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姊妹二人見面,少不得說起明年謝寶瓶將要出閣的事,家裡就剩這一個妹妹還雲英未嫁,況且夫家是端王府的三公子,謝寶琴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那陳寅亮自然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等過了年,小嚴氏就打算把謝寶瓶從念慈庵里接回家,據說三公子年前也要準備回京,一來是為先帝葬入地宮送行,二來婚事就在眼前,他這個新人再不回來,著實有些說不過去。

  此次商貿團北上雲州,珊瑚也跟著去了,她這一走,少說得明年端午節才能回來,田莊上的事,另外安排了可靠的管事打理,這倒不必讓謝寶扇操心。

  珊瑚走前,提前把帳目拿給謝寶扇過目,今年這場蹴鞠比賽,謝寶扇靠著那幾家大賭房的股份,收到的進項讓珊瑚始終不能平靜,她方才知道往日那些買賣不過是小打小鬧,真正生財的門道竟是這些往日她唾棄不已的歪門斜道。

  時光流長,京城的秋季短得抓不住,仿佛一夜之間,枯黃的樹葉落了滿地,只剩光禿禿的樹枝,不幾日,便已入冬,京里飄了兩三場不大不小的雪花,似乎一眨眼,就到了年根兒底下。

  今年春節,宮裡的祭祀和宴會比去年更為隆重,這些差事雖有底下人打理,只不過遇著大事,大大小小的管事總要請謝寶扇拿主意,幸而有賢太妃幫襯,謝寶扇這才不至於累倒,好不容易過完春節和元宵,還不容她好生歇息,就進到三月,又到了先帝靈柩入葬地宮的日子。

  這是頭一等的大事,禮部從去年就開始打點此事,帝陵在盛州,從京城過去需得三日,入葬的日子就定在四月初二,介時不光皇室的宗親,朝延的諸侯百官和內外命婦皆要隨行。

  很快,擇定啟程的日子,先帝入葬地宮,乃是家國大事,自開年以來,攝政王李善已經多次往來京城和盛州兩地,此前,他已提前幾日到達盛州。

  這日,以皇帝和皇太后為首,浩浩蕩蕩的車馬緩緩出了皇城,一路上,百姓沿途相送,這支隊伍里,只有李恪和謝寶扇方能乘坐輦車,那謝寶扇坐在鳳輦上,在她身後,依次是太妃太嬪,以及攝政王妃和端王妃的車駕。

  不久,隊伍出了京城,筆直的官道一眼看不到盡頭,道路的兩旁是田地,遠處是村莊,京城已經遠遠落到後面,去往盛州的路途還很遙遠,隨行的人數眾多,因此行進的頗慢,他們足足走了兩三日,方才在下午到達盛州的行宮。

  行宮裡早已掃灑一新,謝寶扇的住處被安置在最好的臨華殿,看管臨華殿的老太監忙前忙後帶著謝寶扇先把各處看了一遍,三句話不離攝政王,原來,李善怕她換了住處不習慣,一到了行宮,先親自過來盯著宮人們收拾打掃。

  這些行宮除了留守的宮人,等閒沒人來住,短短几日能打掃得這麼幹淨整潔也不大容易,謝寶扇回到內殿,只見銀環已帶人把東西安頓好,她拿著一件斗篷,對謝寶扇說道,「山裡的夜風涼,娘娘加件衣裳吧。」

  謝寶扇穿上斗篷,她道,「你打發人去問問皇上那邊可曾收拾好了。」

  銀環應了一聲,她正要去,就見小太監進殿回稟,說是李恪和李善過來了。

  不一時,就見李善牽著李恪的手進殿,李恪見到謝寶扇,向先她進安,李善和謝寶扇數日不見,他一見謝寶扇,便問道,「路上還算順遂嗎?」

  接連趕了三日路,謝寶扇著實有些疲倦,她笑著對李善說道,「都還順遂,我聽行宮裡伺候的宮人說,這幾日殿下一直忙著祭典的事,也不曾好好歇息,殿下也要多多保重身子才是。」

  李善心裡分明歡喜,嘴上卻輕哼一聲,「又是誰在你面前多嘴?」

  這人素來口是心非,謝寶扇早已知道,於是笑了笑,不再說話。

  宮女送人茶水點心,謝寶扇招手讓李恪坐在自己身旁,她看著小兒,忍不住撫摸著他的臉龐,親昵的問道,「今日趕路辛苦,皇上一定累了吧。」

  這一兩年,李恪長高了不少,性子也越發沉穩,謝寶扇見他像小樹苗一樣迅速成長,一邊欣慰又一邊心酸,這回來盛州的路上,李恪不曾有一日鬆懈,便是在輦車裡,他也跟著尚書房的師傅學習。

  攝政王就在旁邊,李恪有些羞赧,他從謝寶扇的懷裡掙脫出來,嗔道,「母后,朕已經是大人了。」

  小小的糰子不願再像幼時那樣時時依偎在自己懷裡,這讓謝寶扇有些失落,攝政王看了她一眼,清了清嗓子,說道,「這裡不如宮裡方便,你若是有甚麼短缺,就打發人告訴我一聲。」

  這是謝寶扇第三次來盛州,前兩次是給先皇和母后皇太后送靈,她笑了笑,說道,「這宮殿收拾得很好,左右只住幾日,很不必再勞心費神的。」

  他二人說起路上的見聞,不久,便到了用膳的時辰,李善幾日沒見她,便說要留下來一起用膳,李恪難得有散閒的時刻,自然也要留下來。

  等待傳膳的工夫,服侍李善的太監劉吉伸頭往裡面看了好幾眼,顯然有話要回,謝寶扇見此,揚聲說道,「外頭是劉吉麼,進來回話。」

  被點到名的劉吉滿臉堆笑的進到殿裡,他朝著謝寶扇問了一聲安,便看著李善,李善問道,「甚麼事?」

  劉吉悄悄看了謝寶扇一眼,說道,「王妃身邊的人來傳話,說是王妃身子不大舒坦,想請殿下過去看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