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未過不久,自如不緊不慢的踱步走到近前,後面跟著一個周醫生。
他的眼睛頗危險的眯起,“江舒,你是不是欠一個解釋。”
江舒閒適的支頷,笑眼彎彎,“解釋什麼?”
他望著江舒,嘴唇抿直,“這麼多年,我一直心有疑惑。”他仔細回想,“身為男人,為什麼你的骨架會這么小,為什麼你長得不高,我從未見你刮過鬍子,也沒有看見你明顯的喉結。”
他頓了頓,“你知道我從來不懷疑朋友,尤其是你。”
希孟聞言會意,不禁望向了江舒,勾唇冷笑,“哦?”
江舒的指輕輕在桌上彈了彈,跳過自如,去看那垂頭喪氣的周醫生,她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臉上尤是笑盈盈的。
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她向兩人做了個長揖,“不如,我們重新認識一回?鄙人江舒,生而為女……”
(二)
安三十五歲時,見到自己丈夫和秘書調情。
彼時她有兒有女,她爸爸的報社也交由丈夫掌管,她只能忍耐。
她的母親安慰她,“親愛的,要讓有錢的男人不找女人,簡直比讓他們賺更多的錢還要難!”
她的閨蜜也這樣說,“你得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家,這是女人的責任。”
是,這樣麼?
到四十歲,她的丈夫忽然去世,報社的接力棒就這樣傳到了她的手上。
她茫然無措的看著一大幫人圍攏在周圍,一邊質疑她的能力,一邊告知她應該怎麼做。
她繃著每一根神經,緊攥拳頭,總感覺下一秒,下一秒她就要奪門逃離,可她的理智讓她得牢牢的釘在椅子上,聽著周圍的“業界精英”七嘴八舌的決策報社的未來。
她就像身處懸崖,四面楚歌,她脆弱的每天失眠,在給江舒的信中寫道,“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不是很無能?”
江舒卻回給她,“安,你得堅強起來,既然你後面沒有退路,你就只能相信自己。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如嘗試去面對!”
彼時,她鼓起勇氣發號施令,面色漲紅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聲音顫抖到處變不驚,從舉棋不定到成竹在胸,她用了五年時間。
五十歲時,她初次訪問華國,在一個宴會上遇到了江舒。
江舒留了齊肩的發,上身穿著西裝,下身卻穿了一條齊膝的裙子,她驚訝的望了好久,江舒卻笑著歪了歪頭,“你很驚訝?”
安捂著嘴,“你是……”
宴會廳上響起了《一步之遙》,江舒輕柔的笑起來,將左手輕按胸前,右手朝上伸向了她,微微躬身問,“May I?”
她將手放在江舒的掌心,被半摟著滑入舞池共舞。
她們若即若離,呼吸相聞,她恍惚間像是回到了少女時期,只要凝望江舒的眼眸,心裡就漲滿了歡喜。
一舞終了,她靠在江舒的懷裡,眼淚落了下來。
(三)
連番的戰爭,使華國無數男人在戰場上死去,相應的,也空出無數工作崗位,是剩下的女人挑起了一半的擔子。
華國的女人原本從生到死都被政府安排,如今政府卻再不敢小覷女人了。
隨著女人地位的提高,傾蘭苑、挽蘭苑、生育所名存實亡,女人擁有了許多權利。
頭一件事,就是湧現了一批男女同校的學堂。
彼時百廢待興,自如急需大量人才,沒有什麼比考試更公平的選拔方法。
江舒轉了轉心思,邀請了幾位出卷老師,也即是當世名家大儒統一編撰了一套教材。
不需多加宣傳,全國大部分學堂皆認為此版教材極具權威,紛紛印發啟用。
這套教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江舒作為幕後的主編者,僅僅是提出了幾個主旨。
位於如此敏感的時期,切不要加深男女之間的矛盾。
許多事往往是這樣,上面不過簡單一句話,下面的人為求穩妥不犯錯誤,都會做些“過度”解讀。
等教材送到她的手上,男女性別的差異在教材中幾乎體現不出。
到江舒四十歲那年,華國男女出生比例恢復了正常。
(四)
江舒一直掛念的那一汪湖水,終於又滿了起來。
正是秋日,她坐在湖前的柳樹下,手上自備一盞茶,靜靜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享受拂面的暖風。
在這個時刻,素來愛笑又愛說話的她,也會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舌下含了一片茶葉,初呷微苦,慢慢回甘。
不知為何,她想到了霍宜修。
在得知他去世的那個瞬間,她好像讀懂了他。
他喜歡的一直是那個鬥志昂揚,豐沛絢爛的“江舒”,而不是困囿後宅,坐井觀天的“江舒”。
那不是她的錯,也不是他的錯。
是當時的華國容不下一個太有“個性”的女人。
她曾想過,她百般算計,究竟是想生活在怎樣一個國家?
時至今日,她可以選擇短髮或長發,她可以選擇穿裙或褲,街上亦有年輕的女人帶著女孩經過。
每個女人都不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她們對未來抱有積極的希望,並為之付出努力。
他的眼睛頗危險的眯起,“江舒,你是不是欠一個解釋。”
江舒閒適的支頷,笑眼彎彎,“解釋什麼?”
他望著江舒,嘴唇抿直,“這麼多年,我一直心有疑惑。”他仔細回想,“身為男人,為什麼你的骨架會這么小,為什麼你長得不高,我從未見你刮過鬍子,也沒有看見你明顯的喉結。”
他頓了頓,“你知道我從來不懷疑朋友,尤其是你。”
希孟聞言會意,不禁望向了江舒,勾唇冷笑,“哦?”
江舒的指輕輕在桌上彈了彈,跳過自如,去看那垂頭喪氣的周醫生,她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臉上尤是笑盈盈的。
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她向兩人做了個長揖,“不如,我們重新認識一回?鄙人江舒,生而為女……”
(二)
安三十五歲時,見到自己丈夫和秘書調情。
彼時她有兒有女,她爸爸的報社也交由丈夫掌管,她只能忍耐。
她的母親安慰她,“親愛的,要讓有錢的男人不找女人,簡直比讓他們賺更多的錢還要難!”
她的閨蜜也這樣說,“你得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家,這是女人的責任。”
是,這樣麼?
到四十歲,她的丈夫忽然去世,報社的接力棒就這樣傳到了她的手上。
她茫然無措的看著一大幫人圍攏在周圍,一邊質疑她的能力,一邊告知她應該怎麼做。
她繃著每一根神經,緊攥拳頭,總感覺下一秒,下一秒她就要奪門逃離,可她的理智讓她得牢牢的釘在椅子上,聽著周圍的“業界精英”七嘴八舌的決策報社的未來。
她就像身處懸崖,四面楚歌,她脆弱的每天失眠,在給江舒的信中寫道,“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不是很無能?”
江舒卻回給她,“安,你得堅強起來,既然你後面沒有退路,你就只能相信自己。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如嘗試去面對!”
彼時,她鼓起勇氣發號施令,面色漲紅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聲音顫抖到處變不驚,從舉棋不定到成竹在胸,她用了五年時間。
五十歲時,她初次訪問華國,在一個宴會上遇到了江舒。
江舒留了齊肩的發,上身穿著西裝,下身卻穿了一條齊膝的裙子,她驚訝的望了好久,江舒卻笑著歪了歪頭,“你很驚訝?”
安捂著嘴,“你是……”
宴會廳上響起了《一步之遙》,江舒輕柔的笑起來,將左手輕按胸前,右手朝上伸向了她,微微躬身問,“May I?”
她將手放在江舒的掌心,被半摟著滑入舞池共舞。
她們若即若離,呼吸相聞,她恍惚間像是回到了少女時期,只要凝望江舒的眼眸,心裡就漲滿了歡喜。
一舞終了,她靠在江舒的懷裡,眼淚落了下來。
(三)
連番的戰爭,使華國無數男人在戰場上死去,相應的,也空出無數工作崗位,是剩下的女人挑起了一半的擔子。
華國的女人原本從生到死都被政府安排,如今政府卻再不敢小覷女人了。
隨著女人地位的提高,傾蘭苑、挽蘭苑、生育所名存實亡,女人擁有了許多權利。
頭一件事,就是湧現了一批男女同校的學堂。
彼時百廢待興,自如急需大量人才,沒有什麼比考試更公平的選拔方法。
江舒轉了轉心思,邀請了幾位出卷老師,也即是當世名家大儒統一編撰了一套教材。
不需多加宣傳,全國大部分學堂皆認為此版教材極具權威,紛紛印發啟用。
這套教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江舒作為幕後的主編者,僅僅是提出了幾個主旨。
位於如此敏感的時期,切不要加深男女之間的矛盾。
許多事往往是這樣,上面不過簡單一句話,下面的人為求穩妥不犯錯誤,都會做些“過度”解讀。
等教材送到她的手上,男女性別的差異在教材中幾乎體現不出。
到江舒四十歲那年,華國男女出生比例恢復了正常。
(四)
江舒一直掛念的那一汪湖水,終於又滿了起來。
正是秋日,她坐在湖前的柳樹下,手上自備一盞茶,靜靜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享受拂面的暖風。
在這個時刻,素來愛笑又愛說話的她,也會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舌下含了一片茶葉,初呷微苦,慢慢回甘。
不知為何,她想到了霍宜修。
在得知他去世的那個瞬間,她好像讀懂了他。
他喜歡的一直是那個鬥志昂揚,豐沛絢爛的“江舒”,而不是困囿後宅,坐井觀天的“江舒”。
那不是她的錯,也不是他的錯。
是當時的華國容不下一個太有“個性”的女人。
她曾想過,她百般算計,究竟是想生活在怎樣一個國家?
時至今日,她可以選擇短髮或長發,她可以選擇穿裙或褲,街上亦有年輕的女人帶著女孩經過。
每個女人都不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她們對未來抱有積極的希望,並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