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朝中眾臣猜不透西南王的想法,有膽大的想去問一問攝政王的看法,卻找了一圈都不曾發現徐空月的蹤跡。
而明華殿外,徐空月站在那株臘梅樹下。不是開花的季節,滿樹蔥綠的葉片,間或夾雜幾片已經枯黃的葉片。
看到他,皎皎的步子一頓,但隨即又若無其事繼續走著。
徐空月的目光一直跟隨著她的身影,直到她走到殿門前。而後腳步忽的一轉,皎皎朝他走來。
她走得有些急了,微微喘息著,望向徐空月的目光還算平靜。
「你擔心南嶺郡王借著西南的戰事,屯兵養兵。」徐空月的目光同樣平靜,或者說,如一潭死水一般,無論多大的風浪,都難以激起半點漣漪。
皎皎呼吸一窒,隨即又若無其事起來。她努力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他是被貶至南嶺,就算揮兵北上,登入長安,也不會有人承認他。」
徐空月的目光凝在她身上,似乎看破了她所有的偽裝,「可你仍是擔心。」
皎皎輕咬著下唇,沒有出聲。
「我會幫你。」徐空月卻驀地笑了一下,「我會掃平西南的戰事,不會給趙垣熙養兵的機會。」
他笑起來的樣子,一如多年前在瓊花樹下的樣子。皎皎看得微微出神,但片刻便反應了過來。她面帶警惕,「你想做什麼?」
「我只希望你能同意設立西北都護,由程毓簡任都護一職,統領西北所有兵力。」
太/祖皇帝本是前朝藩王,推翻了前朝的統治後,才建立了大慶。太宗皇帝繼位後,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發生,便將兵權牢牢握在中央皇室手中。這些年大慶西北邊境之所以常備北魏騷/擾,很大一個原因便是邊境各地駐軍只有防守之職,而無率軍追擊之責。因此,哪怕是邊境重地,城中兵力也只夠守城所用,而無多餘的兵力反擊。
當年漠北城被奪,也正是基於此原因。漠北城被圍困,徐延將軍沒有足夠的兵力,只能一邊嚴防死守,一邊向朝廷遞交求援奏摺。
而當時大慶的兵馬大權握在曾懷遠手中,徐延將軍遲遲求不來援軍,才導致漠北城破。也正是基於此原因,徐空月才多年來始終對定國公心懷芥蒂,釀成如今這般後果。
這些年徐空月努力往上爬,並非是他愛慕權勢,最大的原因是他應承了任老將軍,會改變大慶邊境的兵力布置,讓各位守城將軍面對北魏來襲時,不再只能被動防守,而是能率軍主動出擊。
當年西北三城被奪,西北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徐空月奔赴西北之前,先前往已然卸任的任老將軍家中,在他門前跪了兩天一夜,才求得了任老將軍的全力相助。任老將軍親筆寫信給門下門生,讓他們盡全力輔佐徐空月,奪回西北三城。
也正是有了任老將軍那些門生的鼎力相助,才有了後來他的封侯拜相。
後來任老將軍逝世,徐空月便在他面前許下了這個承諾。
如今三年已過,雖然這幾年在他的布局之下,西北邊境各城已有足夠多的兵力自保,並且能在小範圍內出兵追擊敵軍,但是想要打得北魏不敢來犯,還相差甚遠。
皎皎稍稍愣了愣,隨即冷了臉色,「我不能答應。」徐空月所求比之趙垣熙上奏所請更為過分。
雖然趙垣熙的目的也是要手握重兵,但至少以目前局勢來說,在朝廷力壓之下,他除非私自屯兵,否則不能很快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但徐空月所求,就幾乎是將西北邊境所有兵力都交託在程毓簡手上。而作為重中之重的西北邊境,兵力布置已然超過大慶其餘地方。一旦這些兵力集結在一起,只要程毓簡稍有反心,西南局勢將立即重演。
她不能為了鎮壓西南戰亂,就將西北變成與西南同樣棘手的存在。
徐空月知曉她的擔憂,「我並不是要單設都護一職,在都護的基礎上,還可設置同等級的同知一職。都護手握一半兵符,同知則握有另一半兵符。」
他看著皎皎的眼神中滿是真誠與溫柔,「都護由程毓簡擔任,這些年他一直在西北各地守城,對西北最為了解。況且他在北魏軍中也有威名,由他擔任都護一職是最合適不過的。而同知一職,你可以派遣你的人前去。」
「我知道你不放心我的人,但有你的人制衡,即便是後來的都護有反心,也不會立即揮軍南下,對大慶造成莫大傷害。」
「設立都護一職,並不為了讓我的手手握西北兵權,而是為了讓他們有實力與北魏鐵騎相抗衡。你去過前線,見過戰場,你也知道每當戰事起,邊境各城疲於應對北魏的來襲,根本沒有實力乘勝追擊。」
皎皎當然見識過戰場,她十五歲時,北魏來襲,父親連上元節都沒能在家中渡過,匆匆帶兵前往前線。
彼時皎皎尚且不知天高地厚,瞞著母親偷偷前往戰場。只是中途到底被母親發現了,她派人將她追回。可皎皎就快要到前線了,她固執地不肯回來。母親沒有辦法,只好讓人給任老將軍傳信,囑託他讓皎皎隨軍出發。
可皎皎彼時一心想去前線找父親,並不想跟隨大軍出發。任老將軍無法,只得委託監軍姚晃,讓她跟隨先鋒軍趕一段路。
她帶著如雲跟隨先鋒軍趕了大半個月的路,雖然不曾親眼見識戰場的慘烈,卻也見過了屍橫遍野。
而明華殿外,徐空月站在那株臘梅樹下。不是開花的季節,滿樹蔥綠的葉片,間或夾雜幾片已經枯黃的葉片。
看到他,皎皎的步子一頓,但隨即又若無其事繼續走著。
徐空月的目光一直跟隨著她的身影,直到她走到殿門前。而後腳步忽的一轉,皎皎朝他走來。
她走得有些急了,微微喘息著,望向徐空月的目光還算平靜。
「你擔心南嶺郡王借著西南的戰事,屯兵養兵。」徐空月的目光同樣平靜,或者說,如一潭死水一般,無論多大的風浪,都難以激起半點漣漪。
皎皎呼吸一窒,隨即又若無其事起來。她努力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他是被貶至南嶺,就算揮兵北上,登入長安,也不會有人承認他。」
徐空月的目光凝在她身上,似乎看破了她所有的偽裝,「可你仍是擔心。」
皎皎輕咬著下唇,沒有出聲。
「我會幫你。」徐空月卻驀地笑了一下,「我會掃平西南的戰事,不會給趙垣熙養兵的機會。」
他笑起來的樣子,一如多年前在瓊花樹下的樣子。皎皎看得微微出神,但片刻便反應了過來。她面帶警惕,「你想做什麼?」
「我只希望你能同意設立西北都護,由程毓簡任都護一職,統領西北所有兵力。」
太/祖皇帝本是前朝藩王,推翻了前朝的統治後,才建立了大慶。太宗皇帝繼位後,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發生,便將兵權牢牢握在中央皇室手中。這些年大慶西北邊境之所以常備北魏騷/擾,很大一個原因便是邊境各地駐軍只有防守之職,而無率軍追擊之責。因此,哪怕是邊境重地,城中兵力也只夠守城所用,而無多餘的兵力反擊。
當年漠北城被奪,也正是基於此原因。漠北城被圍困,徐延將軍沒有足夠的兵力,只能一邊嚴防死守,一邊向朝廷遞交求援奏摺。
而當時大慶的兵馬大權握在曾懷遠手中,徐延將軍遲遲求不來援軍,才導致漠北城破。也正是基於此原因,徐空月才多年來始終對定國公心懷芥蒂,釀成如今這般後果。
這些年徐空月努力往上爬,並非是他愛慕權勢,最大的原因是他應承了任老將軍,會改變大慶邊境的兵力布置,讓各位守城將軍面對北魏來襲時,不再只能被動防守,而是能率軍主動出擊。
當年西北三城被奪,西北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徐空月奔赴西北之前,先前往已然卸任的任老將軍家中,在他門前跪了兩天一夜,才求得了任老將軍的全力相助。任老將軍親筆寫信給門下門生,讓他們盡全力輔佐徐空月,奪回西北三城。
也正是有了任老將軍那些門生的鼎力相助,才有了後來他的封侯拜相。
後來任老將軍逝世,徐空月便在他面前許下了這個承諾。
如今三年已過,雖然這幾年在他的布局之下,西北邊境各城已有足夠多的兵力自保,並且能在小範圍內出兵追擊敵軍,但是想要打得北魏不敢來犯,還相差甚遠。
皎皎稍稍愣了愣,隨即冷了臉色,「我不能答應。」徐空月所求比之趙垣熙上奏所請更為過分。
雖然趙垣熙的目的也是要手握重兵,但至少以目前局勢來說,在朝廷力壓之下,他除非私自屯兵,否則不能很快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但徐空月所求,就幾乎是將西北邊境所有兵力都交託在程毓簡手上。而作為重中之重的西北邊境,兵力布置已然超過大慶其餘地方。一旦這些兵力集結在一起,只要程毓簡稍有反心,西南局勢將立即重演。
她不能為了鎮壓西南戰亂,就將西北變成與西南同樣棘手的存在。
徐空月知曉她的擔憂,「我並不是要單設都護一職,在都護的基礎上,還可設置同等級的同知一職。都護手握一半兵符,同知則握有另一半兵符。」
他看著皎皎的眼神中滿是真誠與溫柔,「都護由程毓簡擔任,這些年他一直在西北各地守城,對西北最為了解。況且他在北魏軍中也有威名,由他擔任都護一職是最合適不過的。而同知一職,你可以派遣你的人前去。」
「我知道你不放心我的人,但有你的人制衡,即便是後來的都護有反心,也不會立即揮軍南下,對大慶造成莫大傷害。」
「設立都護一職,並不為了讓我的手手握西北兵權,而是為了讓他們有實力與北魏鐵騎相抗衡。你去過前線,見過戰場,你也知道每當戰事起,邊境各城疲於應對北魏的來襲,根本沒有實力乘勝追擊。」
皎皎當然見識過戰場,她十五歲時,北魏來襲,父親連上元節都沒能在家中渡過,匆匆帶兵前往前線。
彼時皎皎尚且不知天高地厚,瞞著母親偷偷前往戰場。只是中途到底被母親發現了,她派人將她追回。可皎皎就快要到前線了,她固執地不肯回來。母親沒有辦法,只好讓人給任老將軍傳信,囑託他讓皎皎隨軍出發。
可皎皎彼時一心想去前線找父親,並不想跟隨大軍出發。任老將軍無法,只得委託監軍姚晃,讓她跟隨先鋒軍趕一段路。
她帶著如雲跟隨先鋒軍趕了大半個月的路,雖然不曾親眼見識戰場的慘烈,卻也見過了屍橫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