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是秋冬之交,水已經很淺了,只有經驗豐富的舵手,才能找到一條隱蔽的航道,若是胡亂航行,一定會擱淺的。可見通過這裡是有風險的,如果對方不追過來,而是在遠處看戲,豈不是吃力不討好?

  當然是有好處的——只要通過這片方圓幾十里的淺水區域,便會直接抵達兩軍交戰的另一側戰場,立刻形成三倍兵力於敵的有利局面。而要繞行的話,是要多耗費一個多時辰的,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足夠收拾秦軍左翼的了。

  明為左中右三路對決,實際上是用左路艦隊先將秦軍的右路艦隊引開,再用淺灘將其留在南側,形成局部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此乃上柱國將軍的得意之作!

  上柱國選擇執行命令的將軍也十分的謹慎,他先用數艘赤馬小艇並行快速通過這段五百丈左右的通道,確認沒有引發爆炸,這才指揮部隊且戰且退,開進了淺水區域。

  仗著熟悉地形。他們長蛇般地在暗礁與淺灘之間穿行,速度自然不快,仿佛挑釁著秦軍,敢不敢跟上來一般。

  卻見秦軍艦隊停止前進,緩緩結成陣勢,似乎要把楚軍堵在淺水區一般。

  「選擇在敵國的內湖作戰,實在是太愚蠢了;連水域情況都不了解。想要取勝就是白日做夢!」在楚軍將領看來,秦軍已經註定要失敗了。只要他地左翼分艦隊穿過這片淺灘。與右翼分隊左右夾擊左路秦軍。以近三倍的兵力夾攻一路敵軍,焉有不勝之理?

  一念至此,楚國將軍便興奮的難以自持,他似乎已經看到勝利在朝自己招手,便下令部隊全速前進。

  然而此時,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驚醒了楚國將軍的美夢,他眼睜睜地看著前方一艘戰艦被沖天而起的水柱掀起來攔腰折斷。殘肢斷木漫天飛舞。緊接著又是幾聲巨響,戰艦接二連三被掀翻炸斷,死傷地將士飄滿了湖面,整個前隊已經亂成一片。

  水柱飛到天空,化為傾盆大雨,把楚國將軍淋成了落湯雞,他呆呆地望著不斷爆炸地湖面,呆呆道:「不是沒有雷嗎?」

  這就是他孤陋寡聞了。秦軍連觸髮式水雷都能作出來,更簡單的非觸髮式,自然更不在話下。

  還是那些棺材一般的水下雷,不同的是沒有樹杈狀的觸動裝置,而是將上百個水下雷的擊發裝置用繩索牽住串聯,再將長長一串水雷錨定於水下。靜靜地恭候有船經過,一旦掛線後拉動擊發引信,便會引起一連串的爆炸,把敵船擊毀。

  傳說中地『不見鬼子不掛弦』,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可以隨心所欲控制這種雷的爆炸時機,而不用擔心誤傷己方,或者僅炸了頭船便驚動其餘敵軍,所以秦軍攜帶了大量這種名為『水底鳴雷』的傢伙,並利用兩個夜晚的時間,出動全身塗黑的運輸船。悄悄將水雷布置於預先設定的地點。其中就有這條楚軍很可能利用的淺水通道。

  楚國人不知道的是,秦國那異常強大地南楚諜報局。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摸清了洞庭湖的水域狀況。並且諜報顯示,去年這個時侯,楚軍還在頻頻演練如何順利通過這段水域。這至少給了伯賞元帥兩點信息,其一,楚軍選擇的決戰場地是洞庭湖;其二,他們要用這片水域做些文章。

  將諸烈視為生死大敵,一生都在研究他的伯賞元帥,並不費事的便猜出了楚軍的文章,將計就計便是最好地選擇。

  對於如何利用它,老元帥早有定計,他的屬下們只需要按部就班,便讓楚軍作繭自縛,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

  事實證明,伯賞元帥的預料完全正確,楚軍果真一頭撞進了這片死亡水域,埋伏在礁石後的秦國水鬼,自然照單全收,在楚軍擠滿通道時拉響了通往地府的喪鐘。

  ……

  更糟糕的是,即使看到前面的可怕景象,後續的戰船也無法馬上停下來,只見它們緩慢而又堅定的撞向被炸毀地船隻……如果能順勢將其推開,也算是楚國氣數未盡,秦國火候未到。但淺水區域狹窄地航道,限制了戰艦的速度,所產生地衝力不足以推開破損失控的戰艦,在勉強將其推出數丈之後,便緩緩停了下來。

  後面的戰艦同樣來不及停住,連續幾十艘戰艦首尾相撞,巨大的衝擊力傳到前排,終於將那破損的戰艦一分兩半、撞出了航道,甚至連第一艘撞上去的戰艦,也被頂了出來。

  看到面前豁然開朗,感到戰艦倏然加速,軍艦上的官兵歡呼雀躍,大吼大叫道:「天佑大楚!」便要鼓足幹勁,衝到右翼戰場,將秦軍揍得娘親都不認識!

  戰船開出一段距離,興奮過度的官兵才想起來回頭看看,這一看不要緊,頓時澆滅了將士們的滿腔熱情,方才還熱鬧非凡的戰艦上,一下子就變得鴉雀無聲了。

  只見他們身後,僅有三艘戰艦跟了出來,之後的第四艘,竟然在撞擊中發生了偏移,歪著身子擱淺,又一次堵塞了航道。後面的戰艦被它這一阻,頓時七扭八歪,再也沒了衝力,便盡數被堵在了航道上。

  這次可徹底的堵上了……

  望著四分之一多的戰艦便這樣交代了,楚軍將軍心如刀割,卻沒時間表示一下自己的痛苦,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現在必須將還沒進入通道的一百五十餘艘楚軍艦艇掉頭轉向,重新跟秦軍較量。

  事情的難度在於,對與呈密集隊的大戰艦們來說,完成轉身實在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