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夜郎自大是人的通病,在沒有經過戰爭檢驗之前,齊國人難免會產生『大家實力差不得的錯覺』,也就是這個錯覺,讓他們欣然答應了楚國上柱國的請求。參加了這場對秦國艦隊地『伏擊』。

  望著伏擊自己的齊軍,秦軍沒有一絲慌亂。他們的戰艦絲毫不動,保持著詭異的平靜……其實他們的水手也確實是沒勁兒了。

  在衝鋒在前的齊國艦隊看來,這其中必有陰謀啊!是不是秦國那位高深莫測的武成王,又要搞什麼花樣啊?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只能揣著糊塗前進了。

  他們的疑問沒有持續太久。便聽到了答案——悶雷陣陣的轟鳴聲。還沒搞清楚狀況,便被秦軍的數百門大將軍炮胖揍一頓。在炮轟、哀嚎、和慘叫聲中,齊軍前鋒損失慘重,幾十艘戰艦失去了作戰能力,頓時亂作一團。

  這些土鱉顯然是被諸烈耍了,他們不知道秦軍現在不用跳幫,也不用肉搏,而是改用一種比較文明的武器,名喚大將軍炮……為了滿足前線需要,也為了減少后座力。秦國的軍工部門不得不降低了大炮的質量。雖說射程也是二里。但比起在齊國使用的『紅衣大炮』來,威力差得可不是一點半點……炮彈飛個幾百丈就得掉水裡。威力也就平平,但近距離內打齊軍地木頭船,還是輕鬆加愉快的。

  齊軍很快被打懵,領軍的水軍元帥跳腳大罵道:「諸烈呢?怎麼還沒有攻下來!」將領們趕緊往上游望去,卻發現原本信誓旦旦,要與他們兩面夾擊秦軍的楚國艦隊,竟然還是無影無蹤。

  這才意識到,自己被耍了。

  戰鬥從中午開始,到傍晚便落下了帷幕,秦軍以區區二十艘戰艦為代價,消滅了齊軍四百餘艘戰艦,其餘皆狼狽逃竄……之所以沒有俘獲戰艦,是因為日新月異的大秦水師,早已看不上這些破爛玩意兒了。

  在氣勢十足的登上舞台幾個時辰後,齊國水軍便大敗虧輸,灰溜溜的哪來哪去了。直到戰爭結束,再也沒有出現過他們的身影,顯然是對秦軍的印象過於深刻了。

  一直老是不打仗的部隊,是沒法跟身經百戰地敵人抗衡地!哪怕你整天演習。

  ……

  取勝之後的武成王卻並不高興,他知道自己被諸烈耍了。那老頭看穿了自己地『引蛇出洞』,便將計就計來了個調虎離山。不用猜,秦雷也知道,諸烈已經率領所部南下運河,回師神京城了。

  「諸烈一定是知道不能在水戰中占到便宜,準備回去憑堅城固守了!」楚破面色陰沉道。

  秦雷點點頭,輕聲道:「湊一塊也好,省得咱們一遍功夫兩邊做了。」便重新抖擻精神道:「既然如此,修整兩天再出發吧!」

  「也這能如此了。」楚破嘆口氣道。

  軍情局的消息很快傳來,印證了兩人的猜測。諸烈確實已經了南下運河,回神京了。

  兩天後,被擺了一道地秦軍重新南下,再過三天後,終於出現在楚國的都城神京面前。

  望著那上青下黃的高大城牆足有十幾丈高,秦雷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失聲道:「怎麼高了這麼多?」在他的印象中。神京城應該最高不過八九丈才是。他還記得楚國人當初說什麼『只要有我們的艦隊在,神京城就不需要防禦』。可現在放眼望去。女牆、箭垛、射塔應有盡有,比一般需要防禦的還齊全呢。

  邊上的沈冰趕緊稟告道:「楚媯娚這些年窩在神京,看著秦齊兩國你來我往打得熱鬧,便只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城。」

  神京城共有九個門,其中三道水門,六道旱門。每個門地城牆都極其堅固。是用大塊條石混合糯米製成,就算大將軍炮也轟不動。城上還設有無數床弩砲車,有靠近城牆者瞬間就會被射成刺蝟、炸成齏粉。城內還有大量的糧食,足夠守備數年。

  這也是楚媯娚堅定守城地信心來源之一。之二便是上柱國大將軍在秦軍圍城前回京,給了他和他的臣民莫大的鼓舞,還有就是諸洪鈞告訴他,秦國同時與兩國開戰,再強的國力也會筋疲力盡。只要堅持守住,就一定會有辦法的!

  「什麼辦法?」楚媯娚緊緊抓住上柱國的手,連聲問道。

  諸烈的氣色很不好,顯然還沒有從傷病中痊癒,他勉強笑笑道:「我大楚陡遭國難,一時措手不及才被圍了都城。但實際上我們國運仍在。秦國只攻陷了我國地沿江一線。我們還有大片領土未曾淪陷,國人的心還是向著我們的……微臣已經派出得力文武,去各地徵兵練兵了,只要度過這最艱難的一段,會有數不勝數的勤王軍隊來救駕的。」

  建康帝終於下定了決心。其實只要有一線可能,他便絕不會放棄……如果神京失守,他就是亡國之君。

  他決定拼死一搏了。

  下定決心雖然重要,但採取行動並取得成效才有用。經過楚國君臣千方百計尋找兵源的努力之後,才湊齊了十萬上了岸的水軍,五萬羽林軍。兩萬七名王公私兵。以及三萬多名退伍老兵,組成了一支二十萬地守城軍隊。交由諸烈全權統一指揮。

  至於楚國的那些軍艦,諸烈全部交給一些優秀的水軍將領,讓他們招募漁民操船,藉助縱橫密布的河網躲避秦軍,並伏擊秦軍的運輸船隊,破壞他們的補給。

  又在開戰前夕,使出渾身解數,或購或搶,大量囤積糧草、石灰、火油、刀劍、箭矢、盔甲等軍火,試圖盡最後一點地人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