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居然這麼快就和好了?
瑩雲瞠目結舌,連擺筷的動作都慢了幾拍。
還是蘇太后看不下眼,叩了叩几案,她才回過了神,即刻垂首請罪。
「不怪你,」蘇太后清冷素淡的臉上也帶了幾分笑意,「他們倆無緣無故地鬧了一通,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任是誰,都要大吃一驚。」
她說這話的時候沒有刻意壓住聲。
分明就是故意調侃蘇瑤和慕衍的,
慕衍尚好,他如今已不需再掩飾自己,再加之養氣功夫極好,溫和一笑,亦或是面無表情,任是誰,也不能輕易窺探這位年少天子的心緒。
這也是朝堂中人懼怕他的原因之一,無他,不過是不知深淺而已。
蘇瑤卻是有些經不得的,聽了這話,耳根就微微熱了起來,孩子氣地跟姑母說道了幾句。
老實說,她也有些暈暈乎乎的。
慕衍耐心跟她解釋許久,說自己昨夜回來過,又兼這些時日,見她總掛心兩位兄長吃了味,朝中諸事繁忙,才會不知不覺地冷了她幾日。
她的氣惱就沒了九成。
要說全信,倒也未必。
出於某種直覺,蘇瑤心裡總有些毛毛的。
這說辭到底有些淺顯了,內中應該還有些別的緣故。
但是被慕衍溫聲細語地一哄,她就有些把持不住,唇畔露出個笑影兒,自然就不好再裝作生氣的模樣。
說到底,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偶爾鬧鬧彆扭,是很尋常的事,也就是他們兩人鮮少因為瑣事紅臉,才會顯得一驚一乍的。
這些念頭在蘇瑤的腦中過了下,很快就消散無蹤。
她以為此事過去了,卻還不知在慕衍心裡,此事還遠遠未曾了結。
他要的,遠比蘇瑤想的還要多。
他在朝堂上有條不紊地安排著。
思政殿又閉緊過幾次殿門,西州洛京之間又來回過不知多少信使,朝臣們面色凝重地進出大昭宮,私底下來訪同僚……
等到芙蓉池畔的柳樹被秋末的風薅去最後一片焦黃的細葉,塵埃落定的消息才終於傳到蘇瑤的耳中。
彼時,蘇瑤正在焦頭爛額地理清幾絲色澤極為相似的繡線,面前還擱著只未曾完工的香囊,聽了這消息,秀氣好看的眉都皺成了一團。
「什麼?六郎要御駕西征?還是要去西州?」
令人吃驚的消息仿佛一聲霹靂炸響在她的耳邊。
她不敢置信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月枝囁喏著,也是驚駭得不行,「晨間朝會時,陛下才下的詔,金口玉言,此事已經是定了。聽說……聽說兵部發文,已經開始押運糧草,整裝大軍了呢。」
蘇瑤愣住好一會兒。
第一反應便是要去找慕衍問個清楚。
但這會兒,朝會都還沒有散呢,她心裡亂亂的,扶著桌站起身,就要去尋蘇太后。
流霜馬上將熏籠上的雲絲披風取下,追上去替自家縣主披好。
鳳儀宮正殿裡,被慕衍以季候漸冷,搬遷不易的藉口,暫且留住的蘇太后正在作畫,瑩雲正在一旁伺候筆墨。
紙面上,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遼闊遠空里是高飛遠去,再無留意的鴻雁,山腳孤城外,有行人坐吹羌管,仿若畫中含音。
蘇瑤的視線落在畫上,一瞬間就明白了,姑母怕是早已知情,且是極為贊同的。
她眼前有些發黑,不知是為慕衍突如其來的決定,還是為著居然只有她一人不知情的訝異震驚。
蘇太后招手把侄女領到身邊來,「阿瑤,你瞧,這是我數十年前,去西州所見的場景,如何?」
平心而論,畫中壯麗氣魄,著實是蘇瑤生於繁華風流的洛京,從不曾見過的。
她動了動唇,用前人詩詞誇讚幾句,頗有些心不在焉。
「怎麼,你不贊同六郎去西州?」蘇太后挑眉問道。
蘇瑤並不意外姑母什麼都知道。
她搖了搖頭,自然而然道,「六郎定是與朝臣商討許久才做下的決定,自然有他們的一番道理,我自然是信他的。」
話一出口,少女的眼神立時就清澈幾分。
對啊,她應該相信慕衍的。
蘇瑤眨了眨眼,她方才是被突如其來的消息震到了心神,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話本里,父兄因邊境有變而喪命,才會茫然地來找姑母。
但是,既然慕衍要西征,定會帶上精銳大軍,也就是說,父兄許是就要因此機緣巧合,脫離話本命運。
這不是好事麼,她怎麼先亂了陣腳。
蘇太后看著小娘子神色變來變去,覺得有趣,饒有興致地問道,「那你來找姑母做什麼?」
蘇瑤晃了晃腦袋,雲鬢垂落的流蘇就垂落在青絲間。
她在袖中掰著手指算來算去,又想到話本里,父兄戰死沙場後,西州的爛攤子的確是暴君收拾好的,心裡就生出幾分期待來。
這麼看,六郎去西州,分明是百利無害的。
阿耶和兄長一定都不會重蹈話本里的覆轍。
女郎慌慌張張地來,又噙著笑雀躍離去,看得瑩雲傻了眼。
她磨著墨,疑惑道,「縣主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是不想讓陛下去西州,還是……」
蘇太后看得分明。
她如今無事一身輕,心緒越發平和,擱了筆,淨了手,才含著笑道,「阿瑤哪裡是不想讓六郎去,只怕今晚等六郎回來,就要纏著他一起去。」
瑩雲瞠目結舌,連擺筷的動作都慢了幾拍。
還是蘇太后看不下眼,叩了叩几案,她才回過了神,即刻垂首請罪。
「不怪你,」蘇太后清冷素淡的臉上也帶了幾分笑意,「他們倆無緣無故地鬧了一通,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任是誰,都要大吃一驚。」
她說這話的時候沒有刻意壓住聲。
分明就是故意調侃蘇瑤和慕衍的,
慕衍尚好,他如今已不需再掩飾自己,再加之養氣功夫極好,溫和一笑,亦或是面無表情,任是誰,也不能輕易窺探這位年少天子的心緒。
這也是朝堂中人懼怕他的原因之一,無他,不過是不知深淺而已。
蘇瑤卻是有些經不得的,聽了這話,耳根就微微熱了起來,孩子氣地跟姑母說道了幾句。
老實說,她也有些暈暈乎乎的。
慕衍耐心跟她解釋許久,說自己昨夜回來過,又兼這些時日,見她總掛心兩位兄長吃了味,朝中諸事繁忙,才會不知不覺地冷了她幾日。
她的氣惱就沒了九成。
要說全信,倒也未必。
出於某種直覺,蘇瑤心裡總有些毛毛的。
這說辭到底有些淺顯了,內中應該還有些別的緣故。
但是被慕衍溫聲細語地一哄,她就有些把持不住,唇畔露出個笑影兒,自然就不好再裝作生氣的模樣。
說到底,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偶爾鬧鬧彆扭,是很尋常的事,也就是他們兩人鮮少因為瑣事紅臉,才會顯得一驚一乍的。
這些念頭在蘇瑤的腦中過了下,很快就消散無蹤。
她以為此事過去了,卻還不知在慕衍心裡,此事還遠遠未曾了結。
他要的,遠比蘇瑤想的還要多。
他在朝堂上有條不紊地安排著。
思政殿又閉緊過幾次殿門,西州洛京之間又來回過不知多少信使,朝臣們面色凝重地進出大昭宮,私底下來訪同僚……
等到芙蓉池畔的柳樹被秋末的風薅去最後一片焦黃的細葉,塵埃落定的消息才終於傳到蘇瑤的耳中。
彼時,蘇瑤正在焦頭爛額地理清幾絲色澤極為相似的繡線,面前還擱著只未曾完工的香囊,聽了這消息,秀氣好看的眉都皺成了一團。
「什麼?六郎要御駕西征?還是要去西州?」
令人吃驚的消息仿佛一聲霹靂炸響在她的耳邊。
她不敢置信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月枝囁喏著,也是驚駭得不行,「晨間朝會時,陛下才下的詔,金口玉言,此事已經是定了。聽說……聽說兵部發文,已經開始押運糧草,整裝大軍了呢。」
蘇瑤愣住好一會兒。
第一反應便是要去找慕衍問個清楚。
但這會兒,朝會都還沒有散呢,她心裡亂亂的,扶著桌站起身,就要去尋蘇太后。
流霜馬上將熏籠上的雲絲披風取下,追上去替自家縣主披好。
鳳儀宮正殿裡,被慕衍以季候漸冷,搬遷不易的藉口,暫且留住的蘇太后正在作畫,瑩雲正在一旁伺候筆墨。
紙面上,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遼闊遠空里是高飛遠去,再無留意的鴻雁,山腳孤城外,有行人坐吹羌管,仿若畫中含音。
蘇瑤的視線落在畫上,一瞬間就明白了,姑母怕是早已知情,且是極為贊同的。
她眼前有些發黑,不知是為慕衍突如其來的決定,還是為著居然只有她一人不知情的訝異震驚。
蘇太后招手把侄女領到身邊來,「阿瑤,你瞧,這是我數十年前,去西州所見的場景,如何?」
平心而論,畫中壯麗氣魄,著實是蘇瑤生於繁華風流的洛京,從不曾見過的。
她動了動唇,用前人詩詞誇讚幾句,頗有些心不在焉。
「怎麼,你不贊同六郎去西州?」蘇太后挑眉問道。
蘇瑤並不意外姑母什麼都知道。
她搖了搖頭,自然而然道,「六郎定是與朝臣商討許久才做下的決定,自然有他們的一番道理,我自然是信他的。」
話一出口,少女的眼神立時就清澈幾分。
對啊,她應該相信慕衍的。
蘇瑤眨了眨眼,她方才是被突如其來的消息震到了心神,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話本里,父兄因邊境有變而喪命,才會茫然地來找姑母。
但是,既然慕衍要西征,定會帶上精銳大軍,也就是說,父兄許是就要因此機緣巧合,脫離話本命運。
這不是好事麼,她怎麼先亂了陣腳。
蘇太后看著小娘子神色變來變去,覺得有趣,饒有興致地問道,「那你來找姑母做什麼?」
蘇瑤晃了晃腦袋,雲鬢垂落的流蘇就垂落在青絲間。
她在袖中掰著手指算來算去,又想到話本里,父兄戰死沙場後,西州的爛攤子的確是暴君收拾好的,心裡就生出幾分期待來。
這麼看,六郎去西州,分明是百利無害的。
阿耶和兄長一定都不會重蹈話本里的覆轍。
女郎慌慌張張地來,又噙著笑雀躍離去,看得瑩雲傻了眼。
她磨著墨,疑惑道,「縣主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是不想讓陛下去西州,還是……」
蘇太后看得分明。
她如今無事一身輕,心緒越發平和,擱了筆,淨了手,才含著笑道,「阿瑤哪裡是不想讓六郎去,只怕今晚等六郎回來,就要纏著他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