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白起攻下郢都城後,先是領著秦軍在城中隨意走了一圈,隨即才離開回咸陽城去復命。
在回咸陽城的路上,王齕就跟在他身旁,不時偷偷張望。
“王將軍可是有話要說?”白起早便注意到了王齕的目光,便開口道。
“白將軍這一次為何沒有對郢都城中百姓動手?”
白起知道這不僅是王齕的疑惑,也是眾人的疑惑。“之前我坑殺趙軍,不過是因為他們是將士。男子漢保家衛國,要麼揚名四方,要麼戰死沙場。可郢都城中的百姓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我若對他們動手,毀掉的並非我一人之名,而是秦國之名。”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後,眾人紛紛認同的點頭。
只是王齕不明白,原本衝動的白起,幾時變成了會為秦國聲名考慮的人了。
白起想起了臨行前,韓非對他所說的話:“將軍此去攻打楚國,若是攻下郢都城,切莫對城中百姓動手。”
“為何?”
“百姓們都是無辜的,他們想要的只是和平的度過一生。既然秦國已經足夠強大,可以護他們一生,在楚國或是在秦國對他們而言並無分別。”
“可我若不殺他們,難道就不會有人伺機報復嗎?”
“將軍的顧慮我理解,可你若當真對郢都百姓動手,傳到諸侯各國之中,他們便會覺得不管投靠秦國或是奮力抵抗,最後結果都只有一死。”
白起聽了韓非的話,總算是明白了過來:“你的意思是若我對楚國無辜的百姓動手,諸侯各國便會團結起來,以死相抗,到時候秦國要對付起來便困難多了。”
韓非:“不錯。”
白起:“可你作為韓國公子,若是不告訴我這些,讓諸侯國之間聯合起來,豈非對你更加有利?”
韓非:“我想要的從來不是戰爭,若是能夠因為我的提議,少去許多傷亡,於我而言便是利了。”
******
楚國戰敗的消息很快便在諸侯國中傳遍,而此時宋玉、林清婉和屈原已經抵達了揚州數日。
在來揚州前林清婉便已經寫信給了莫愁,算著日子莫愁便到城門口去迎接他們。
他們到揚州的時候已經臨近六月,初夏的天氣日漸炎熱,揚州城外的柳樹已經翠綠翠綠。
“莫愁,你還好嗎?”馬車到了揚州的城門外,林清婉從馬車上下來,第一眼便看見了不遠處迎上前來的莫愁。
莫愁在她面前轉了一圈,笑道:“我很好,多虧了你還有宋大人。”
“對了,忘記給你介紹,這位是子淵的老師屈原。”兩人說話間,宋玉已經將屈原扶下了馬車,走到了兩人身前。
莫愁看了一眼屈原,隨即恭敬道:“久聞屈大人大名,王郎也時常掛在嘴邊,今日得見,實屬榮幸。”
屈原也是禮貌一笑,算是回應。
“莫愁,我們剛到揚州,不如就由你帶我們四處看看吧。”
聽林清婉這麼提議,莫愁這才回過神來,應道:“好。”
說起來這一次宋玉和屈原是來接替王鑲歌在揚州的位子,而她之前一直陪伴王鑲歌左右,對揚州也算熟悉,正好可以帶他們熟悉一下環境。
四人一同上了街,莫愁非要請他們吃飯,說為他們接風洗塵,三人也不好推辭,便應了下來。
菜上齊後,莫愁忽然想起了什麼,輕輕拉了拉林清婉的衣袖,低聲道:“婉兒,之前王上說要年後納你為妃,如今雖說先王薨逝,你這麼走了,楚王會不會……”
不等她說完,林清婉已經知道她在擔心什麼。之前她也曾經有過同樣的顧慮,可是宋玉說不會就一定不會。
如今秦楚交戰,楚國大敗,熊完將都城遷至壽春,忙著休養生息都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這揚州偏遠之地,他們的危機也算是暫時解除了吧。
至於以後會怎麼樣,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
“不用擔心,倒是你,如今楚軍在邊關吃了敗仗,楚國損失了十幾座城池,楚王召見王將軍和上官將軍商議戰事,也不知道何時戰爭才能停下。”林清婉說著皺了皺眉,他們之前好不容易才將莫愁和王鑲歌湊到一起,如今王鑲歌率軍征戰,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王郎一向以保家衛國為己任,若我強行將他捆在身邊,他便無法做真正的自己了。”莫愁知道王鑲歌此去戰場,凶多吉少,隨時面臨著生命的危險,或許哪一天他們便會變成天人永隔。可她不想做阻礙他志向的障礙,他要征戰沙場,她便在他身後陪著他。
“王將軍有莫愁姑娘這樣的紅顏知己,定然十分欣慰。”一直未曾說話的宋玉,忽然開口了。
林清婉看了身旁的宋玉一眼,恍惚間想起了在陵陽城的那個晚上。
男子漢志在四方,或許對王鑲歌而言,戰死沙場也比苟活於世要強上數百倍。
這或許便是身在亂世之中,所謂英雄的家國情懷吧。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能換來無數百姓平和安寧的日子。
******
“王上,秦王已經召白起和王齕回國了。”壽春王城內,有探子來報。
在回咸陽城的路上,王齕就跟在他身旁,不時偷偷張望。
“王將軍可是有話要說?”白起早便注意到了王齕的目光,便開口道。
“白將軍這一次為何沒有對郢都城中百姓動手?”
白起知道這不僅是王齕的疑惑,也是眾人的疑惑。“之前我坑殺趙軍,不過是因為他們是將士。男子漢保家衛國,要麼揚名四方,要麼戰死沙場。可郢都城中的百姓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我若對他們動手,毀掉的並非我一人之名,而是秦國之名。”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後,眾人紛紛認同的點頭。
只是王齕不明白,原本衝動的白起,幾時變成了會為秦國聲名考慮的人了。
白起想起了臨行前,韓非對他所說的話:“將軍此去攻打楚國,若是攻下郢都城,切莫對城中百姓動手。”
“為何?”
“百姓們都是無辜的,他們想要的只是和平的度過一生。既然秦國已經足夠強大,可以護他們一生,在楚國或是在秦國對他們而言並無分別。”
“可我若不殺他們,難道就不會有人伺機報復嗎?”
“將軍的顧慮我理解,可你若當真對郢都百姓動手,傳到諸侯各國之中,他們便會覺得不管投靠秦國或是奮力抵抗,最後結果都只有一死。”
白起聽了韓非的話,總算是明白了過來:“你的意思是若我對楚國無辜的百姓動手,諸侯各國便會團結起來,以死相抗,到時候秦國要對付起來便困難多了。”
韓非:“不錯。”
白起:“可你作為韓國公子,若是不告訴我這些,讓諸侯國之間聯合起來,豈非對你更加有利?”
韓非:“我想要的從來不是戰爭,若是能夠因為我的提議,少去許多傷亡,於我而言便是利了。”
******
楚國戰敗的消息很快便在諸侯國中傳遍,而此時宋玉、林清婉和屈原已經抵達了揚州數日。
在來揚州前林清婉便已經寫信給了莫愁,算著日子莫愁便到城門口去迎接他們。
他們到揚州的時候已經臨近六月,初夏的天氣日漸炎熱,揚州城外的柳樹已經翠綠翠綠。
“莫愁,你還好嗎?”馬車到了揚州的城門外,林清婉從馬車上下來,第一眼便看見了不遠處迎上前來的莫愁。
莫愁在她面前轉了一圈,笑道:“我很好,多虧了你還有宋大人。”
“對了,忘記給你介紹,這位是子淵的老師屈原。”兩人說話間,宋玉已經將屈原扶下了馬車,走到了兩人身前。
莫愁看了一眼屈原,隨即恭敬道:“久聞屈大人大名,王郎也時常掛在嘴邊,今日得見,實屬榮幸。”
屈原也是禮貌一笑,算是回應。
“莫愁,我們剛到揚州,不如就由你帶我們四處看看吧。”
聽林清婉這麼提議,莫愁這才回過神來,應道:“好。”
說起來這一次宋玉和屈原是來接替王鑲歌在揚州的位子,而她之前一直陪伴王鑲歌左右,對揚州也算熟悉,正好可以帶他們熟悉一下環境。
四人一同上了街,莫愁非要請他們吃飯,說為他們接風洗塵,三人也不好推辭,便應了下來。
菜上齊後,莫愁忽然想起了什麼,輕輕拉了拉林清婉的衣袖,低聲道:“婉兒,之前王上說要年後納你為妃,如今雖說先王薨逝,你這麼走了,楚王會不會……”
不等她說完,林清婉已經知道她在擔心什麼。之前她也曾經有過同樣的顧慮,可是宋玉說不會就一定不會。
如今秦楚交戰,楚國大敗,熊完將都城遷至壽春,忙著休養生息都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這揚州偏遠之地,他們的危機也算是暫時解除了吧。
至於以後會怎麼樣,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
“不用擔心,倒是你,如今楚軍在邊關吃了敗仗,楚國損失了十幾座城池,楚王召見王將軍和上官將軍商議戰事,也不知道何時戰爭才能停下。”林清婉說著皺了皺眉,他們之前好不容易才將莫愁和王鑲歌湊到一起,如今王鑲歌率軍征戰,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王郎一向以保家衛國為己任,若我強行將他捆在身邊,他便無法做真正的自己了。”莫愁知道王鑲歌此去戰場,凶多吉少,隨時面臨著生命的危險,或許哪一天他們便會變成天人永隔。可她不想做阻礙他志向的障礙,他要征戰沙場,她便在他身後陪著他。
“王將軍有莫愁姑娘這樣的紅顏知己,定然十分欣慰。”一直未曾說話的宋玉,忽然開口了。
林清婉看了身旁的宋玉一眼,恍惚間想起了在陵陽城的那個晚上。
男子漢志在四方,或許對王鑲歌而言,戰死沙場也比苟活於世要強上數百倍。
這或許便是身在亂世之中,所謂英雄的家國情懷吧。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能換來無數百姓平和安寧的日子。
******
“王上,秦王已經召白起和王齕回國了。”壽春王城內,有探子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