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一來,薛軍失去了後方的糧草供給,二十餘萬兵馬便會被困守在南六州。

  因手中暫時沒有可以和沂都制衡的水兵,薛軍只能通過陸路攻城略池,而由丘州至常州的這條戰線被拉得過長,丘州守軍不足六萬,是極容易被兗州攻占的。

  李善聞訊不由心生焦灼,想要率兵回丘州防守。

  就在這時,他手下的一個將領提議道:「大將軍,我們就這樣撤兵豈不是太可惜,不妨一鼓作氣把安陽打下來,有了安陽那引爆火藥的法子,以後還怕北六州的兵馬來攻城嗎?」

  是啊,便豁出一萬將士的性命,只要把安陽打下來,從此往後就再無後顧之憂。

  李善發了狠心,也不提什麼夜襲了,下令讓全軍將士安心休整兩日,初三晨起出兵,巳時攻城,定要在天黑之前奪取安陽。

  李善獨斷專權,壓根沒有和他的小外甥商量。

  給廖三等人氣得夠嗆,找薛進抱怨:「這李善大將軍實在太不把咱薛帥放在眼裡了!這麼大的事,連知會也不知會一聲!」

  崔無難得附和廖三:「大將軍此舉,過於草率,全然是拿將士們的性命去餵安陽城的火炮。」

  大營缺少木炭了,饒是主帥的屋子,也不能總燒的那麼暖融融,薛進有些冷,給自己煮了一壺熱茶,白蒙蒙的茶氣從壺嘴裡湧出來,那麼稀薄淺淡,一吹就散。

  廖三急了:「薛帥,你倒是說話啊。」

  「你想讓我說什麼?」

  「那不然我們,就真照著他李善的意思攻打安陽?」

  廖三雖是莽夫,但也曉得這麼打仗是要死很多人的,他不怕別的,怕自己手底下的兄弟冤死。

  薛進沉默片刻後問崔無:「年前琿州和兗州才聯姻,押送糧草去兗州也就三五日的事,軍情為何來的這般快。」

  崔無道:「事權從急,東丘那邊用了信鴿。」

  飛鴿傳書是傳送軍情最快的法子,也是最不妥當的法子,這信鴿一路上翻山越嶺,難保不會碰上個意外,或被人半道截下,或被雄鷹獵殺,為保險起見,總要放出上百隻信鴿。

  軍情送到白崗莊,自然也容易送到安陽城。

  薛進笑笑,提起壺,倒出一盞茶:「既然大將軍都下了決心,又豈是我能勸阻的,隨他去吧。」

  廖三聽聞此言,當即打定主意,起兵攻城那日他絕不會帶著弟兄們上前送命。

  初一這一整晚,楚熹都沒睡安穩,就怕薛軍來夜襲,誰承想等到天亮外頭也沒個動靜。

  按理說薛軍沒有攻城,是好事一樁,可楚熹心裡總隱隱不安,待大嫂給老爹敬過茶,一家人吃過早膳,楚熹便匆匆趕去了北場。

  到了北場,找到郭泉,詢問城中火藥餘量。

  郭泉給出她一個不太理想的回答:「恕屬下直言,礦山封閉,硫磺短缺,若薛軍正面攻城,恐怕撐不了太久,少城主如今不能完全指望火藥守城,還是應當儘早另尋他法。」

  百姓農閒時常去采硝,安陽最不缺的便是硝石,可硫磺取自礦山,本就緊俏,眼下城門封閉,徹底絕了來路。

  楚熹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硫磺,按說火油也能守城,可火油這玩意比硫磺還珍貴,上次燒雲梯已經把城裡的火油用去大半,再不能擅用。

  楚熹正發愁的唉聲嘆息,仇陽忽然捧著一隻大白鴿找來了北場。

  「這是做什麼?烤鴿子吃?」

  「薛軍信鴿。」

  楚熹仔細一瞧,見那白鴿渾身染血,腳上還綁著一根竹管,略微傻眼:「你從天上射下來的?」

  仇陽點點頭,把竹管拆下來遞給她。

  這是楚熹第一次見到古裝電視劇里經常上演的飛鴿傳書,覺得不可思議:「我的天,你怎麼發現的?」

  仇陽迷茫的看著她:「它剛巧從城門上經過,就射下來了,可有哪裡不妥?」

  「……厲害,真的厲害,回頭你也教教我。」

  「少城主還是先看軍情吧,薛軍不惜這麼大風險飛鴿傳書,定是極為緊要。」

  「對,你說得對!」

  楚熹拆開竹筒,一覽軍情,頓時失了和仇陽玩鬧的心思,滿臉凝重之色。

  兗州要攻打東丘,截斷薛軍的糧道,薛軍豈能坐視不理,勢必要率兵回防,可安陽近在咫尺,他們怎會讓快煮熟的鴨子從鍋里飛出去。

  自然是添一把火,先吃到嘴再說。

  「仇陽,你去通知各個城門的統領,這兩日一定要加強防守,一刻也不能懈怠,還有地道里,切莫再進人,多埋一些地蛋,該炸就炸,不要手軟。」

  「嗯,知道了。」

  楚熹預感到薛軍此番攻城,必然會傾其所有,不留餘地,若如此,安陽的火藥真撐不了太久,一旦火藥告竭,安陽城沒得可守。

  楚熹長吁短嘆的回了府,本想和老爹商榷一番,好歹拿個主意出來,可老爹是個天生的奸商,讓他弄錢弄糧,他或許還能有幾道歪招,讓他設法守城,他當真腦袋空空。

  楚熹只好去找祝宜年。

  祝宜年的院子裡不管何時都冷冷清清的,顯得落寞,其實服侍他的僕婢還真不少,礙於他喜好安靜,僕婢們不敢叨擾,幹完手裡的活就找地方躲起來。

  走了一路,沒瞧見一個人影,連文竹也不知跑哪玩去了。

  楚熹在門外輕輕喚道:「先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