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曹昂口中的小妹是皇后曹氏,有個皇后是曹家的人還真是方便,連這麼機密的事情都能探聽的到。我問道:「是什麼人為皇帝出的主意?想什麼時候改?官制更改後想任用那些人嗎?你那個妹夫又想如何安排他的岳父?」
曹昂道:「出主意的人還沒查清楚,但已經有些眉目。更改官制的時間也沒有明確,不過想來是有人已經居中串聯,就等家父歸朝後於朝議之時提出來,而家父應該沒有什麼好的反對理由。官員人選也沒有定,皇帝的膽子還沒有大到敢饒過家父就把官員的名單定下來的地步。關於家父的安排……皇帝的意思似乎是御前軍議委員會副委員長。」
「副委員長?」曹昂的確成熟了。一連串的問題他雖然因為情報太少而回答的很是籠統,但還是讓我比較滿意地,不過這個皇帝安排曹操做御前軍議委員會的副委員長,難道皇帝自己想當這個委員長嗎?我疑惑地問道:「皇帝想讓哪個擔任委員長?」
曹昂道:「袁紹!」
高明!實在是高明啊!
袁紹有大將軍頭銜,讓他來擔任這個委員長的確是名正言順;曹操和袁紹不合,而袁紹來攻許都打的卻是滅國賊清君側的旗號。讓兩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人來相互牽制更符合皇帝的利益;而且若是全盤照搬司空議事院和司空軍委會的模式,按照目前軍政分離的模式,曹操就面臨著在軍權和政權上必須進行選擇的難題。若是選軍權,那太好了!你曹操在前方打仗,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在曹操占領的區域內任命官員安插親信。打仗靠的是錢糧,將錢糧控制住了。那麼軍隊自然就控制到了皇帝的手中;若是選擇政權,那就更好了!等皇帝將軍權弄到手後,第一個要死的人絕對是曹操。
這個漢獻帝我以前還真是小看他了,現在再想想,我們的這位萬歲爺絕對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在被董卓扶上皇位後,歷經戰亂最後雖然把皇帝的寶座給弄沒了。但看看為他義無返顧甘心赴死的那些大臣們,除了漢室四百年積累的人望外,漢獻帝的個人魅力和政治頭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從長安跟隨他東逃的官員有上百人,一路之上為掩護皇帝而死的高官有數十人,若非那些心懷漢室的大臣們從劉協身上看到了自漢光武帝劉秀後再次中興漢王朝的希望,絕對不會如此的。
這次更改官制絕對是皇帝在衣帶詔失敗後又一次企圖將權利收回到皇室手中的一種嘗試,而且在時機的掌握上也是恰倒好處。剛剛在官渡擊敗袁紹的曹操雖然如日中天,但潛伏在背後的危機也不在少數。袁紹之敗除了戰略上的失策和戰術上錯誤外,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袁紹並沒有發動全部的力量,而曹操則已經是傾力而為了。在袁紹那裡實行的還是部曲制。而袁紹的長子袁潭還有外甥高幹都沒有領兵前來助威,這兩個人手中的兵力加在一起雖然比不上袁紹,但也相差不多。
可以這麼說,袁紹的官渡之敗雖然傷了筋骨,但還不至於一蹶不振。加以時日仍會是曹操的心腹之患;而南方的孫權已經快立穩腳根了,劉備和劉表也讓人放心不下,所以曹操的當務之急是趁袁紹實力受損的時候拿下翼州,進而圖謀整個北方。而目前許都最需要的就是政局的穩定,皇帝選擇這個時候進行官制改革,是在逼迫曹操必須交還一部分權利出來和皇帝進行一場交易。
不能否認皇帝雖然是個厲害的人物。但我臆測他還想不出這麼高明的主意。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有這樣的軍事眼光和政治眼光為皇帝謀劃了這件事情呢?只可惜這個人雖然眼光獨到,但卻怎麼也不知道好面子的袁紹遭此大敗後。心費受損最多還有七、八個月的活頭了。袁紹一死,他的三個兒子互相攻伐使得袁氏一族再無和曹操爭雄的實力了。
不知不覺間車子已經停了下來,曹昂推了推我說道:「師傅,到您府上了。」
我從沉思中清醒過來,看著熟悉的家門說道:「一會不是還有天子的賜宴嗎?怎麼跑到這裡了?」
曹昂笑道:「師傅不是最討厭那樣的場合了嗎,所以我已經向父親為師傅告了假。說您身體不適,還是父親讓我送您回來修養的。」
我有些溺愛的排了排這個徒弟的頭後笑著說:「乖!一會讓你師娘給你弄些密糖吃!」
曹昂臉色大變道:「還是留給師弟吃吧!」
發現曹昂突然變成這個樣子,讓我有點莫名其妙。但離家數月,家門就在面前也顧不上去想曹昂為什麼會這樣,我下了車就想往裡走。
「師傅!」曹昂在後面說道:「我就不進去了,免的打擾師傅和師娘久別重逢。」
這小子是怎麼了?也好!雖是老夫老妻相見,但熟語說:小別勝新婚。沒這小子在旁邊當電燈炮我實在是求之不得,就說道:「也好!主公蒙天子賜宴,你這大公子不在旁邊很是不妥。」
說完後我轉身剛要走,曹昂又叫道:「師傅!」
我再次問道:「還有事嗎?」
曹昂道:「弟子適才說的那件事情該如何稟告於家父?」
招手將曹昂叫到身邊我低聲說道:「該怎麼報就怎麼報!子修!別忘了,你是大公子!但也要記住!你還只是大公子!」
曹昂猛的一抬頭,然後抱拳躬身施禮道:「子弟知道了!謝師傅指點!」
曹昂道:「出主意的人還沒查清楚,但已經有些眉目。更改官制的時間也沒有明確,不過想來是有人已經居中串聯,就等家父歸朝後於朝議之時提出來,而家父應該沒有什麼好的反對理由。官員人選也沒有定,皇帝的膽子還沒有大到敢饒過家父就把官員的名單定下來的地步。關於家父的安排……皇帝的意思似乎是御前軍議委員會副委員長。」
「副委員長?」曹昂的確成熟了。一連串的問題他雖然因為情報太少而回答的很是籠統,但還是讓我比較滿意地,不過這個皇帝安排曹操做御前軍議委員會的副委員長,難道皇帝自己想當這個委員長嗎?我疑惑地問道:「皇帝想讓哪個擔任委員長?」
曹昂道:「袁紹!」
高明!實在是高明啊!
袁紹有大將軍頭銜,讓他來擔任這個委員長的確是名正言順;曹操和袁紹不合,而袁紹來攻許都打的卻是滅國賊清君側的旗號。讓兩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人來相互牽制更符合皇帝的利益;而且若是全盤照搬司空議事院和司空軍委會的模式,按照目前軍政分離的模式,曹操就面臨著在軍權和政權上必須進行選擇的難題。若是選軍權,那太好了!你曹操在前方打仗,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在曹操占領的區域內任命官員安插親信。打仗靠的是錢糧,將錢糧控制住了。那麼軍隊自然就控制到了皇帝的手中;若是選擇政權,那就更好了!等皇帝將軍權弄到手後,第一個要死的人絕對是曹操。
這個漢獻帝我以前還真是小看他了,現在再想想,我們的這位萬歲爺絕對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在被董卓扶上皇位後,歷經戰亂最後雖然把皇帝的寶座給弄沒了。但看看為他義無返顧甘心赴死的那些大臣們,除了漢室四百年積累的人望外,漢獻帝的個人魅力和政治頭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從長安跟隨他東逃的官員有上百人,一路之上為掩護皇帝而死的高官有數十人,若非那些心懷漢室的大臣們從劉協身上看到了自漢光武帝劉秀後再次中興漢王朝的希望,絕對不會如此的。
這次更改官制絕對是皇帝在衣帶詔失敗後又一次企圖將權利收回到皇室手中的一種嘗試,而且在時機的掌握上也是恰倒好處。剛剛在官渡擊敗袁紹的曹操雖然如日中天,但潛伏在背後的危機也不在少數。袁紹之敗除了戰略上的失策和戰術上錯誤外,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袁紹並沒有發動全部的力量,而曹操則已經是傾力而為了。在袁紹那裡實行的還是部曲制。而袁紹的長子袁潭還有外甥高幹都沒有領兵前來助威,這兩個人手中的兵力加在一起雖然比不上袁紹,但也相差不多。
可以這麼說,袁紹的官渡之敗雖然傷了筋骨,但還不至於一蹶不振。加以時日仍會是曹操的心腹之患;而南方的孫權已經快立穩腳根了,劉備和劉表也讓人放心不下,所以曹操的當務之急是趁袁紹實力受損的時候拿下翼州,進而圖謀整個北方。而目前許都最需要的就是政局的穩定,皇帝選擇這個時候進行官制改革,是在逼迫曹操必須交還一部分權利出來和皇帝進行一場交易。
不能否認皇帝雖然是個厲害的人物。但我臆測他還想不出這麼高明的主意。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有這樣的軍事眼光和政治眼光為皇帝謀劃了這件事情呢?只可惜這個人雖然眼光獨到,但卻怎麼也不知道好面子的袁紹遭此大敗後。心費受損最多還有七、八個月的活頭了。袁紹一死,他的三個兒子互相攻伐使得袁氏一族再無和曹操爭雄的實力了。
不知不覺間車子已經停了下來,曹昂推了推我說道:「師傅,到您府上了。」
我從沉思中清醒過來,看著熟悉的家門說道:「一會不是還有天子的賜宴嗎?怎麼跑到這裡了?」
曹昂笑道:「師傅不是最討厭那樣的場合了嗎,所以我已經向父親為師傅告了假。說您身體不適,還是父親讓我送您回來修養的。」
我有些溺愛的排了排這個徒弟的頭後笑著說:「乖!一會讓你師娘給你弄些密糖吃!」
曹昂臉色大變道:「還是留給師弟吃吧!」
發現曹昂突然變成這個樣子,讓我有點莫名其妙。但離家數月,家門就在面前也顧不上去想曹昂為什麼會這樣,我下了車就想往裡走。
「師傅!」曹昂在後面說道:「我就不進去了,免的打擾師傅和師娘久別重逢。」
這小子是怎麼了?也好!雖是老夫老妻相見,但熟語說:小別勝新婚。沒這小子在旁邊當電燈炮我實在是求之不得,就說道:「也好!主公蒙天子賜宴,你這大公子不在旁邊很是不妥。」
說完後我轉身剛要走,曹昂又叫道:「師傅!」
我再次問道:「還有事嗎?」
曹昂道:「弟子適才說的那件事情該如何稟告於家父?」
招手將曹昂叫到身邊我低聲說道:「該怎麼報就怎麼報!子修!別忘了,你是大公子!但也要記住!你還只是大公子!」
曹昂猛的一抬頭,然後抱拳躬身施禮道:「子弟知道了!謝師傅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