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於南昌被圍困日久,城外沒有一粒糧食運進城中,也沒有一根柴禾能入城,結果城中薪柴均告匱乏。米價在八月的時候就達到了一石要六十兩銀子,到了十月更是高達六百兩。

  至十一月,城中軍民幾乎都已斷糧。

  眼看城中就要殺人而食,為了防止出現悲劇,順軍方面緊急派人告知明軍,可將城中百姓從東門放出。

  「我等死便可,何苦要百姓也同死。」

  王得仁同意放百姓出城,至此每日經由東門放出城的南昌居民多者上萬,少者五六千。

  南昌居民忐忑不安出城後,都做好了婦女被順軍拿去,自家被順軍逮去做苦役的心理準備。

  然而,順軍卻早已安排大量米粥供這些出城百姓食用,爾後有官吏組織或千人一批,或幾百人一批,分往南昌左近不同地區安頓。並說此臨時安置,等南昌城破後百姓仍可返回,城中房產皆歸原主。

  百姓皆涕零向北三拜大呼:「大順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除了南昌居民為了活路出城外,城中也有不願餓死的明軍也悄悄出城,一開始是幾人十幾人,最多不過幾十人。

  等到後來,就是幾百甚上千人了。

  十一月下旬,金聲桓的部將劉一鵬領兵及家眷千餘人衝出東門向順軍投降。劉一鵬歸降後很快帶人於南昌城下喊話,號召城內士卒不要再替金聲桓、王得仁賣命。

  此間有句名言很快傳遍大江南北,此話便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時間到了十二月,經長達五個月的圍困後,已決意親自南征的陸四發皇帝詔,命圍攻南昌的順軍對頑敵發起總攻擊。

  十二月十一日,天寒地凍,順軍數萬人發起猛攻,在火炮的助陣下,披甲士兵豎雲梯登上城牆,南昌失守。

  金聲桓自覺不會被大順放過,猶自率部死戰,最後身中數銃投入帥府荷花池內自盡。

  王得仁帶人突圍至德勝門,潰兵堵塞城門根本不能動彈,急於逃命的王得仁縱親兵擊殺潰兵,好不容易衝出城門卻補迎面而來的盧光祖部生擒。

  十九日,王得仁被押解大順御營。

  皇帝陸四親自審問王得仁當初為何背叛聖武天王李自成,王得仁嘆息一聲,道:「一念之差。」

  陸四問王得仁是否求饒以得皇帝特赦不殺。

  「殺就是了,說那麼多做什麼。你說你是皇帝,我卻不認你。」王得仁臨死之前倒也有幾分英雄豪爽氣。

  陸四大笑,命人將王得仁推出斬首,此後同金聲桓首級一併傳首四方,以顯大順軍威。

  隆武二年正旦,陸四於南昌發《告明朝軍民書》,要求明朝立即向大順投降,並提出對明室優待法案。

  第八百三十八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

  《告明朝軍民書》是陸四深思熟慮的結果,因為形勢的發展已然讓減少戰爭給國家帶來的傷害,成了他這個隆武皇帝的首要任務。

  隨著湖南、湖北、四川、貴州、江西等地的陸續歸順,明朝殘餘勢力已被壓縮到一塊極小的區域。

  由於兩廣地區、雲南在明朝的版圖內一直不是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因此這三個省的明軍兵力屈指可數。

  福建地區雖鄭氏擁兵二十萬,且擁有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但是陸四認為鄭家的家主鄭芝龍是可以爭取的人物。

  先前他已經開出國公、閩浙總督的籌碼,不過那個時代大順軍尚未南征,對於時局向來看不清楚的鄭芝龍有點待價而沽,所以並沒有明確答覆大順方面是否歸降。

  然而現在,整體局面比之鄭芝龍降清時的滿洲力量還要強大的大順軍,應當會讓這個福建王拿定主意。

  一直以來,出於對爭取鄭家及大順未來海軍發展考慮,陸四對鄭家是極為客氣的。而淮軍的壯大也離不開鄭家早期的「贖金」。當初要不是鄭家給淮軍提供了一批小型火炮和火銃,還提供了一批火器教官,淮軍的攻堅能力也不會短期間得以提升。

  另外,事實上鄭家還為淮軍提供了一大批人材。

  如現任炮軍提督洪寶、第十四集團軍提督黃昭、第二十九鎮帥楊祥等人都是出自鄭家。大順軍福建籍官兵總數雖然不多,但營官以上卻多達七十六人。

  這些福建將領的存在無疑也能拉近鄭家同大順的關係。

  大順的江北省也一直和鄭家有海貿生意往來,淮揚很多商品貨物也都通過鄭鴻奎的長江水師往江南發運,其中就包括大量古董珍玩。

  在派人前往福建秘密勸降鄭芝龍時,陸四就將一幅得自曲阜孔府的宋徽宗的書畫作為給鄭芝龍的禮物。

  可以斷定,即使鄭芝龍現在仍不肯表明立場,易幟歸順,但也絕不會愚蠢到率領他的鄭家私兵北上替弘光朝賣命。

  大概率在南都方面塵埃落定時,鄭芝龍就會痛快的換上大順官服,成為大順的臣子。

  至於他那位國姓長子,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國姓爺今世恐怕只能姓陸,而不姓朱了。

  畢竟,這會的國姓尚年輕的很。

  大順也不是那個留著辮子的滿洲異族。

  江西金、王集團覆沒後,明朝方面僅存的兵馬能稱為集團的只有兩股了。

  一股是淮西馬士英集團,這個集團大約有兵馬六到七萬,但除了黃得功外,其餘如劉良佐、余永綏、方國安、朱大紀等將領,怕都暗中做了改換陣營的準備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