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算算上次送去齊國的信,如果路上沒耽擱,宇文攸看完就回信的話,回信也該到了,李汝宓走到井台邊洗了手,理了理鬢髮,接過信紙拆了開來。
回信只有兩個字,知悉,字寫得很大很潦草,墨痕也淺,想來他胡亂找了個筆隨便寫的。
李汝宓將信折了折塞進衣袖裡,又走回田畦間忙碌起來。
時光倏忽而過,只要勤懇,便不會辜負,韭菜吃過兩茬,秋葵綠油油半人高的時候,陸宛生了個男孩,李寔為其取名李霽,字新晴,因為淮南的四月多雨,孩子出生的那天恰好雨過天晴。
陸宛產後體虛,李汝宓便把後宅里的一應事務都攬了下來,甚至新晴的吃喝拉撒睡她也事無巨細都要照料著。
日子隨著李霽的一天天長大慢悠悠從指尖划過,齊國偶爾有書信來,杜雪晴跟秦諾學會了書寫,時常會給李汝宓來信,主要是告訴她小長安的近況,偶爾會提及宇文攸,極少涉及政事。
而這一次的來信,杜雪晴卻告訴李汝宓,皇帝臥病一月有餘,京中可能就要易主,太子理政這半年已苛責齊國三次,最近,他要將李汝宓的小妹李汝珍指給齊王為新妃。
李汝宓捏著信紙,腦中一陣眩暈過後,身子晃了晃就要跌倒,幸好被小桃扶住了。
李汝宓想起自己離京已經五年,珍兒現在也有十四歲了,是差不多到了可以嫁人的年齡。只是太子這樣做,未免辱人太甚,宇文攸應該會拒婚的。
李汝宓向小桃道:“哥哥今日在家吧?”
小桃點頭,“在呢,奴婢剛才過來的時候,聽他們說老爺在教大哥寫字。”
李汝宓點點頭,就往李寔和陸宛起居的院子裡走去,她李家這些年漸不如前,她父親李昶早年征戰四方,身上落了些傷病,歲數大了,傷病發作,再不能帶兵打仗,就閒在京中,皇帝大概是念及她哥哥李寔鎮守淮南有功,同時還需要籠絡,就給她父親李昶升官加爵,雖有一堆頭銜,尊崇無比,但沒有實權,所以現在太子一理事,就開始作踐他們李家了。
李霽正伏在案上寫字,小孩子坐久了不耐煩,又被父親盯著,少不得眼中噙淚,李汝宓走進來,李寔只當是陸宛又來替孩子說情,不耐煩道:“慈母多敗兒,他今天這個功課是務必要做完才能出門。”
李汝宓不覺嘆了口氣,“哥哥,是我。”
李寔轉過身,臉上神色中仍舊帶著些怒氣,“她讓你來的?”原來這些日子李寔忙著公務,沒親自盯著李霽寫字,陸宛心疼兒子,就悄悄替兒子代筆,雖然她極力模仿兒子的字跡,還是被李寔看出了端倪,一家三口這兩天正鬧不快呢。
“不是。”李汝宓搖了搖手裡的書信,“是我有事找哥哥。”
李寔在李霽的案頭屈指敲了敲,“我跟姑姑去說事情,你不許偷懶。”
“是。”玉琢般的小孩委屈巴巴說。
初夏時節,院子裡是濃濃的綠蔭,李汝宓和李寔出了書房,在旁邊的敞軒里坐下,丫鬟端了茶水過來,李汝宓沖她笑笑,“下去吧。”
李寔看著院子裡的花木,盯了兒子半天,其實他也有些累了,端起杯喝了一口,問道:“你今年又種了秋葵嗎?”
李汝宓搖頭,微笑說:“我種了菰菜。”
李寔訝異道:“那不是長在水邊的嗎?”
李汝宓道:“院子裡有井,勤澆水就是了。”她說著將杜雪晴的信遞給李寔,“哥哥先看看這個吧。”
李寔放下茶杯,接過了信,前面提及小長安的部分他看的時候眼中甚至浮上了幾分笑意,“跟新晴一樣頑劣。”待看到後面,他的眉頭慢慢皺了起來,看完後他放下信紙,“父親怎麼沒說呢!”
李汝宓捏著帕子道:“或許父親那邊還不知道此事?”
李寔搖頭,“應該不會,太子為齊王擇正妃,齊國都知道消息了,他不可能不告訴父親。”
李汝宓道:“要不哥哥寫信去問一下?”
李寔點頭,“我也有此意。”他頓了頓又道:“不管怎麼說,已經過去五六年了,你是不是也考慮一下自己的終身呢?從前讓你嫂子問過你,你總說再等等,再等,你都成老姑娘了。”
李汝宓垂下了雙目,盯著手中的絹帕說:“哥哥是嫌我用度太多,不想養我了嗎?”
李寔知道她在開玩笑,不過他沒有接李汝宓的玩笑話,而是認真問道:“你說呢?”
李汝宓見搪塞不過去,伸手拿過信紙,慢慢折了起來,“等遇到合適的,我會考慮的。”
李寔也不想太逼著她,點了下頭,喝了半盞茶後忽又道:“有件事忘了告訴你。”
李汝宓道:“何事?”
李寔道:“我給新晴請了位武師。”
李汝宓微笑說:“那很好啊,男孩子要文武雙全才好,文成提筆成章,武能上馬對敵。”
李寔道:“我也沒想那麼多,就是怕你嫂子太嬌養了他,回頭沒什麼男子氣概,再則嘛,讓他習習武,也好強身健體。”
李汝宓端起杯子慢慢啜著茶,“哥哥的想法不錯。”
回信只有兩個字,知悉,字寫得很大很潦草,墨痕也淺,想來他胡亂找了個筆隨便寫的。
李汝宓將信折了折塞進衣袖裡,又走回田畦間忙碌起來。
時光倏忽而過,只要勤懇,便不會辜負,韭菜吃過兩茬,秋葵綠油油半人高的時候,陸宛生了個男孩,李寔為其取名李霽,字新晴,因為淮南的四月多雨,孩子出生的那天恰好雨過天晴。
陸宛產後體虛,李汝宓便把後宅里的一應事務都攬了下來,甚至新晴的吃喝拉撒睡她也事無巨細都要照料著。
日子隨著李霽的一天天長大慢悠悠從指尖划過,齊國偶爾有書信來,杜雪晴跟秦諾學會了書寫,時常會給李汝宓來信,主要是告訴她小長安的近況,偶爾會提及宇文攸,極少涉及政事。
而這一次的來信,杜雪晴卻告訴李汝宓,皇帝臥病一月有餘,京中可能就要易主,太子理政這半年已苛責齊國三次,最近,他要將李汝宓的小妹李汝珍指給齊王為新妃。
李汝宓捏著信紙,腦中一陣眩暈過後,身子晃了晃就要跌倒,幸好被小桃扶住了。
李汝宓想起自己離京已經五年,珍兒現在也有十四歲了,是差不多到了可以嫁人的年齡。只是太子這樣做,未免辱人太甚,宇文攸應該會拒婚的。
李汝宓向小桃道:“哥哥今日在家吧?”
小桃點頭,“在呢,奴婢剛才過來的時候,聽他們說老爺在教大哥寫字。”
李汝宓點點頭,就往李寔和陸宛起居的院子裡走去,她李家這些年漸不如前,她父親李昶早年征戰四方,身上落了些傷病,歲數大了,傷病發作,再不能帶兵打仗,就閒在京中,皇帝大概是念及她哥哥李寔鎮守淮南有功,同時還需要籠絡,就給她父親李昶升官加爵,雖有一堆頭銜,尊崇無比,但沒有實權,所以現在太子一理事,就開始作踐他們李家了。
李霽正伏在案上寫字,小孩子坐久了不耐煩,又被父親盯著,少不得眼中噙淚,李汝宓走進來,李寔只當是陸宛又來替孩子說情,不耐煩道:“慈母多敗兒,他今天這個功課是務必要做完才能出門。”
李汝宓不覺嘆了口氣,“哥哥,是我。”
李寔轉過身,臉上神色中仍舊帶著些怒氣,“她讓你來的?”原來這些日子李寔忙著公務,沒親自盯著李霽寫字,陸宛心疼兒子,就悄悄替兒子代筆,雖然她極力模仿兒子的字跡,還是被李寔看出了端倪,一家三口這兩天正鬧不快呢。
“不是。”李汝宓搖了搖手裡的書信,“是我有事找哥哥。”
李寔在李霽的案頭屈指敲了敲,“我跟姑姑去說事情,你不許偷懶。”
“是。”玉琢般的小孩委屈巴巴說。
初夏時節,院子裡是濃濃的綠蔭,李汝宓和李寔出了書房,在旁邊的敞軒里坐下,丫鬟端了茶水過來,李汝宓沖她笑笑,“下去吧。”
李寔看著院子裡的花木,盯了兒子半天,其實他也有些累了,端起杯喝了一口,問道:“你今年又種了秋葵嗎?”
李汝宓搖頭,微笑說:“我種了菰菜。”
李寔訝異道:“那不是長在水邊的嗎?”
李汝宓道:“院子裡有井,勤澆水就是了。”她說著將杜雪晴的信遞給李寔,“哥哥先看看這個吧。”
李寔放下茶杯,接過了信,前面提及小長安的部分他看的時候眼中甚至浮上了幾分笑意,“跟新晴一樣頑劣。”待看到後面,他的眉頭慢慢皺了起來,看完後他放下信紙,“父親怎麼沒說呢!”
李汝宓捏著帕子道:“或許父親那邊還不知道此事?”
李寔搖頭,“應該不會,太子為齊王擇正妃,齊國都知道消息了,他不可能不告訴父親。”
李汝宓道:“要不哥哥寫信去問一下?”
李寔點頭,“我也有此意。”他頓了頓又道:“不管怎麼說,已經過去五六年了,你是不是也考慮一下自己的終身呢?從前讓你嫂子問過你,你總說再等等,再等,你都成老姑娘了。”
李汝宓垂下了雙目,盯著手中的絹帕說:“哥哥是嫌我用度太多,不想養我了嗎?”
李寔知道她在開玩笑,不過他沒有接李汝宓的玩笑話,而是認真問道:“你說呢?”
李汝宓見搪塞不過去,伸手拿過信紙,慢慢折了起來,“等遇到合適的,我會考慮的。”
李寔也不想太逼著她,點了下頭,喝了半盞茶後忽又道:“有件事忘了告訴你。”
李汝宓道:“何事?”
李寔道:“我給新晴請了位武師。”
李汝宓微笑說:“那很好啊,男孩子要文武雙全才好,文成提筆成章,武能上馬對敵。”
李寔道:“我也沒想那麼多,就是怕你嫂子太嬌養了他,回頭沒什麼男子氣概,再則嘛,讓他習習武,也好強身健體。”
李汝宓端起杯子慢慢啜著茶,“哥哥的想法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