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想到三五天就有人來暗殺自己,謝相迎心頭更為不爽。好在卓螢寸步不離的跟著,讓他安全感十足。除卻這個,攝政王的日子簡直如神仙一般,不像那謝家公子,還要卑躬屈膝地輔佐小皇帝。

  「什麼人?」宮門外有人攔住了馬車。

  卓螢掀開帘子,上去沖那侍衛喝道:「大膽,這是攝政王的馬車!」

  那人愣了一愣,不遠處提著刀走過來的領頭侍衛忙拱手道歉:「臣該死,他是新來的,還請攝政王和螢姑娘開恩。」

  宮牆裡外,即便是卓螢,也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卓螢見那侍衛態度不錯,也就沒再說什麼,只放了帘子讓阿召駕車進宮。

  謝相迎見卓螢抱著彎刀在車中閉目養神,忽然有些理解長樂宮裡那一對母子的心境。

  只怕攝政王與其黨羽一日未死,他二人便永不得長樂。

  馬車晃的人心裡難受,謝相迎昨日在烈日下跪了好半天,休息一夜仍未緩過來。要不是下車時阿召扶了一把,謝相迎險些跪在長街上。

  好不容易走完長街,又要上無數個台階往崇明大殿去。這宮裡頭修這麼些個台階也不知是不是為了累死上朝的官員。

  謝相迎扶著腿,遇到路過的官員,還要挺直身子來回應他們的招呼。

  一聲又一聲的「攝政王」響在耳畔,讓上朝之路格外漫長。

  「恭迎攝政王。」

  即便是進殿門後,也還是有人打招呼。

  「同迎,同迎。」

  到最後謝相迎也不知道自己口中回的是什麼。

  人剛站定,禮監的人開始敲鐘,拉高調子嚷著「上朝」二字。

  小皇帝帶著太后往龍椅的方向去。

  凌琅今年剛剛九歲,腦袋上的冠冕比頭還要大,垂下來的珠子,幾乎把整個臉擋住。

  太后端坐在坐在龍椅旁的位子上。

  這攝政王這麼厲害,卻沒在皇帝旁邊給自己弄張龍椅,這讓謝相迎有些驚訝。

  他看滿殿的人只是站著沒什麼動靜,率先拱了手喊道:「吾皇聖安。」

  身後的人這才跟著拉長了調子喊。

  尊卑有序算是被這幫朝臣弄明白了。面具後的眉挑了挑眉,謝相迎直了身子,開始聽幾個大臣「有本啟奏」。

  朝中瑣事多,除卻天災人禍,就是銀錢貨幣之事。

  近日關外無戰事,倒是有不少喜事。

  「東陵國送銀五萬,金十萬,帛三萬匹,珍寶不計其數,修書想與我北齊結親。眼下北齊大局初定,和親之事,事關社稷。還請太后陛下聖裁,屬意公主和親。」

  說話是的是曾經的國舅爺沈為川。

  沈為川一表人才,風流儒雅,年近四十的人,還如三十來歲般英姿。音聲更是和緩有力,洋洋盈耳,叫謝相迎也忍不住側目去看。

  作者有話要說:

  來了

  第03章 我敢保證攝政王府出個皇后

  北齊曾經是快要統一天下的大國,凌琅的皇爺爺稱帝,各國無有不服。和親之事從那會兒就有,算是大國施恩。如今北齊的境況大不如前,此事便需慎重考慮。

  沈為川說的大局初定不假,但卻沒定到哪裡,前些年外有胡人攻打,內有藩王奪嫡,弄得四下里民不聊生,整個北齊風雨飄搖。北齊早已是他國口中虎視眈眈的肥肉,一直到攝政王不情不願地保小皇帝登基,才有了這看似安定的局面。

  此時和親等同於與東陵國結盟,這對北齊來說是一件好事。只是先帝子嗣微薄,膝下僅有三位公主,小公主只有七歲,長公主凌樂是嫡皇后所生,已與兩位駙馬和離。剩下的便只有太后的親生女兒凌薔,年方二八,待字閨中,正相事宜。

  東陵國國力正盛,與從前的北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要拉攏東陵國壯大北齊勢力,隨便選個宗室女子必然不成,合適的人只有二公主一個,謝相迎看沈為川口中的聖裁也不過是面上的意思,過過場子。

  「不知攝政王心中屬意何人。」

  太后一開口,便將滿朝文武的目光,引向還在神遊的謝相迎身上。

  和親的人選只有太后的女兒凌薔一個,謝相迎估摸著自己要是先說出口,必定要引火燒身讓太后記恨。

  雖說這攝政王行事本就乖張,他可還想多活些時日。

  謝相迎思忖片刻,問沈為川道:「不知那東陵國的太子可有屬意之人。」

  沈為川的眸光微斂,鄭聲道:「信中未提及,臣也不知。過些日子東陵太子會隨使者到訪,太后與攝政王心中所惑或有可解。」

  三個人說話有來有往,最該說話的小皇帝卻一言未發。

  一直到散朝,小皇帝說過的話,也不過是「退朝」二字。

  謝相迎看著自己未來的小徒弟,突然覺得這小這人小小年紀,就坐在滿是人的大殿上聽正事,實在有些可憐。他這麼大的時候,還在翻牆打彈弓玩兒呢。

  「如此,且待東陵太子到來,再行裁斷,退朝吧。」

  太后冷冷發了話,攝政王對此事無異議,滿朝文武這才挨個兒出了崇明大殿。

  謝相迎臨走時,看了一眼撐著手從龍椅上跳下來的小皇帝一眼。

  不知是不是錯覺,他總覺得這小孩兒雖然一言未發,但從一上朝就在盯著自己,奇了怪了。

  人剛走到漢白玉石頭堆的台階上,身後沈為川喚了一聲「攝政王留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