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上次收到宋玉的信箋已經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算算日子,宋玉也該來信了。
果然,他到驛站的時候,遠遠地驛卒便對著他招了招手,將信箋遞給了他。
韓非拆開信箋,粗略的看了一遍,眉頭微皺,半晌才舒展開來。
昨日咸陽城便傳來了楚國王上熊橫薨逝的消息,如今楚國太子在秦國為質,楚國沒有君王主持大局,正是各國攻打楚國的絕佳時機。
這一點他能想到,各國君王自然也能想到,而秦國國君嬴稷自然也想得到。
宋玉信上說楚王熊橫派人夜襲屈原府邸,失敗之後便借著揚州無人駐守的理由,將宋玉和屈原派去了揚州。
看樣子楚王原本是打算在太子回國繼位之前,為他清除楚國內部的障礙。
以他的立場而言,他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任何不對。不過可惜的是,他的命不夠長。
如果他能夠多活一段時間,哪怕只是幾個月,或許一切又不同了。
如今宋玉和屈原被貶去揚州,楚國沒有君王主持大局,即便日後熊完回了國,他想要再次對付宋玉和屈原卻也師出無名了。
韓非邊想著已經走回了將軍府的門前,他還沒有進門,便聽見門內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隨即大門便‘嘩’的一聲打開了。
白起走了出來,看見韓非就站在門前先是一愣,隨即道:“韓公子你回來的正好,王上召見我們即刻入宮,說有要事商議。”
韓非小心翼翼將手中信箋收好,隨即對著白起點了點頭,兩人一同進了宮。
他們到後殿的時候,殿外已經有不少官員在等候了。
李斯、呂不韋還有王齕都在,還有一個無比熟悉的面孔——荀子。
韓非朝荀子走近了幾步,恭敬作揖:“老師。”
荀子點了點頭算是回應,李斯眼角的餘光瞥見了師生兩人的互動,唇角撇了撇,雖然沒有說話,心中卻有些不爽。
按理說其他人出現在後殿是理所應當,畢竟包括他在內他們都是秦國的臣子,而韓非是韓國的公子,荀子是趙國的臣子,秦國商議大事卻有別國的人參與,難免讓人心中有些不舒服。
“都進來吧。”殿內傳出了嬴稷的聲音,眾位大臣便應聲踏進了殿內。
“參見王上。”
“都起來吧。”
嬴稷將桌上的奏章放到一旁,抬眼看向面前的大臣們緩緩開口了:“楚王薨逝的消息,想必諸位愛卿都聽說了吧?”
眾臣紛紛點頭附和,嬴稷又道:“如今楚國太子正在咸陽城中,諸位愛卿有何見解?”
呂不韋最先站出來:“王上,臣以為應當放楚國太子回郢都繼承王位。”
嬴稷瞥了他一眼,聽到他繼續說:“如今楚國王上忽然薨逝,楚國無人主持局面,若王上此時將太子送回郢都,楚國上下定會感激王上之恩。當然送太子回去,也要有條件。”
他這麼解釋之後,不少人跟著附和。
“有人有其他意見嗎?”嬴稷看看面前的大臣,突然對著斜前方一笑:“不知荀卿有何見解?”
荀子原本正暗自感嘆呂不韋的心思,沒想到秦王會突然叫道自己,半晌才應道:“呂大人的方法自然不錯,可對秦國國威怕是有損。”
秦國之前已經打了楚國個措手不及,楚國無奈之下以太子為質求和,如今楚王薨逝,秦國不但不趁人之危,反而將太子送回都城,這怎麼看都不像是強秦的做法。
“韓公子你覺得呢?”嬴稷早便知道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如今李斯跟在呂不韋身邊,他十分想看看韓非和李斯之間的較量。
“我同老師的意見一致,如今楚國沒有君王,楚國太子定會想法設法逃回國去,若想取得利益最大化,何不故意讓熊完逃回都城,這樣秦國便有了再次攻打楚國的理由。”
嬴稷早在第一次見到韓非的時候,便知道他能猜出別人的心思。
將楚國太子送回郢都,秦國自然會受到楚國上下的感謝,可他並不需要這種虛無的感謝。
他要的是秦國疆土的擴展,要的是一統天下,千年萬年之後,歷史上也會有秦國這個濃重的筆墨落下。
到那時候,誰又會在乎當時各國對秦國是感激還是痛恨?
******
從殿上走出來後,呂不韋和李斯氣沖沖的走了。
韓非和荀子走在最後面,韓非猶豫了片刻還是忍不住開口了:“老師。”
荀子應聲停下了腳步,轉頭看他:“不必說了,我知道你想說什麼。”
韓非還是繼續說道:“老師一向不主張各國爭鬥,以和平為主,今日為何卻站在我這一邊?”
荀子勾了勾嘴角:“我不是站在誰的一邊,我站的從來都是對趙國有利的一邊。”
如今想要和平,只有聯合其他諸侯國合力抗衡秦國。
強秦的野心已經無法阻止,他來秦國也並從未想過可以靠自己的遊說讓秦王停止戰爭。
剛才殿上呂不韋的提議對秦國自是大好,秦楚或許會重新交好,這麼一來想要聯合六國抗秦的謀略便無法進行。
他只不過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了一個對日後更為有利的一方罷了。
果然,他到驛站的時候,遠遠地驛卒便對著他招了招手,將信箋遞給了他。
韓非拆開信箋,粗略的看了一遍,眉頭微皺,半晌才舒展開來。
昨日咸陽城便傳來了楚國王上熊橫薨逝的消息,如今楚國太子在秦國為質,楚國沒有君王主持大局,正是各國攻打楚國的絕佳時機。
這一點他能想到,各國君王自然也能想到,而秦國國君嬴稷自然也想得到。
宋玉信上說楚王熊橫派人夜襲屈原府邸,失敗之後便借著揚州無人駐守的理由,將宋玉和屈原派去了揚州。
看樣子楚王原本是打算在太子回國繼位之前,為他清除楚國內部的障礙。
以他的立場而言,他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任何不對。不過可惜的是,他的命不夠長。
如果他能夠多活一段時間,哪怕只是幾個月,或許一切又不同了。
如今宋玉和屈原被貶去揚州,楚國沒有君王主持大局,即便日後熊完回了國,他想要再次對付宋玉和屈原卻也師出無名了。
韓非邊想著已經走回了將軍府的門前,他還沒有進門,便聽見門內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隨即大門便‘嘩’的一聲打開了。
白起走了出來,看見韓非就站在門前先是一愣,隨即道:“韓公子你回來的正好,王上召見我們即刻入宮,說有要事商議。”
韓非小心翼翼將手中信箋收好,隨即對著白起點了點頭,兩人一同進了宮。
他們到後殿的時候,殿外已經有不少官員在等候了。
李斯、呂不韋還有王齕都在,還有一個無比熟悉的面孔——荀子。
韓非朝荀子走近了幾步,恭敬作揖:“老師。”
荀子點了點頭算是回應,李斯眼角的餘光瞥見了師生兩人的互動,唇角撇了撇,雖然沒有說話,心中卻有些不爽。
按理說其他人出現在後殿是理所應當,畢竟包括他在內他們都是秦國的臣子,而韓非是韓國的公子,荀子是趙國的臣子,秦國商議大事卻有別國的人參與,難免讓人心中有些不舒服。
“都進來吧。”殿內傳出了嬴稷的聲音,眾位大臣便應聲踏進了殿內。
“參見王上。”
“都起來吧。”
嬴稷將桌上的奏章放到一旁,抬眼看向面前的大臣們緩緩開口了:“楚王薨逝的消息,想必諸位愛卿都聽說了吧?”
眾臣紛紛點頭附和,嬴稷又道:“如今楚國太子正在咸陽城中,諸位愛卿有何見解?”
呂不韋最先站出來:“王上,臣以為應當放楚國太子回郢都繼承王位。”
嬴稷瞥了他一眼,聽到他繼續說:“如今楚國王上忽然薨逝,楚國無人主持局面,若王上此時將太子送回郢都,楚國上下定會感激王上之恩。當然送太子回去,也要有條件。”
他這麼解釋之後,不少人跟著附和。
“有人有其他意見嗎?”嬴稷看看面前的大臣,突然對著斜前方一笑:“不知荀卿有何見解?”
荀子原本正暗自感嘆呂不韋的心思,沒想到秦王會突然叫道自己,半晌才應道:“呂大人的方法自然不錯,可對秦國國威怕是有損。”
秦國之前已經打了楚國個措手不及,楚國無奈之下以太子為質求和,如今楚王薨逝,秦國不但不趁人之危,反而將太子送回都城,這怎麼看都不像是強秦的做法。
“韓公子你覺得呢?”嬴稷早便知道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如今李斯跟在呂不韋身邊,他十分想看看韓非和李斯之間的較量。
“我同老師的意見一致,如今楚國沒有君王,楚國太子定會想法設法逃回國去,若想取得利益最大化,何不故意讓熊完逃回都城,這樣秦國便有了再次攻打楚國的理由。”
嬴稷早在第一次見到韓非的時候,便知道他能猜出別人的心思。
將楚國太子送回郢都,秦國自然會受到楚國上下的感謝,可他並不需要這種虛無的感謝。
他要的是秦國疆土的擴展,要的是一統天下,千年萬年之後,歷史上也會有秦國這個濃重的筆墨落下。
到那時候,誰又會在乎當時各國對秦國是感激還是痛恨?
******
從殿上走出來後,呂不韋和李斯氣沖沖的走了。
韓非和荀子走在最後面,韓非猶豫了片刻還是忍不住開口了:“老師。”
荀子應聲停下了腳步,轉頭看他:“不必說了,我知道你想說什麼。”
韓非還是繼續說道:“老師一向不主張各國爭鬥,以和平為主,今日為何卻站在我這一邊?”
荀子勾了勾嘴角:“我不是站在誰的一邊,我站的從來都是對趙國有利的一邊。”
如今想要和平,只有聯合其他諸侯國合力抗衡秦國。
強秦的野心已經無法阻止,他來秦國也並從未想過可以靠自己的遊說讓秦王停止戰爭。
剛才殿上呂不韋的提議對秦國自是大好,秦楚或許會重新交好,這麼一來想要聯合六國抗秦的謀略便無法進行。
他只不過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了一個對日後更為有利的一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