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招了,眼下不是時候說些誇獎兒子的話,還是先干正事要緊。

  羅婆子是隔著前排的人,她又是跳又是蹦的急忙隔著人群遞給羅峻熙一塊布。

  「打開,稀飯兒啊,聽到沒有,一定要邊遊街邊舉著!」

  羅峻熙一邊躲避四面八方扔向他的鮮花,一邊匆匆打開繡布看了一眼。

  只這一眼,羅峻熙就傻了眼。

  等他再抬頭想詢問「娘,你這樣不好吧」時,羅婆子早就被擠的不見人影。

  羅婆子心想:不好啥呀?

  要不是探花服是皇上賞賜的,她都恨不得在兒子後背刺上四個大字:精忠報妻。

  省的這些丫蛋們嗷嗷叫喚覬覦她兒子,這樣會破壞家庭和諧的知道不。

  而羅峻熙不愧是最有良心的白臉郎。

  他在馬下只稍稍扭捏了一小下,然後從上了馬,真就從容地將那塊繡布打開舉了起來。

  只看,上繡了幾個大字:我是飛龍廄使的夫君。

  攤牌啦,咱是有家室的人。

  官宣啦。

  而你要是問我,既然你有CP ,請問你夫人在哪裡。

  羅峻熙:我只能告訴你,那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該怎麼和你形容呢,嘿嘿,這麼說吧,我媳婦曾點著我的鼻尖說過,我是她最甜蜜的負擔。

  與此同時,左小麥正在山邊擺出八卦陣。

  八卦是用她的鮮血畫出來的。

  畢竟不用這個畫不行的,你想啊,都探花了,山上這些動物能不精神亢奮嘛。那都恨不得排山倒海而來。

  左小麥身著棗紅色官服、黑色皂靴。

  只看她突然做出防禦姿態,對著大山凜冽喝道:「看我鎮獸神功,黯然銷魂血!」

  第三百九十二章 傳承(大結局)

  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

  在這些年裡,左家曾數次招待從老家來京的鄉親們。

  有的認識,有的甚至他們在老家那會兒本就不熟悉。

  對方上門要提起某個中間人,他們才能聯繫上對方是誰家的後輩。

  來京的理由多種多樣。

  有的是已經供出很有出息的娃,娃進京趕考來看看左家人。

  有的是家裡發生很大的難事,想讓從他們那地方走出去的最有能耐的左家人, 幫忙給拿個主意。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

  少數的才是來串門。

  像是朱家人、羅家人,或是左春生的兒子兒媳們進京才叫來玩。

  總之,甭管老家那面來的是誰,左家人都會熱情招待。

  因為他們本就是從底層上來的,深知對於某些人來講,可能一輩子只來一次京城。

  這僅有一次的記憶,可能會伴著那些人一輩子。

  或許躺在炕上快不行時還在想:「俺這輩子還進過京嘞,見過大皇宮。俺左叔當時請俺吃了啥, 走時還對俺揮了手。」

  他們不想在那些老鄉難忘的記憶中,留下瑕疵。

  這也致使那些鄉親們在回鄉後,徹頭徹尾成了左家的宣傳大使。

  他們歌頌左家不忘本。

  他們翹起大拇指誇讚:就該著左家成為鐘鳴鼎食之家,這樣的人品不發達才叫沒天理。

  並且還知道宣傳讓後代們多讀書。

  所以說,在時間這個長河中,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許多人。

  比方說,朱興昌的大兒子朱旺就是個例子。

  朱旺在成家立業後,其親弟弟,以及朱興平和朱興安的兒子進京大小事宜都是由他來安排。根本用不著朱興德這個叔叔再操心。

  朱旺常掛在嘴邊的原話:

  「當年,要不是四叔將我帶了出來,哪裡會有我的今天。

  所以弟弟們,哥也會盡所能去幫扶你們,只盼你們出息後在能力範圍內,再去拉拔家裡更多有上進心的兄弟們。只有這樣, 咱們這一大家子才會越來越興旺。

  這也是太祖在病重那段日子裡,常對四叔和我囑咐的話。」

  朱老爺子是在到京第七年去世的。

  那年, 朱興德和左小稻已有兩子兩女。

  朱老爺子彌留之際, 在最後一刻拉著朱興德的手說:「別哭, 德子,爺這一輩子有你這麼個孫兒,極為、自豪!」

  朱老爺子拼了命喊完這句話,就高興地閉上了眼睛。

  彼時朱興德剛剛調入戶部,榮任三品錢糧官。

  而在十年中,朱興德兩鬢已見了白,他愣是為朝廷硬生生培養出近二十位能征善戰的大將軍。

  如今哪一個出去,都是威名赫赫。

  這不嘛,謝岩作為虎賁營統領,正犯愁地望著新徵收上來的世家子們諷刺道:「難怪有那麼句話叫作,自古寒門出貴子,從來紈絝少偉男。一天天的,啥也不是。」

  合著他將朱興德當年罵他們的話,全撿了起來。

  弄的世家子們還在心裡直納悶,瞧謝將軍這話說的,就好像他是寒門出身似的。

  與此同時,把守朝廷最北面邊境的帶兵大將軍,也就是皇后娘娘的那位親弟弟也正在罵人道:

  「你這裡面裹著啥呢,啊?你到底是來享福的還是來保家衛國的。你還敢穿貂來,你咋不在城門外搭鋪熱炕呢。」

  「軍法處置,五十鞭。」

  畢竟當年,朱興德將軍就是這麼收拾他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