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他在西南戰場一待便是兩年多,早已將至交親信安排好,如今長安城中的那些,幾乎全是趨炎附勢、草菅人命的小人,或是包容禍心、圖謀不軌的佞臣。即便皇帝不出手收拾他們,他也會想辦法處理他們。
在皇帝的出手下,長安城的局勢發生了驚天變化。朝堂之上逐漸成為齊國公的一言堂,有時就連皇帝造福百姓的主張都會被駁回。有好幾次,年紀尚輕的皇帝衝到明華殿,氣急敗壞砸了一堆東西。
皎皎聞聲而來,還未問什麼,皇帝便斂了怒氣,恢復成從前乖巧的模樣,睜著一雙濕漉漉的大眼睛問:「朕吵到皇姐了嗎?」
他會來明華殿大發脾氣,不過是仗著如今整個後宮,仍是只有這裡最為安全罷了。皎皎心知肚明,卻也不過問。自從皇帝大婚前夕,她與之詳談之後,便決定將朝堂之上的所有悉數交付。
皇帝當時沒有異議,如今就該受著各種可能。
她輕輕搖了搖頭,讓人端來一盞清熱敗火的金銀花茶。「天乾物燥,火氣易旺。陛下喝杯茶,去去火。」
皇帝在她這裡小坐片刻,又喝了兩杯茶,才重新恢復鬥志,雄赳赳邁出了明華殿的大門。
細柳捧著糕點而來,瞧見皇帝的背影,不由得奇道:「陛下就這麼走了?」
皎皎看著她手裡的水晶桂花糕,臉上的笑意依舊清淡溫雅。「陛下近來成長顯著。」她語氣也是淡淡的,無悲無喜的模樣。
細柳細細探究著她臉上的神情,似乎要找出偽裝的可能。然而面對如今的皎皎,她註定要失望了。
「齊國公的人又在朝堂上參奏徐空月了。」皎皎放下手中的茶杯,抬眼望著細柳,「你手中的遺詔,打算何時拿出來?」
細柳在她身邊快五年了,先前從未聽她提起過遺詔,她幾乎快以為她根本不在意這東西了。只是她如今突然提起,細柳免不得心懷警惕。
然而皎皎看著她突然升起戒備的眼睛,淡然失笑,「我只是想提醒你,倘若你那遺詔再不拿出來,恐怕就再無用武之地了。」
知道先帝留有遺詔的人不多,而知道遺詔的人幾乎都以為,那份遺詔是握在皎皎手中。只有皎皎知曉,先帝從來不放心將遺詔交到她手裡,他在她身邊安排一個細柳,再將遺詔交到細柳手中,一方面用以關鍵時刻制裁徐空月,另一方面又能時刻牽制著皎皎。
倘若皎皎對徐空月再無殺心,那麼細柳手中的遺詔還能殺了他。而皎皎只要殺心不消,那麼遺詔握在她手裡,還是細柳手裡,都不再重要。
這兩年多時間以來,以齊國公為首的朝廷重臣多次表達對徐空月的不滿,指責他身為西南大將,卻始終沒能將反叛的西南收復。言官更是多次參他懈怠戰事,錯失收復臨南府的良機。
小皇帝對徐空月的耐心也在這兩年的各種參奏下,逐漸消磨。近一年,問罪的旨意不斷下發到徐空月手中。
開始小皇帝還有所顧忌,只將密旨送到徐空月手中。送去之後,還百般焦慮,來回踱步。最後更是跑到明華殿,問皎皎:「朕這樣對攝政王,是否有些不妥?」
皎皎卻無比淡定,抬手為小皇帝倒了一杯茶,淡聲道:「言官所奏皆有理,陛下所作所為,有何不妥之處?」
得了她這話,小皇帝便徹底安心下來。
後來,責問的聖旨便直接下到軍中,最後更是直接在三軍面前宣讀,以此羞辱徐空月。即便徐空月從未對此有所怨言,但隨著他在朝中勢力的逐漸瓦解,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與皇帝早已離心。
只是他如今還手握重兵,對大慶仍有利用價值。一旦西南局勢安定下來,想來也是皇帝同他清算總帳的時候了。
然而如今,徐空月始終頂著來自朝廷的種種壓力,不疾不徐於暗中布置著。
他用了兩年時間,徹底攪亂北魏局勢——與程毓簡同時於背後各自扶植北魏較有實力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再使之不斷相爭。一時間,北魏局勢徹底混亂,想來沒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北魏都很難恢復成先前鼎盛的樣子。
與此同時,徐空月還暗中聯絡南齊,故意挑起南齊與北魏之間的矛盾,促使南齊對北魏發兵,讓北魏在自顧不暇的同時,又為南齊的大軍壓境頭疼不已。
在他的種種折騰之下,北魏病重已久的老皇帝終於一命嗚呼,而北魏皇城中的奪嫡之爭也開始白熱化。大皇子與二皇子都不想放棄脫手可得的皇位,與北魏都城開啟一場混戰。
最後,都城的混戰以北魏二皇子占據皇宮、大皇子倉皇逃出都城而告終。
然而整個北魏的混戰才剛剛開始。大皇子在徐空月派出的眼線的幫助下,成功逃到南部,與守城的大將匯合。之後大皇子帶軍占領北魏以南的九城,與占據都城的二皇子繼續抗衡。
自此,北魏徹底混亂起來,至少二十年內不能喘息。
消息傳回長安,饒是皎皎早有心理準備,仍是被他這番作為震驚到。
她不知道,他究竟花了多少年的時間在北魏布局,又花了多少心思引得南齊對北魏出兵,才能實現北魏如今的這種局面。唯一可以知曉的便是,這絕不是短短兩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
她驀地想起,自從自己的身份被識他破之後,他在朝中便很少做什麼,總不會是這些年他的心思一直都放在北魏與南齊身上,才會對她在朝堂之上做出的種種不予反擊?
在皇帝的出手下,長安城的局勢發生了驚天變化。朝堂之上逐漸成為齊國公的一言堂,有時就連皇帝造福百姓的主張都會被駁回。有好幾次,年紀尚輕的皇帝衝到明華殿,氣急敗壞砸了一堆東西。
皎皎聞聲而來,還未問什麼,皇帝便斂了怒氣,恢復成從前乖巧的模樣,睜著一雙濕漉漉的大眼睛問:「朕吵到皇姐了嗎?」
他會來明華殿大發脾氣,不過是仗著如今整個後宮,仍是只有這裡最為安全罷了。皎皎心知肚明,卻也不過問。自從皇帝大婚前夕,她與之詳談之後,便決定將朝堂之上的所有悉數交付。
皇帝當時沒有異議,如今就該受著各種可能。
她輕輕搖了搖頭,讓人端來一盞清熱敗火的金銀花茶。「天乾物燥,火氣易旺。陛下喝杯茶,去去火。」
皇帝在她這裡小坐片刻,又喝了兩杯茶,才重新恢復鬥志,雄赳赳邁出了明華殿的大門。
細柳捧著糕點而來,瞧見皇帝的背影,不由得奇道:「陛下就這麼走了?」
皎皎看著她手裡的水晶桂花糕,臉上的笑意依舊清淡溫雅。「陛下近來成長顯著。」她語氣也是淡淡的,無悲無喜的模樣。
細柳細細探究著她臉上的神情,似乎要找出偽裝的可能。然而面對如今的皎皎,她註定要失望了。
「齊國公的人又在朝堂上參奏徐空月了。」皎皎放下手中的茶杯,抬眼望著細柳,「你手中的遺詔,打算何時拿出來?」
細柳在她身邊快五年了,先前從未聽她提起過遺詔,她幾乎快以為她根本不在意這東西了。只是她如今突然提起,細柳免不得心懷警惕。
然而皎皎看著她突然升起戒備的眼睛,淡然失笑,「我只是想提醒你,倘若你那遺詔再不拿出來,恐怕就再無用武之地了。」
知道先帝留有遺詔的人不多,而知道遺詔的人幾乎都以為,那份遺詔是握在皎皎手中。只有皎皎知曉,先帝從來不放心將遺詔交到她手裡,他在她身邊安排一個細柳,再將遺詔交到細柳手中,一方面用以關鍵時刻制裁徐空月,另一方面又能時刻牽制著皎皎。
倘若皎皎對徐空月再無殺心,那麼細柳手中的遺詔還能殺了他。而皎皎只要殺心不消,那麼遺詔握在她手裡,還是細柳手裡,都不再重要。
這兩年多時間以來,以齊國公為首的朝廷重臣多次表達對徐空月的不滿,指責他身為西南大將,卻始終沒能將反叛的西南收復。言官更是多次參他懈怠戰事,錯失收復臨南府的良機。
小皇帝對徐空月的耐心也在這兩年的各種參奏下,逐漸消磨。近一年,問罪的旨意不斷下發到徐空月手中。
開始小皇帝還有所顧忌,只將密旨送到徐空月手中。送去之後,還百般焦慮,來回踱步。最後更是跑到明華殿,問皎皎:「朕這樣對攝政王,是否有些不妥?」
皎皎卻無比淡定,抬手為小皇帝倒了一杯茶,淡聲道:「言官所奏皆有理,陛下所作所為,有何不妥之處?」
得了她這話,小皇帝便徹底安心下來。
後來,責問的聖旨便直接下到軍中,最後更是直接在三軍面前宣讀,以此羞辱徐空月。即便徐空月從未對此有所怨言,但隨著他在朝中勢力的逐漸瓦解,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與皇帝早已離心。
只是他如今還手握重兵,對大慶仍有利用價值。一旦西南局勢安定下來,想來也是皇帝同他清算總帳的時候了。
然而如今,徐空月始終頂著來自朝廷的種種壓力,不疾不徐於暗中布置著。
他用了兩年時間,徹底攪亂北魏局勢——與程毓簡同時於背後各自扶植北魏較有實力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再使之不斷相爭。一時間,北魏局勢徹底混亂,想來沒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北魏都很難恢復成先前鼎盛的樣子。
與此同時,徐空月還暗中聯絡南齊,故意挑起南齊與北魏之間的矛盾,促使南齊對北魏發兵,讓北魏在自顧不暇的同時,又為南齊的大軍壓境頭疼不已。
在他的種種折騰之下,北魏病重已久的老皇帝終於一命嗚呼,而北魏皇城中的奪嫡之爭也開始白熱化。大皇子與二皇子都不想放棄脫手可得的皇位,與北魏都城開啟一場混戰。
最後,都城的混戰以北魏二皇子占據皇宮、大皇子倉皇逃出都城而告終。
然而整個北魏的混戰才剛剛開始。大皇子在徐空月派出的眼線的幫助下,成功逃到南部,與守城的大將匯合。之後大皇子帶軍占領北魏以南的九城,與占據都城的二皇子繼續抗衡。
自此,北魏徹底混亂起來,至少二十年內不能喘息。
消息傳回長安,饒是皎皎早有心理準備,仍是被他這番作為震驚到。
她不知道,他究竟花了多少年的時間在北魏布局,又花了多少心思引得南齊對北魏出兵,才能實現北魏如今的這種局面。唯一可以知曉的便是,這絕不是短短兩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
她驀地想起,自從自己的身份被識他破之後,他在朝中便很少做什麼,總不會是這些年他的心思一直都放在北魏與南齊身上,才會對她在朝堂之上做出的種種不予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