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頁
不僅僅交好是復,陳泰還與諸曹夏侯的第二代,以及賈詡之子賈穆、鍾繇之子鍾毓、荀彧之子荀惲、侄荀閎等人套上了近乎。因為是勛「慧眼識才」,認定這孩子必為國家棟樑,命是復加意籠絡,談過幾次後,是復也不裝了,竟將很多私密事亦以告之。陳泰當時嚇了一大跳,心說人都道是無咎一紈絝耳,才具不如其父多矣,誰想到全是假象——彼待我至誠,我若不獻以心,必為其所害也!驚悚無奈之下,就此扭扭捏捏地上了是復的賊船。
是復甚至還在陳府中多次與盧洪密會,全都不避陳泰。主要原因,就在於陳泰年紀輕,不大為人所注意,但他頗有內秀,交際圈很廣,可為己所用也。
所以謀劃給崔琰等人挖坑以後,是復就特意去找到陳泰,威脅說,你爹將來很可能受崔季珪的連累,你必須未雨綢繆才是啊。陳泰沉吟良久,最終問道:「阿兄欲泰如何辦耶?」想讓我做些什麼,你明說吧。
是復淡淡一笑:「何平叔已入秘書矣,聞與玄伯莫逆,然否?」陳泰趕緊分辯:「為昔平叔受先帝寶愛,欲其進言,使家父復歸,乃曲與委蛇耳,何言莫逆?」其實我跟他真沒什麼交情。
是復一撇嘴:「曩者卿欲用平叔,乃與相交,今不用而舍,此豈朋友之道耶?」過去覺得用得著,你就跟他打交道,如今覺得用不上了,就不理人家,玄伯啊,你這樣做可不好啊——「盍往訪之?」
是復要陳泰再次接近何晏,假裝為其謀劃,勸說何晏向崔琰進言,更變舊政。這就是他的大致計劃,一則散布謠言,造成士大夫普遍不滿舊政的假象,二則通過陳泰去遊說何晏,給崔琰支昏招。其實相關「天下人苦其政久矣,今秘書既得用事,若不能撥亂反正,逮諸葛孔明等列位宰相,恐事難成」之類的諫言,以及其後四條新政的草擬,幾乎全出陳泰的挑唆——何平叔又哪有此等心計和才能?
甚至對於計劃的詳細步驟,為了保密考慮,是復全都沒有插手,他深信陳泰只要腦洞全開,必能建此奇功。
所以今天陳泰匆匆來找是復,是復還略略有些埋怨,心說這計劃才剛開始啊,你有必要來向我匯報嗎?陳泰告之何晏獻計,隔絕山陽公主和太皇太后卞氏,可惜崔琰沒聽他的。是復不禁跺足道:「若彼肯聽,吾事協矣!」
陳泰說哥哥你錯了——「若崔季珪果聽何平叔,兄其危矣!」
首先聲明,這主意不是我給何晏出的,是他自己開的腦洞。你乍一琢磨,此舉甚為不智,形同政變,又無法維持太長的時間,一旦太皇太后醒悟過來,必然震怒,下令深究,崔琰他們就是一個死字。然而若真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只須隔絕數日,就可以先剝奪你的中領軍之位——「兄因乃父病,不視事久矣,若詔奪兵,中書亦無以駁也。」
不光光是你啊,夏侯柱國也病著哪,其子夏侯充為了侍奉老爹,同樣三天兩頭請事假。我要是崔琰,就先隔絕太皇太后,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奪取你們二人的兵權,隨即利用手中的兵力直接發動政變,囚禁柱國、輔國、太宰等,並取你首級,到那時候,變政還不是想怎麼變就怎麼變嗎?
是復聞言,悚然而驚,可是細細一想,卻又笑了:「玄伯特誆我耳……」首先來說,皇帝未必會不顧朝局動盪,也不擔心政移權臣,而由著崔琰他們胡作非為;其次,崔季珪必須明確他如今最大的敵手是我,才可能被迫鋌而走險哪——我自認為偽裝得還不錯吧。如今我爹病重,看看不起,我又是個紈絝子弟,他有必要冒險發動政變嗎?
但是陳泰提醒是復:「人心不可測也。天子之欲,孰知之耶?崔季珪雖愚,楊德祖卻智。兄之計欲成,為令公尚在也,若真不諱,其誰可制之?」
你如今搞的這一切,都是狐假虎威,而一旦你爹真掛了,此前種種謀劃,都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沒人再能領袖外朝啦。你爹一日不死,外朝諸臣便尚有一線期盼,還能謹守最後的陣地,但凡是令公不在了,必然人心離散,甚至徹底的分崩離析,任由崔琰他們胡作妄為。
你說吧,除了你爹,還有誰能鎮得住場子?諸曹夏侯都是武夫,太宰曹德就是個老透明,賈文和閉門自守,劉子揚為故漢苗裔,他要避嫌,鍾元常是合格的官僚,卻不懂政治鬥爭……是家的大旗,靠阿兄你,或者諸葛孔明、司馬仲達,如今還都扛不起來啊。
所以我勸你,要不然就暫收野心,韜光養晦,等將來自己的實力足夠與崔琰他們相拮抗了再動手;要不然就趕緊發動,別再拖了,時間拖長了誰都料不準會出什麼妖蛾子。況且——「若彼徐徐變政,或可忍也,今兄促其急變,國家必亂。此豈令公之所望者耶?」
是復一攤雙手,說那怎麼辦,計劃已經發動了,我不可能半途收手。而至於立刻動手——「其政初頒,尚未觸眾怒也,如何可成?」
陳泰說哥哥你不是玩弄人心的老手嘛,此前到處散布謠言,你這能量之大連我都嚇了一大跳,既有此等法寶在手,你還怕崔琰不犯眾怒嗎?
二人商議許久,陳泰這才辭去,返回家中。陳群洗漱已畢,正待安臥,聽說兒子回來了,就命人把陳泰喚來,好生教訓——這大晚上的,你不在家裡讀書,究竟跑哪兒野去了?
陳泰跪在父親面前,恭敬地回答道:「昏時何平叔召飲……」
是復甚至還在陳府中多次與盧洪密會,全都不避陳泰。主要原因,就在於陳泰年紀輕,不大為人所注意,但他頗有內秀,交際圈很廣,可為己所用也。
所以謀劃給崔琰等人挖坑以後,是復就特意去找到陳泰,威脅說,你爹將來很可能受崔季珪的連累,你必須未雨綢繆才是啊。陳泰沉吟良久,最終問道:「阿兄欲泰如何辦耶?」想讓我做些什麼,你明說吧。
是復淡淡一笑:「何平叔已入秘書矣,聞與玄伯莫逆,然否?」陳泰趕緊分辯:「為昔平叔受先帝寶愛,欲其進言,使家父復歸,乃曲與委蛇耳,何言莫逆?」其實我跟他真沒什麼交情。
是復一撇嘴:「曩者卿欲用平叔,乃與相交,今不用而舍,此豈朋友之道耶?」過去覺得用得著,你就跟他打交道,如今覺得用不上了,就不理人家,玄伯啊,你這樣做可不好啊——「盍往訪之?」
是復要陳泰再次接近何晏,假裝為其謀劃,勸說何晏向崔琰進言,更變舊政。這就是他的大致計劃,一則散布謠言,造成士大夫普遍不滿舊政的假象,二則通過陳泰去遊說何晏,給崔琰支昏招。其實相關「天下人苦其政久矣,今秘書既得用事,若不能撥亂反正,逮諸葛孔明等列位宰相,恐事難成」之類的諫言,以及其後四條新政的草擬,幾乎全出陳泰的挑唆——何平叔又哪有此等心計和才能?
甚至對於計劃的詳細步驟,為了保密考慮,是復全都沒有插手,他深信陳泰只要腦洞全開,必能建此奇功。
所以今天陳泰匆匆來找是復,是復還略略有些埋怨,心說這計劃才剛開始啊,你有必要來向我匯報嗎?陳泰告之何晏獻計,隔絕山陽公主和太皇太后卞氏,可惜崔琰沒聽他的。是復不禁跺足道:「若彼肯聽,吾事協矣!」
陳泰說哥哥你錯了——「若崔季珪果聽何平叔,兄其危矣!」
首先聲明,這主意不是我給何晏出的,是他自己開的腦洞。你乍一琢磨,此舉甚為不智,形同政變,又無法維持太長的時間,一旦太皇太后醒悟過來,必然震怒,下令深究,崔琰他們就是一個死字。然而若真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只須隔絕數日,就可以先剝奪你的中領軍之位——「兄因乃父病,不視事久矣,若詔奪兵,中書亦無以駁也。」
不光光是你啊,夏侯柱國也病著哪,其子夏侯充為了侍奉老爹,同樣三天兩頭請事假。我要是崔琰,就先隔絕太皇太后,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奪取你們二人的兵權,隨即利用手中的兵力直接發動政變,囚禁柱國、輔國、太宰等,並取你首級,到那時候,變政還不是想怎麼變就怎麼變嗎?
是復聞言,悚然而驚,可是細細一想,卻又笑了:「玄伯特誆我耳……」首先來說,皇帝未必會不顧朝局動盪,也不擔心政移權臣,而由著崔琰他們胡作非為;其次,崔季珪必須明確他如今最大的敵手是我,才可能被迫鋌而走險哪——我自認為偽裝得還不錯吧。如今我爹病重,看看不起,我又是個紈絝子弟,他有必要冒險發動政變嗎?
但是陳泰提醒是復:「人心不可測也。天子之欲,孰知之耶?崔季珪雖愚,楊德祖卻智。兄之計欲成,為令公尚在也,若真不諱,其誰可制之?」
你如今搞的這一切,都是狐假虎威,而一旦你爹真掛了,此前種種謀劃,都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沒人再能領袖外朝啦。你爹一日不死,外朝諸臣便尚有一線期盼,還能謹守最後的陣地,但凡是令公不在了,必然人心離散,甚至徹底的分崩離析,任由崔琰他們胡作妄為。
你說吧,除了你爹,還有誰能鎮得住場子?諸曹夏侯都是武夫,太宰曹德就是個老透明,賈文和閉門自守,劉子揚為故漢苗裔,他要避嫌,鍾元常是合格的官僚,卻不懂政治鬥爭……是家的大旗,靠阿兄你,或者諸葛孔明、司馬仲達,如今還都扛不起來啊。
所以我勸你,要不然就暫收野心,韜光養晦,等將來自己的實力足夠與崔琰他們相拮抗了再動手;要不然就趕緊發動,別再拖了,時間拖長了誰都料不準會出什麼妖蛾子。況且——「若彼徐徐變政,或可忍也,今兄促其急變,國家必亂。此豈令公之所望者耶?」
是復一攤雙手,說那怎麼辦,計劃已經發動了,我不可能半途收手。而至於立刻動手——「其政初頒,尚未觸眾怒也,如何可成?」
陳泰說哥哥你不是玩弄人心的老手嘛,此前到處散布謠言,你這能量之大連我都嚇了一大跳,既有此等法寶在手,你還怕崔琰不犯眾怒嗎?
二人商議許久,陳泰這才辭去,返回家中。陳群洗漱已畢,正待安臥,聽說兒子回來了,就命人把陳泰喚來,好生教訓——這大晚上的,你不在家裡讀書,究竟跑哪兒野去了?
陳泰跪在父親面前,恭敬地回答道:「昏時何平叔召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