姨是不是也會如此?

  第五百二十七章 資本論(十)

  戰國初期的天氣有些奇怪,北方的冬天未必就會比南方寒冷多少,南方的秋季卻可能因為一場連綿秋雨就變得濕冷濕冷,可能是前幾日海上颶風登陸東南沿海的關係,武原城在一夜間溫度驟降,就連生命力最頑強的小麻雀都有些張不開翅膀了,幾十隻聚集在一處嘰嘰喳喳地圍在鍾無鹽腳下,等候她將一把把食物灑下來。

  鍾無鹽一手捧著紙簿呆呆地看,另一隻手卻抓了原本屬於小贏駟的點心往嘴巴里塞,看到精彩處手便不自覺地握成了拳頭,好端端的點心被捏成粉末從指縫滲落地面,小麻雀們開心了,贏駟卻心疼的不行,這些精巧的點心還是梅子阿姨從齊國帶來的,如今剩下的已經不多,原本是要拿來拍太傅的馬屁,哪裡經得起如此糟蹋啊。

  贏駟有心想要躲到太傅身後去,卻被鍾無鹽頭也不抬便一把抓住,那隻黑黑胖胖的『玉手』如靈蛇般纏上,在他袖中一探便帶走了最後一塊桃杏酥,塞進口中大嚼起來。

  鍾無鹽咽下最後這塊點心,一直將手中的資料看完了,這才合起來遞還給白棟,卻沒急著說話,而是背了手在水邊慢慢踱步子,久久不發一言。

  白棟資料上記錄的內容雖然繁雜,卻好在有文字說明和畫圖指示,以鍾無鹽的才智閱讀起來自然是沒有什麼阻礙;白棟沒有說錯,武原近十年來每況愈下,可並非恩師所說的經濟之規,而是出現了經濟大衰和市場即將崩潰的預兆。可就是在這十日半月之間武原竟突然煥發了生機。農工商業紛紛勃發。正如雨後之筍。而這場誘發武原生機的『春雨』竟然就是出自這位白子的謀劃和她的手!

  誰能夠想到,那些用來租賃土地的錢到了老實巴交的農人手上,很快就被支付給那些等候在武原城的楚國債主們;越國農人得到了秋耕需要的稻種,再也不愁秋耕時沒有青苗下田,楚人得了錢,便去到武原各大煉場,購買定製武器、戰車,甚至還有定製大批弩箭的。依照越國新立的法令。外國商人可以購買軍需用品,卻必須因此繳納大量稅費,如此一來,煉廠固然是得了一筆收入、越國也因此獲得了大筆稅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