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有旗幟鮮明支持總統聲討霍明徵的,亦有反對總統消極抵抗,竟對扶桑如此軟和的。
一時間國內議論紛紛,無數學者在報紙上掀起罵戰。
在此期間,江舒又成功邀請了數個學者成為長期供稿人,文章多針砭時弊,對戰況分析也入木三分,在文化圈中更是風頭無兩。
江舒倒並不安心止步於此,她想了想,去街上晃了圈,隨便找了一個混混,給他遞了點引見費,“小兄弟,我想見見莫漢笙莫大哥,你能幫我引見一下嗎?”
混混掏了掏耳朵,笑嘻嘻的又伸出手,“你要見莫大哥,這點錢可不夠!”
她心中嘆了句,有道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小混混這麼不知足,真是可惡!
她只好又拿了點錢出來,小混混才領著她去見莫漢笙。
莫漢笙穿著一身練功服,剛和人餵完招,坐下沒一會兒,就有人說要找他。
“讓人進來。”
江舒一進門,他便上下打量,見她面龐圓潤,眼眉飛揚,笑容十分可親,但就是不認識啊。
“你認識我?”
她當初那副鬼樣子,他能認出來也是有鬼了。
不過她向來秉承“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莫漢笙雖曾受命要拿她,卻對她的印象頗為不錯。
她正要說自己是希孟,卻又擰眉思索。
莫漢笙路子廣,譚緒蒙之前召了希孟回京,恐怕有很大機率知情,她要是再稱希孟,只怕不妙。
她這才作揖,“小弟曾化名譚希孟,和莫大哥談過心,不知莫大哥還記得我嗎?”
“是你?”莫漢笙起了興趣,“你真名叫什麼?”
“我是江舒。”
作者有話要說:
“朋友”的N種用法
第33章 32
莫漢笙一想到自己當初被個半大小子耍弄, 心裡就不太舒坦。
又覺得這小子小小年紀就知道算計人,心下不喜,當下面色不變, 揚聲哦了一聲, 食指點了點桌面, 身邊的人自發替他上茶。
他掀開茶蓋,懶洋洋的問了句, “你有什麼事?”
江舒見他態度,就知道不好。
她想了想,連忙道歉, “莫大哥, 有句俗話是‘仗義每多屠狗輩’,我雖和你認識時間不長,也覺得你講義氣、重感情, 當初我和你推心置腹, 訴的苦也不全是謊話。
是!我在身份上的確向你撒了謊,你要惱我也是應該。
這要是換作是我, 我也生氣啊。
可當時我若實話實說, 告訴你我就是江舒, 恐怕就沒好果子吃了。”
她語氣誠懇,“莫大哥,小弟正是覺得你是個可交的朋友, 才腆著臉過來找你, 我心中還認你做大哥,不知大哥心裡, 還認不認我做弟弟呢?”
莫漢笙嘴角一翹,合上茶蓋, “不愧是讀書人,巧言善辯!”只是表情已不如剛才那麼緊繃,“我也不和你彎彎繞繞,無事不登三寶殿,你來找我作甚?”
說罷,他指了指旁邊的座位,“坐吧。”
危機解除,江舒輕快落座,笑眯眯的說,“我知大哥混跡江湖這麼久,應該有很多門路,我有一件事,想請大哥幫忙。”
莫漢笙一時大奇,“不會是讓我做些髒事吧?”比如殺人越貨。
她哈哈一笑,趕忙擺手,“怎麼會,我哪有什麼髒事。”
她來找莫漢笙,是想藉助其社會影響力。
儘管她做了一些努力,但華國的文盲數量還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報紙寫得再好,也有高門檻,仿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看不懂啊!
雖然現在出現了廣播,但因為其高昂的價格,擁有的人還是少數。
在這個情況下,她要是想傳達信息,就得往市井的路子找,比如——茶館。
茶館的收費低廉,人人都可以進去聽一會,在她看來,倒是理想的場所。
她想花一筆錢,每天固定時分,讓茶館的說書人講一講她報紙上的新聞,譬如最近東北淪陷,譬如扶桑軍隊如何險惡。
只要在家鄉有了一定成效,再推廣到全國也就是一眨眼的事了。
她當然可以一個個去說服茶館和說書人,但顯然,找到混跡市井的莫漢笙處理會更有效率。
莫漢笙聽了她的想法,疑惑道,“我實在想不通,你做這些做什麼?”
江舒望了望窗外,“莫大哥,我之前聽聞扶桑宣布和我國開戰,心驚膽戰的一路南下,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她輕笑了聲,“一片太平,太平的好像我們不在戰時。就連現在,你看外面的人,哪個記得?”
她站起來,一臉肅容,“我的朋友一時意氣去投軍了,我只要想到同他一樣的軍人還在前線上揮灑鮮血,而平民無知無覺的享受這太平景像,不做些什麼,實在坐立難安。”
莫漢笙聽她說完,微微一愣,隨即失笑,“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你和你朋友都有這般心胸,我比不上,現在我叫你一聲大哥也值當了。”
江舒嘻嘻一笑,“這我可不敢啊。”
還有一個目的,她並沒有說。
平民往往是混沌、安於現狀的,她想時刻敲響警鐘,將當世大儒學者的言論用更為通俗的方法傳播,也算是另類的傳道解惑,用以逐步開放民智,以期進入下一步計劃。
一時間國內議論紛紛,無數學者在報紙上掀起罵戰。
在此期間,江舒又成功邀請了數個學者成為長期供稿人,文章多針砭時弊,對戰況分析也入木三分,在文化圈中更是風頭無兩。
江舒倒並不安心止步於此,她想了想,去街上晃了圈,隨便找了一個混混,給他遞了點引見費,“小兄弟,我想見見莫漢笙莫大哥,你能幫我引見一下嗎?”
混混掏了掏耳朵,笑嘻嘻的又伸出手,“你要見莫大哥,這點錢可不夠!”
她心中嘆了句,有道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小混混這麼不知足,真是可惡!
她只好又拿了點錢出來,小混混才領著她去見莫漢笙。
莫漢笙穿著一身練功服,剛和人餵完招,坐下沒一會兒,就有人說要找他。
“讓人進來。”
江舒一進門,他便上下打量,見她面龐圓潤,眼眉飛揚,笑容十分可親,但就是不認識啊。
“你認識我?”
她當初那副鬼樣子,他能認出來也是有鬼了。
不過她向來秉承“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莫漢笙雖曾受命要拿她,卻對她的印象頗為不錯。
她正要說自己是希孟,卻又擰眉思索。
莫漢笙路子廣,譚緒蒙之前召了希孟回京,恐怕有很大機率知情,她要是再稱希孟,只怕不妙。
她這才作揖,“小弟曾化名譚希孟,和莫大哥談過心,不知莫大哥還記得我嗎?”
“是你?”莫漢笙起了興趣,“你真名叫什麼?”
“我是江舒。”
作者有話要說:
“朋友”的N種用法
第33章 32
莫漢笙一想到自己當初被個半大小子耍弄, 心裡就不太舒坦。
又覺得這小子小小年紀就知道算計人,心下不喜,當下面色不變, 揚聲哦了一聲, 食指點了點桌面, 身邊的人自發替他上茶。
他掀開茶蓋,懶洋洋的問了句, “你有什麼事?”
江舒見他態度,就知道不好。
她想了想,連忙道歉, “莫大哥, 有句俗話是‘仗義每多屠狗輩’,我雖和你認識時間不長,也覺得你講義氣、重感情, 當初我和你推心置腹, 訴的苦也不全是謊話。
是!我在身份上的確向你撒了謊,你要惱我也是應該。
這要是換作是我, 我也生氣啊。
可當時我若實話實說, 告訴你我就是江舒, 恐怕就沒好果子吃了。”
她語氣誠懇,“莫大哥,小弟正是覺得你是個可交的朋友, 才腆著臉過來找你, 我心中還認你做大哥,不知大哥心裡, 還認不認我做弟弟呢?”
莫漢笙嘴角一翹,合上茶蓋, “不愧是讀書人,巧言善辯!”只是表情已不如剛才那麼緊繃,“我也不和你彎彎繞繞,無事不登三寶殿,你來找我作甚?”
說罷,他指了指旁邊的座位,“坐吧。”
危機解除,江舒輕快落座,笑眯眯的說,“我知大哥混跡江湖這麼久,應該有很多門路,我有一件事,想請大哥幫忙。”
莫漢笙一時大奇,“不會是讓我做些髒事吧?”比如殺人越貨。
她哈哈一笑,趕忙擺手,“怎麼會,我哪有什麼髒事。”
她來找莫漢笙,是想藉助其社會影響力。
儘管她做了一些努力,但華國的文盲數量還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報紙寫得再好,也有高門檻,仿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看不懂啊!
雖然現在出現了廣播,但因為其高昂的價格,擁有的人還是少數。
在這個情況下,她要是想傳達信息,就得往市井的路子找,比如——茶館。
茶館的收費低廉,人人都可以進去聽一會,在她看來,倒是理想的場所。
她想花一筆錢,每天固定時分,讓茶館的說書人講一講她報紙上的新聞,譬如最近東北淪陷,譬如扶桑軍隊如何險惡。
只要在家鄉有了一定成效,再推廣到全國也就是一眨眼的事了。
她當然可以一個個去說服茶館和說書人,但顯然,找到混跡市井的莫漢笙處理會更有效率。
莫漢笙聽了她的想法,疑惑道,“我實在想不通,你做這些做什麼?”
江舒望了望窗外,“莫大哥,我之前聽聞扶桑宣布和我國開戰,心驚膽戰的一路南下,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她輕笑了聲,“一片太平,太平的好像我們不在戰時。就連現在,你看外面的人,哪個記得?”
她站起來,一臉肅容,“我的朋友一時意氣去投軍了,我只要想到同他一樣的軍人還在前線上揮灑鮮血,而平民無知無覺的享受這太平景像,不做些什麼,實在坐立難安。”
莫漢笙聽她說完,微微一愣,隨即失笑,“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你和你朋友都有這般心胸,我比不上,現在我叫你一聲大哥也值當了。”
江舒嘻嘻一笑,“這我可不敢啊。”
還有一個目的,她並沒有說。
平民往往是混沌、安於現狀的,她想時刻敲響警鐘,將當世大儒學者的言論用更為通俗的方法傳播,也算是另類的傳道解惑,用以逐步開放民智,以期進入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