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報名比賽的蹴鞠隊算下來有七八支, 珊瑚的那支蹴鞠隊成績中等,自從要預賽以來,各個茶寮酒肆又沒有一個空置的座位, 老百姓們聚在一起, 話題總離不開蹴鞠二字。
一眨眼,便到了謝寶瓶的婚期, 謝寶扇要微服出宮給她送嫁,此前,她已給謝家送了信兒,到了五月初二,一大早,謝寶扇用過早膳, 剛換好衣裳要出宮,李善就遣人過來傳話,來人是服侍他的小太監,名字叫做四兒,謝寶扇問道,「王爺打發你過來有甚麼事?」
四兒恭敬的回道,「回稟太后,王爺說了,請太后早去早回,莫在宮外多耽擱。」
謝寶扇微微一笑, 「知道了,你們王爺今日是在宮裡,還是要往炮廠去?」
「今日王爺召見了工部尚書李大人,想來不會出宮。」
謝寶扇問了幾句話,便叫他回去復命 ,待四兒走後,時辰已經不早,謝寶扇帶著銀環等人準備出門,走到階下,謝寶扇看了一眼牆角的老梨樹,她道,「都五月了,這梨樹還沒有開花散葉。」
銀環說,「宮裡的老嬤嬤說了,梨樹能活二三十年,已是少見呢,興許今年不會開花。」
這株老梨樹是寧壽宮上下重點關注的對象,攝政王李善看這棵樹不順眼,每迴路過,都會忍不住皺眉,謝寶扇卻偏要留著這顆樹,宮裡的太監還得小心侍弄,每日澆水施肥,就盼著老梨樹能開花,或是謝寶扇發話把這顆老梨樹挪走。
謝寶扇注視著那棵老梨樹,她溫聲說道,「再等等吧,哀家總覺得它會開花呢。」
宮人們稱是,謝寶扇又看了一眼那老梨樹,便走出寧壽宮,乘著馬車一路飛弛出宮。
謝家的宅子置在城南,這宅子是謝寶扇置的,附近所住的居民,多半是殷實富足的人家,其中也不乏在朝為官的大臣,三進的宅院,住他們一家老小綽綽有餘,平日有謝寶扇幫扶,另有謝寶琴貼補娘家,謝家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謝寶扇到的時候,小嚴氏已領著家人們迎出來,只唯獨不見嚴氏,謝寶扇並不意外,嚴氏恨極了她,她是謝寶扇的嫡母,寧肯迴避謝寶扇,也不願向她低頭。
一番見禮,小嚴氏引著謝寶扇入內,僕婦們垂首立在一旁恭迎,宅子裡張燈結彩,雖是一片喜慶,除了自家姻親,並不見別的親戚上門賀喜。
信國公府早就落敗,原先交好的親朋好友不敢與謝家結交,這大喜的日子,莫名有幾分冷清。
謝寶瓶是新人,這會兒正在閨房,閨房是她回京後重新收拾的,此時有秦姨娘陪著她,嚴氏引著謝寶扇到了正廳,有丫鬟們送上熱茶,謝寶扇一眼望過去,謝寶琴,謝寶鏡姊妹二人站在小嚴氏身後,謝寶鏡面無表情,她對謝寶扇的到來顯得很冷淡。
謝寶扇四處環視一眼,「晃哥兒呢?」
站在一旁的甘姨娘搶著答道,「太后未曾宣召,不敢冒然前來。」
謝寶扇的目光落在甘姨娘身上,幾年不見,甘姨娘蒼老許多,五姑娘沒了,失去娘家的庇護,甘姨娘再不像從前那樣掐尖兒要強,所幸她還有一個小哥兒,這小哥兒是謝家的指望,自小由小嚴氏撫養,平日小嚴氏輕易不許甘姨娘親近他。
屋裡都是女眷,謝晃礙著規矩不能過來,此刻正在外面守著,謝寶扇便道,「叫他進來。」
有丫鬟出去傳話,不一時,有個八/九歲的少年進屋,他舉止斯文,眉眼肖似謝之華,看到謝寶扇,先向她行禮問安,謝寶扇免禮,他便安安靜靜的立在一旁,一雙眼睛並不敢隨意亂看。
謝寶扇上回見到謝晃,他尚且在襁褓里,如今再見他,已長成了小大人,謝寶扇開口問他,「功課學得怎麼樣?先生講得可能聽懂?」
謝晃說話不緊不慢,他和謝家幾個兄弟姊妹的性子都不像,他道,「先生學問很好,眼下講得尚且都能跟得上。」
謝寶扇又問了他幾句學業上的話,謝晃一一作答,謝寶扇觀他言行舉止還算穩重,這點極為難得,可見小嚴氏平日有用心教導。
在正堂說了一會兒話,謝寶扇便要去看望謝寶瓶,小嚴氏親自送她過去,卻不能陪在她身旁,家裡畢竟是辦喜事,就算沒有多少客人,也得小嚴氏時時照顧,謝寶琴雖是外嫁女,她見小嚴氏忙得團團轉,便幫著一起打下手。
小嚴氏安頓好謝寶扇,說道,「四姑娘屋裡人少,娘娘留在這裡,比外面還清靜一些,若是有事,儘管吩咐便是。」
謝寶扇對她道,「大嫂子去忙吧。」
小嚴氏去了,謝寶鏡也留了下來,小嚴氏原本不放心讓謝寶鏡和她們同處一室,不過謝寶鏡今日格外安靜,那小嚴氏也便隨她。
謝寶瓶身穿紅嫁衣,她看到來送嫁的謝寶扇,眼淚汪汪的,謝寶扇握著她的手,說道,「別哭,大喜的日子,很該多笑笑才是。」
謝寶鏡冷眼看著她二人姐妹情深,一句話也不說。
謝寶瓶出嫁,她的陪嫁幾乎都是謝寶扇著人準備,端王府的三公子長住蘇州,婚後,他夫妻倆要遷居蘇州,謝寶扇給她陪了幾房家人,另有私產,饒是如此,也止不住的為她牽掛。
謝寶瓶不是話多的人,就算心存感激,亦不知從何說起,她想了一會兒,說道,「章先生給我送了賀禮。」
謝寶扇撫平謝寶瓶衣袖上的皺褶,說道,「畢竟師生一場,章先生一片心意,只管收下吧。」
一眨眼,便到了謝寶瓶的婚期, 謝寶扇要微服出宮給她送嫁,此前,她已給謝家送了信兒,到了五月初二,一大早,謝寶扇用過早膳, 剛換好衣裳要出宮,李善就遣人過來傳話,來人是服侍他的小太監,名字叫做四兒,謝寶扇問道,「王爺打發你過來有甚麼事?」
四兒恭敬的回道,「回稟太后,王爺說了,請太后早去早回,莫在宮外多耽擱。」
謝寶扇微微一笑, 「知道了,你們王爺今日是在宮裡,還是要往炮廠去?」
「今日王爺召見了工部尚書李大人,想來不會出宮。」
謝寶扇問了幾句話,便叫他回去復命 ,待四兒走後,時辰已經不早,謝寶扇帶著銀環等人準備出門,走到階下,謝寶扇看了一眼牆角的老梨樹,她道,「都五月了,這梨樹還沒有開花散葉。」
銀環說,「宮裡的老嬤嬤說了,梨樹能活二三十年,已是少見呢,興許今年不會開花。」
這株老梨樹是寧壽宮上下重點關注的對象,攝政王李善看這棵樹不順眼,每迴路過,都會忍不住皺眉,謝寶扇卻偏要留著這顆樹,宮裡的太監還得小心侍弄,每日澆水施肥,就盼著老梨樹能開花,或是謝寶扇發話把這顆老梨樹挪走。
謝寶扇注視著那棵老梨樹,她溫聲說道,「再等等吧,哀家總覺得它會開花呢。」
宮人們稱是,謝寶扇又看了一眼那老梨樹,便走出寧壽宮,乘著馬車一路飛弛出宮。
謝家的宅子置在城南,這宅子是謝寶扇置的,附近所住的居民,多半是殷實富足的人家,其中也不乏在朝為官的大臣,三進的宅院,住他們一家老小綽綽有餘,平日有謝寶扇幫扶,另有謝寶琴貼補娘家,謝家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謝寶扇到的時候,小嚴氏已領著家人們迎出來,只唯獨不見嚴氏,謝寶扇並不意外,嚴氏恨極了她,她是謝寶扇的嫡母,寧肯迴避謝寶扇,也不願向她低頭。
一番見禮,小嚴氏引著謝寶扇入內,僕婦們垂首立在一旁恭迎,宅子裡張燈結彩,雖是一片喜慶,除了自家姻親,並不見別的親戚上門賀喜。
信國公府早就落敗,原先交好的親朋好友不敢與謝家結交,這大喜的日子,莫名有幾分冷清。
謝寶瓶是新人,這會兒正在閨房,閨房是她回京後重新收拾的,此時有秦姨娘陪著她,嚴氏引著謝寶扇到了正廳,有丫鬟們送上熱茶,謝寶扇一眼望過去,謝寶琴,謝寶鏡姊妹二人站在小嚴氏身後,謝寶鏡面無表情,她對謝寶扇的到來顯得很冷淡。
謝寶扇四處環視一眼,「晃哥兒呢?」
站在一旁的甘姨娘搶著答道,「太后未曾宣召,不敢冒然前來。」
謝寶扇的目光落在甘姨娘身上,幾年不見,甘姨娘蒼老許多,五姑娘沒了,失去娘家的庇護,甘姨娘再不像從前那樣掐尖兒要強,所幸她還有一個小哥兒,這小哥兒是謝家的指望,自小由小嚴氏撫養,平日小嚴氏輕易不許甘姨娘親近他。
屋裡都是女眷,謝晃礙著規矩不能過來,此刻正在外面守著,謝寶扇便道,「叫他進來。」
有丫鬟出去傳話,不一時,有個八/九歲的少年進屋,他舉止斯文,眉眼肖似謝之華,看到謝寶扇,先向她行禮問安,謝寶扇免禮,他便安安靜靜的立在一旁,一雙眼睛並不敢隨意亂看。
謝寶扇上回見到謝晃,他尚且在襁褓里,如今再見他,已長成了小大人,謝寶扇開口問他,「功課學得怎麼樣?先生講得可能聽懂?」
謝晃說話不緊不慢,他和謝家幾個兄弟姊妹的性子都不像,他道,「先生學問很好,眼下講得尚且都能跟得上。」
謝寶扇又問了他幾句學業上的話,謝晃一一作答,謝寶扇觀他言行舉止還算穩重,這點極為難得,可見小嚴氏平日有用心教導。
在正堂說了一會兒話,謝寶扇便要去看望謝寶瓶,小嚴氏親自送她過去,卻不能陪在她身旁,家裡畢竟是辦喜事,就算沒有多少客人,也得小嚴氏時時照顧,謝寶琴雖是外嫁女,她見小嚴氏忙得團團轉,便幫著一起打下手。
小嚴氏安頓好謝寶扇,說道,「四姑娘屋裡人少,娘娘留在這裡,比外面還清靜一些,若是有事,儘管吩咐便是。」
謝寶扇對她道,「大嫂子去忙吧。」
小嚴氏去了,謝寶鏡也留了下來,小嚴氏原本不放心讓謝寶鏡和她們同處一室,不過謝寶鏡今日格外安靜,那小嚴氏也便隨她。
謝寶瓶身穿紅嫁衣,她看到來送嫁的謝寶扇,眼淚汪汪的,謝寶扇握著她的手,說道,「別哭,大喜的日子,很該多笑笑才是。」
謝寶鏡冷眼看著她二人姐妹情深,一句話也不說。
謝寶瓶出嫁,她的陪嫁幾乎都是謝寶扇著人準備,端王府的三公子長住蘇州,婚後,他夫妻倆要遷居蘇州,謝寶扇給她陪了幾房家人,另有私產,饒是如此,也止不住的為她牽掛。
謝寶瓶不是話多的人,就算心存感激,亦不知從何說起,她想了一會兒,說道,「章先生給我送了賀禮。」
謝寶扇撫平謝寶瓶衣袖上的皺褶,說道,「畢竟師生一場,章先生一片心意,只管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