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一家是蘇鴻良的同窗之子,家境算不上太好,在靠近京郊的光門胡同置辦一處二進的宅子,家境稍稍貧寒些,同窗任禮部主事,七品的小官,好在說合的是家裡的嫡幼子。公子現下已經中了舉人,明年春兒就科考,前途倒還好,就是家裡貧寒了些。對方家裡也不在乎嫡庶,說大戶人家的女兒,無論嫡庶,教養指定差不了。

  馮氏亦挑花眼,不知擇取哪家好,馮氏把身邊適齡的公子哥都篩選了一遍,結果不容樂觀,男子雖然成婚晚些,但到了十七八歲,基本都已經定下,或者有了合適的人家,湘蓮是庶出,挑選各方面皆合適的更不易。

  這三家的夫人馮氏都聊過幾嘴,她帶著湘蓮出去應酬,夫人們見湘蓮落落大方,長相又端正美麗,反正是給庶子娶親,面子上過的去也便可,加上蘇家算是半個皇家的姻親,更是沒有不歡喜的。

  馮氏把這三家說給老夫人聽,蘇老夫人常年誦經念佛,整個人仿佛沾染了一絲仙氣兒。

  她緩緩說道:」也是難為你,這三家都不錯,條件相當,倒不一定要門第高,我瞧著除了五軍都督府的不合適,其他兩家都不錯,湘蓮也是你的女兒,你跟良兒自己個兒做主,我這土埋半截的老太太就不跟著摻和啦。「

  蘇老夫人幫她剔除一家,馮氏省心大半,老夫人畢竟從小長在京城,誰家的情形明明白白,她說五軍都督府內宅太亂,嫁進去操心,馮氏就把那家放下不提。

  蘇鴻良下衙後來到後院正房,馮氏親手遞上一碗熱茶,讓老爺拿主意。蘇鴻良更傾向禮部主事的幼子,雖說家境一般,但前程是靠男人自己掙的,靠著家裡總不是長久之計,再者那個孩子他是見過幾面的,溫文有禮,也是有抱負的,配給他家湘蓮不會虧。

  馮氏最多不過是比照一下家世,既然蘇鴻良見過本人還大加讚許,想必是不錯的,事關湘蓮自己的親事,雖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得問問她的意見。

  馮氏尋個時間,把湘蓮叫過來,兩家的情況擺出來說了一番,屋子裡就她們母女二人,沒有別人,省的女兒家的害羞。

  湘蓮低著頭,羞紅的臉上浮上一抹紅暈,低聲道:「我相信老爺太太,全憑父母做主。」

  馮氏點點頭,又讓人喚來了韓姨娘。小姐的婚事不需要知會姨娘,韓姨娘在蘇家也算勤勤懇懇,老實低調,馮氏還是給她這個臉面,溫聲道: 「咱們湘蓮如今也不小了,我和老爺給她尋了門親事,說出來給姨娘聽聽。」

  韓姨娘受寵若驚,屁股從椅墊上欠起來道:「辛苦太太操勞。」

  韓姨娘面上欣喜,可心裡不不算太心甜,最近太太張羅湘蓮的婚事她是曉得的,她一個姨娘不好插手,期待著給湘蓮找一個家世好的,也好替她揚眉吐氣,好歹是蘇家的女兒,總不會嫁的太差。

  馮氏挑選的幾個人家她可是都聽說了,她最中意的是都督僉事的兒子,庶出也不要緊,人家可是正二品的大官,她家湘蓮如果嫁進去,那可真是有福。

  就這麼好的一戶人家,太太竟然都不選,找了一個八品小官的嫡子,再是嫡子又如何,那般貧寒,湘蓮嫁進去就得受苦。

  韓姨娘也不敢埋怨,太太可是正室,她抱怨兩句,萬一太太記恨,只怕湘蓮連這門親事都撈不著。

  韓姨娘母女出門,湘蓮感嘆:」咱們家太太真是個好人,我的親事用心勞力。「韓姨娘想說點什麼,張張嘴沒開口。

  禮部主事姓李,馮氏透露了風聲,那邊就找了媒婆上門提親,不過是走個過場,問名合八字,卜婚的吉兆傳到蘇府,媒人替男方送來一把木梳、兩節頭繩、幾尺鞋布,女方這邊回了一雙手工百蠟底血鞋、一方手帕。選了一個好日子送來彩禮,到這一步基本塵埃落定。

  湘蓮雖然早就及笄,不過成親也不急,反正男方公子還得科舉,待明年成親也不遲,免得分心。馮氏也想多留湘蓮一年,做姑娘的日子最幸福,她們這些小姐感受不深,馮氏可深諳其中的不同。

  蘇鴻良跟李主事相識多年,知根知底,對方是一個純厚之人,想必兒子也不會太差。

  既然雙方皆是滿意,就早早定下來,省得生出變數,再者蘇鴻良看好那家的公子,萬一沒走這形式,明年及第後悔了親,那就得不償失。

  湘雪的親事馮氏也在掌眼,不過她也就是篩選出幾家,讓老爺做主,省得都以為她坑害庶女。

  那日湘玉過來找重嘉玩兒,馮氏盯著湘玉瞧,心想湘玉還差兩年及笄,一般人家的女兒,婚事也開始留意上了,這次馮氏才發現,京城裡的好姑娘好公子,可一般早早就全定下了,身邊的人都是拐著彎的親戚,有合適的全惦記上。

  馮氏去跟蘇鴻良商議,要不要留意湘玉的親事,蘇鴻良搖搖頭道:「玉姐兒的先緩緩再說,如果不是兩個女兒年紀到了,再拖就成老姑娘,就連湘蓮湘雪的親事,我也想緩一緩。好在玉姐兒小,再等上三四年也無妨,等時局穩定再說。」

  馮氏雖是後宅婦人,但從蘇鴻良的話中也嗅出一絲的不尋常:「老爺的意思是……」

  蘇鴻良嘆口氣:「聖上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說不準什麼時候,京城就要變天了。」

  湘玉還是幾日後才知道湘蓮定親的喜事,她消息如此滯後,忍不住埋怨道:「我不知道就算了,你們幾個竟然一點風聲都沒聽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