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何況以王室之名也可免除好多麻煩,至少可以讓天下學界閉口。老顏儉就發了信來,雖然對他提出的『學而有成者便可登台宣講』不分地位文名的做法有些瞧不上,卻對他在洛邑設文壇提振周王室的做法表示大力支持,孟子則稱讚他定是『文興周室』的大賢。比起老顏儉來,孟夫子更能理解他不較文名聲望的做法;並且認為他這一代文宗就該做些與振興華夏有益的事情才是,跑到西域去殺人太沒意思了。血淋淋的不夠斯文。

  儒家看重的是尊古崇禮提振王室,墨、法、道、兵、工等諸子百家對周王室未必有多少同情。卻也認為設壇一事有利提拔後進、促進天下士子交流,這可比一些豪富貴族蓄養士人門客更見公義之心。

  如今百家講壇的圖紙已經由墨家和公輸家的高手匠師按照白棟的要求構畫而成,這一次白棟可是高標準嚴要求,講壇名雖為壇,其實就是個圓形階梯教室,屆時演講者居於中心講台,聽者位於四周,座位數量為十倍周天之數,剛好是三百六十加七百二,合計一千零八十個!圖紙不用當作秘密,早就抄錄了無數副本,隨同《告士子書》送到了各個商貿據點,不用幾日便可為天下所知。

  《告士子書》是由白棟親自起草,書成之後再由姬扁親上王印,洋洋灑灑千餘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要為國選賢讓有成者有所效、壯大百家思潮這類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字;第二部分就現實多了,承諾但凡登上百家講壇的士子皆有金錢回報,其中演講精彩能為世人矚目者,更有成書傳天下的可能!到時會有秦國白家、杜家、甘家,齊國徐家、范家,趙國趙家、楚國楚家等數十個國家的大商社合力推動。這還只是既定了的,日後隨著百家講壇的影響越來越大,各國國府多半也會參與其中!

  這份告書寫得洋洋灑灑、文筆精美,了解白棟的人一看就知道絕非完全出自他的手筆;這傢伙寫寫新詩就好,真正做文章還是差了許多的。老顏儉更是對此嗤之以鼻,這小子估計就是說個大概意思,可苦了那些周王室的掌文官了……不過最後這句話就一定是出自這小子的親筆,什麼『百家講壇、非一般的講壇,文宗巨匠焉有種乎?來百家講壇,你就是下一個文宗!』

  這也太能煽動人心了,那些家道中落的貴族、寒門的士子見了不變瘋子才怪!哼,若非看他還有幾分尊王復禮之心,老夫就要第一個跑去洛邑指著鼻子問問這小子,你也是天下文宗、開闢新學的大家,穩重一些會死麽?會死麽!

  白棟是通過飛鷹傳書與老顏儉展開空中論辯的:連孔夫子都有亦莊亦諧的時刻,您總愛繃著臉做什麼?文章不在好壞、夠燃就成;文筆未必要多麼精美、會煽情者才是大成!您老看看各國士子,如今一個個的都要瘋了,雪片般的自薦書通過各大商社和白家的商貿據點向洛邑飛來,白家印刷坊的生意都因此好了三成!可憐我家的那些信鴿和飛鷹啊……現在它們都在沒日沒夜的超負荷飛行,容易嗎?

  您老和幾位夫子就忍心每天坐在書院裡教教學生喝喝茶外帶打屁聊天?這可不成,小子以為這篩選審查的事情各位都要擔承一些才好。這可是為周天子辦事,尊王復禮可不是叫叫就算的口號啊?『知行合一』才是君子所為!一不留心竟然把王陽明的理論都搬出來了……

  其實白棟對心學就是一知半解,知行合一的道理可沒有如此淺薄。可老顏儉卻是大吃一驚,沉思良久後竟然沒有急著回信駁斥,倒是從此愛上了在人前誇獎白棟。

  現在老頭兒逢人就說這小子就是個怪胎,不但謀國有才,還是個了不起的思辯大家!齊人請他做稷下學宮的主學之位,老夫曾經不以為然,如今看來,這小子正該坐這個位子,否則老夫第一個不服!孟夫子這樣修養入微的大師現在都有些妒忌白棟了,顏老夫子是什麼樣的人物,做了一輩子的文宗大匠,幾時見到他如此誇獎過一個年輕人?

  白棟可不是說說就算了,按照他的計劃,百家講壇一旦開講不遇特殊情況就不會中斷;可現在內定的講師就是秦越人一個,老秦這人是個悶騷的,並不擅長灌水的功夫,別說比較易大師紀大師這種講故事的高手了,就是比那個於什麼什麼的也是大大不如。所以這個選才就非常重要了,自己可是將大話都說了出去,有文名的百家講壇歡迎、尚無文名卻學有所成的講壇也歡迎……若是上來個草包那不是要大大的丟臉麽?因此有志登上百家講壇者都必須要繳納一份講演綱領,由百家講壇嚴格審核;這個審核工作就比較困難了,周王室倒是有幾個薄有文名的官員,可惜份量還不足夠,老顏儉這幫人自然就成了香餑餑,現在他就在想著如何剝削這幾位夫子的剩餘價值,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為百家講壇打工。

  對付別的人白棟會有一百種方法,書院後續加入的一些夫子們估計也不難調遣,可要說到身份威望足夠的,還得是書院成立初期的幾位大家,其中就以這位顏老夫子最難搞定,幾次發去給他的講演綱領都被原封不動的退了回來,還不如孟珂呢,好歹也替他批閱了幾百份……

  頭疼啊,眼下也只有向嬴渠梁去書,希望老秦朝堂有人能幫助自己,甘龍菌改這類老臣雖然不比老顏儉這種文宗大家,威望也還是夠的,只要他們幫百家講壇渡過初創階段,待日後影響漸深,倒是不怕沒有巨子大家相助,公輸家和墨家不就用得很順手麽?在良性競爭下兩家任勞任怨,光是這次建設百家講壇墨家就調動了兩百名能工巧匠,公輸清也放出了話來,無論墨家動用多少人,公輸家都要比他多上一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