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貨郎見閒漢這幅作態,那還不知道自己禍從口出,也轉身想走掉。剛鑽出人群,一道鐵鏈從天而降,把他牢牢鎖住,兩個身著皂衣的巡捕對他冷笑道:「跟我們走一趟吧!」說罷,也不待貨郎分辯,便連拉帶踹地把他帶走。

  邊上的人似乎習以為常,沒有任何騷動,只是更聚精會神的觀看場中的鬥毆。

  此時黑衣衛們已經把僅剩的幾個僕役逼退回翻到的馬車邊,那裡有兩個身背長劍的中年人護衛著一個滿臉雀斑的錦衣小胖子。

  黑衣衛剛要把最後的幾個撂倒,後面秦雷朗聲道:「退下。」黑衣衛令行禁止,沒有任何猶豫,悉數退回秦雷身邊。秦雷一整衣擺,微笑著上前,對小胖子拱手道:「這位兄台,方才純屬誤會,不如小弟做東,為兄台擺酒壓驚?也算小弟賠罪了。」

  小胖子邊上的兩個中年人面沉似水。被人把手下打得落花流水,面上當然掛不住。但見對方黑衣衛士著實厲害,而且馬車雖然沒帶任何徽章,卻分明是少府出產的御品,尋常公卿也求不到。一時摸不清對方的來路,盯著秦雷並不答話。

  小胖子卻是個狠角色,冷哼道:「好小子,不管你玩什麼花樣,大爺一律奉陪。」

  秦雷高興笑道:「兄台果然豪爽,走走走,咱們去京城最大的……那個什麼去。」說著伸手去拉小胖子。兩個中年劍客剛要阻攔,卻見小胖子從兩人保護中跨出來,和秦雷把臂通行。

  兩人親兄弟一般在前面走,後面的兩個劍師對望一眼,一個帶著剩下的幾個家僕跟上,另一個急匆匆離去。沈青也帶著黑衣衛們跟上秦雷。

  留下的一地狼藉自然由京都府的官差們收拾。

  ……

  時間倒回一刻鐘以前,在中都城最繁華的伏羲大街上,幾輛掛著虎頭徽章的馬車呼嘯著狂奔,一路上行人無不驚叫著躲避,不少來不及轉移的貨攤被接連掛倒,瓜果飛濺,又碾落成泥。

  正當這隊囂張的馬車衝到伏羲大街與煙囪弄的交界處時,一輛沒有懸掛任何徽章的雙架馬車正好從里弄中駛出,被當頭一輛馬車攔腰撞翻……

  說這些,只是為了說明秦雷和小胖子正肩並肩的走在中都城最繁華的伏羲大街上。

  中都城人口逾百萬。伏羲大街能號稱最繁華,自然名副其實。別的不說,光看這十里大街上鱗次櫛比的各色酒樓,有的氣勢恢宏號稱萬里樓、天味閣、食為天之類的;有的格調優雅,名曰:瀟湘館、君子樓、宴賓閣之類;還有的另闢蹊徑,大膽出新,名叫好再來,香煞人,客回頭之類。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

  此時已是中午,各個酒店裡均是熱鬧非凡,竟然基本客滿。

  作為秦雷和小胖子這種品味的人,當然吃飯也要在最高最大最氣派的地方,最好還要金光閃閃。

  於是他們去了萬里樓。

  第三卷 中都雨 第五零章 萬里江山萬里樓

  萬里樓號稱樓高萬里,雖然是誇張之詞,但確實是伏羲大街上最高的樓,足足有七層之高。可是說是當時建築業的頂尖之作。與東城的報恩寺內落雁塔,西城太掖湖邊鳳棲樓,北城祖山上的立國碑並稱『京都四摩雲』。乃是外地人來中都,不得不去瞻仰的一大勝景。

  名勝因為傳說而聞名,傳說依託名勝而存在。萬里樓也不例外。在『四摩雲』中,萬里樓建成最晚,僅有十年歷史。不像其餘三位,動輒幾百年的歷史。在建到第四層的時候,就出了問題——違制了。皇宮最高的太極殿才十八丈高,你個飯館子也敢造這麼高?於是樓被查封,那位名叫樓萬里的少東家也被京都府拘了。

  查封拘人的時候,正好碰上微服出宮的昭武皇帝。他對這個立志造中都第一高樓的少東家頗感興趣。再加上那天心情頗佳,對聞訊趕來的開封府尹道:「人家這名字起的好,樓萬里蓋萬里樓。」

  那位被鎖著的樓萬里雖不知皇帝身份,卻也明白救星來了。當即高喊道:「是六合三分歸一統,萬里江山萬里樓。」

  聖心大悅,什麼事都好辦了。

  昭武皇帝特許樓萬里蓋萬里樓,並親筆題詞:「六合三分歸一統,萬里江山萬里樓」的佳話也就此流傳下來。據說那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樓萬里少東主還與陛下成了朋友,每年除夕都會為陛下送去一席萬里江山宴。

  這樣的主當然會在中都城呼風喚雨;這樣的樓當然會號稱大秦第一樓。

  所以自落成起,罕有敢在萬里樓惹是生非的。

  漢語是及其精妙的。罕有的意思就是還是有。

  今天就有兩位小爺很罕有的敢在萬里樓打人。

  ……

  時光回溯,當秦雷與小胖子並肩走在伏羲大街上,夏日正午的太陽把小胖子烤的汗流浹背。看著邊上的小白臉神清氣爽的樣子,小胖子就氣不打一處來,終於惡狠狠地問道:「喂,你到底打算去哪吃飯?不是在遛大爺吧?」

  秦雷翻白眼道:「萬里樓。」小胖子默然無語,心道,這小子夠豪氣。

  殊不知秦雷全天下的酒樓只知道這一家,那是在上京時,李光遠在閒聊時提起的。秦雷記住了李光遠當時回味無窮的樣子,也就記住了這家萬里樓。

  他不知道,李光遠是在感嘆萬里樓的貴。

  兩個人差不多高,一胖一瘦。出現在萬里樓的大門前。秦雷倒抽一口涼氣,奶奶的,在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也能占這麼大的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