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頁
諸葛喬問道:「卻不知長樂宮各門出入的記錄……」
費禕截斷問話:「我都已經仔細查看過了,沒有可疑的記錄,沒有塗改的痕跡,每一條記錄都有多人證實。伯松,明日我會按照記錄再查一遍,稟報給蔣公琰,並等待丞相作出後繼的指示。」
諸葛喬咳了幾聲,看看鄧范。
鄧范向前一步,鄭重地行禮:「費參軍,我只有一,一個問題。」
「請講。」
「我聽說,是李永興最先發現長安營駐地起火,並立即奔赴火場救火,全程很是危險,以至於部下有好幾人折損在火場。請問費參軍,在記錄簿,簿冊上,李永興率部離開永安宮的時間是?」
「今日……」費禕抬頭看看天色,改口道:「昨日申時三刻,就在火起的同時。」
鄧范頷首:「可以了。費參軍,我們告辭。」
諸葛喬懵懵懂懂地被鄧范拉出來,重新回到明渠旁的橫貫馳道。
「士則,怎麼說?」
鄧范獰笑一聲:「我有,有個猜測,伯松想聽麼?」
「只管講來!」
「這場火,牽,牽扯的人可不少。我以為,是中軍師楊儀促,促使我把江東使者安置在長安營駐地,又撤空了駐地的守軍。到了申時三刻,則是長樂衛尉李豐率部突入長安營中館舍,先抓住了孫登和令兄等人,隨即放火。」
第1175章 牽線
諸葛喬被這個大膽的設想嚇了一跳,連帶著胯下戰馬都希律律地連聲嘶鳴。遠處路口一排看守哨卡的士卒立即投眼過來,還以為出了什麼事,看到諸葛喬這一行人衣袍鮮明,非富即貴,這才轉回身去。
諸葛喬一邊勒緊韁繩,安撫馬匹,一邊乾笑著對鄧范道:「士則別,別開玩笑了。這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怎,怎麼就成了玩笑?」鄧范正色反問。
諸葛喬本就畏寒,晚上受了一番折騰,只覺呼吸急促。這會兒再被鄧范一嚇,說話都結巴了起來:「威公等人都,都是朝廷忠臣,是隨著先帝篳路藍縷以取天下的舊人!你這麼胡亂猜測……萬一傳了出去,是,是要鬧出大亂子的!我們還,還是以找人為先,不要去糾結那些……那些……」
諸葛喬一時不知該怎麼繼續說下去。
「誰還,還不是個朝廷忠臣了?」鄧范嘿嘿冷笑。笑了半晌,他眯縫著眼睛看看諸葛喬:「伯松倒是個難得的忠厚人。」
諸葛喬臉色一變:「士則,你想說什麼?」
「這場大火的背後,一定另有操,操縱之人,一定有能從這場大火中獲得利利,益之人,對麼?」
「沒錯。」
「伯松你想,這場大火之後,孫權的嫡長子失,失蹤,他遣來的使者失蹤,而朝議洶洶,都在懷疑孫權將露陰謀。這,這種情況下,孫氏和朝廷之間難免重起波瀾。而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驃騎將軍將不得不持續停留在幽州,應對必將往來翻覆的北疆局勢……」
說到這裡,鄧范略壓低些聲音:「伯松你說,這其中,誰會得益?」
諸葛喬倒抽了一口冷氣:「士則是說,朝中有人不樂見驃騎將軍回朝?是誰?」
「伯松以為呢?」
諸葛喬皺眉想了片刻。
自從擊敗曹魏,統一天下,朝廷為示寬宏,引入了大批曾經仕於曹魏的臣子,這些人與追隨玄德公多年的舊臣並非一路,但根基深厚、潛力也足,近年來在朝堂上頗爭權位,儼然形成幾個派系,有暗流洶湧的架勢。
鄧范提起這一茬,諸葛喬第一反應,便是那些人物又在作妖。
但他思來想去,實不明白誰能從阻斷驃騎將軍入朝中獲得好處,更想不明白,那些人物又怎能和中軍師楊儀、長樂衛尉李豐等人牽扯到一處。
莫非……
諸葛喬的眉頭越皺越緊,一時間全無頭緒。
鄧范在旁等了片刻,見諸葛喬久不回答,哈哈一笑:「伯松,你跟我再去個地方,大,大概就能明白了。」
「哪裡?」
「快一點,遲恐有變。」鄧范只道。
他帶過馬首,輕揮一鞭,領著趙律等人便走。
深夜中一行人點起火把,叱騎馳騁,卷行遠去,身影頃刻間就要消失於長街盡頭。諸葛喬咬了咬牙,催馬跟上。
這隊人倒沒有去什麼新的地方,而是折返到了火場西北面,原本被蔣琬當做指揮中心的建陽里。之前兩人就在建陽里的門口坐著休息,並等待火場中搜尋的消息。
蔣琬這時候已經不在此地了,停留在這裡,負責對火場周邊持續監察搜捕的,換成了持金吾的下屬兵卒。
持金吾是本朝權柄極重的職務,擔負長安城內的巡察、禁暴、督奸等責,執掌北軍,非親信重臣不能出任。近數年來,擔任持金吾、直接掌控北軍五校的,一直是前將軍關平。
長安營火起之後,駐在城北的持金吾下屬,到達火場的時間只稍慢於長樂衛尉李豐所部。他們立即接管了周邊諸里坊和十二城門,嚴密搜索城中一切可疑之人。
不過,關平位高權重,並不直接到場,這時候停留在建陽里,具體負責指揮的,是關平麾下一名資深的裨將。
聽得鄧范、諸葛喬等人來到,那裨將迎了出來。
兩方見過,鄧范也不客氣,立即道:「我要查看火場周圍所,所有的人員出入記錄。」
費禕截斷問話:「我都已經仔細查看過了,沒有可疑的記錄,沒有塗改的痕跡,每一條記錄都有多人證實。伯松,明日我會按照記錄再查一遍,稟報給蔣公琰,並等待丞相作出後繼的指示。」
諸葛喬咳了幾聲,看看鄧范。
鄧范向前一步,鄭重地行禮:「費參軍,我只有一,一個問題。」
「請講。」
「我聽說,是李永興最先發現長安營駐地起火,並立即奔赴火場救火,全程很是危險,以至於部下有好幾人折損在火場。請問費參軍,在記錄簿,簿冊上,李永興率部離開永安宮的時間是?」
「今日……」費禕抬頭看看天色,改口道:「昨日申時三刻,就在火起的同時。」
鄧范頷首:「可以了。費參軍,我們告辭。」
諸葛喬懵懵懂懂地被鄧范拉出來,重新回到明渠旁的橫貫馳道。
「士則,怎麼說?」
鄧范獰笑一聲:「我有,有個猜測,伯松想聽麼?」
「只管講來!」
「這場火,牽,牽扯的人可不少。我以為,是中軍師楊儀促,促使我把江東使者安置在長安營駐地,又撤空了駐地的守軍。到了申時三刻,則是長樂衛尉李豐率部突入長安營中館舍,先抓住了孫登和令兄等人,隨即放火。」
第1175章 牽線
諸葛喬被這個大膽的設想嚇了一跳,連帶著胯下戰馬都希律律地連聲嘶鳴。遠處路口一排看守哨卡的士卒立即投眼過來,還以為出了什麼事,看到諸葛喬這一行人衣袍鮮明,非富即貴,這才轉回身去。
諸葛喬一邊勒緊韁繩,安撫馬匹,一邊乾笑著對鄧范道:「士則別,別開玩笑了。這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怎,怎麼就成了玩笑?」鄧范正色反問。
諸葛喬本就畏寒,晚上受了一番折騰,只覺呼吸急促。這會兒再被鄧范一嚇,說話都結巴了起來:「威公等人都,都是朝廷忠臣,是隨著先帝篳路藍縷以取天下的舊人!你這麼胡亂猜測……萬一傳了出去,是,是要鬧出大亂子的!我們還,還是以找人為先,不要去糾結那些……那些……」
諸葛喬一時不知該怎麼繼續說下去。
「誰還,還不是個朝廷忠臣了?」鄧范嘿嘿冷笑。笑了半晌,他眯縫著眼睛看看諸葛喬:「伯松倒是個難得的忠厚人。」
諸葛喬臉色一變:「士則,你想說什麼?」
「這場大火的背後,一定另有操,操縱之人,一定有能從這場大火中獲得利利,益之人,對麼?」
「沒錯。」
「伯松你想,這場大火之後,孫權的嫡長子失,失蹤,他遣來的使者失蹤,而朝議洶洶,都在懷疑孫權將露陰謀。這,這種情況下,孫氏和朝廷之間難免重起波瀾。而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驃騎將軍將不得不持續停留在幽州,應對必將往來翻覆的北疆局勢……」
說到這裡,鄧范略壓低些聲音:「伯松你說,這其中,誰會得益?」
諸葛喬倒抽了一口冷氣:「士則是說,朝中有人不樂見驃騎將軍回朝?是誰?」
「伯松以為呢?」
諸葛喬皺眉想了片刻。
自從擊敗曹魏,統一天下,朝廷為示寬宏,引入了大批曾經仕於曹魏的臣子,這些人與追隨玄德公多年的舊臣並非一路,但根基深厚、潛力也足,近年來在朝堂上頗爭權位,儼然形成幾個派系,有暗流洶湧的架勢。
鄧范提起這一茬,諸葛喬第一反應,便是那些人物又在作妖。
但他思來想去,實不明白誰能從阻斷驃騎將軍入朝中獲得好處,更想不明白,那些人物又怎能和中軍師楊儀、長樂衛尉李豐等人牽扯到一處。
莫非……
諸葛喬的眉頭越皺越緊,一時間全無頭緒。
鄧范在旁等了片刻,見諸葛喬久不回答,哈哈一笑:「伯松,你跟我再去個地方,大,大概就能明白了。」
「哪裡?」
「快一點,遲恐有變。」鄧范只道。
他帶過馬首,輕揮一鞭,領著趙律等人便走。
深夜中一行人點起火把,叱騎馳騁,卷行遠去,身影頃刻間就要消失於長街盡頭。諸葛喬咬了咬牙,催馬跟上。
這隊人倒沒有去什麼新的地方,而是折返到了火場西北面,原本被蔣琬當做指揮中心的建陽里。之前兩人就在建陽里的門口坐著休息,並等待火場中搜尋的消息。
蔣琬這時候已經不在此地了,停留在這裡,負責對火場周邊持續監察搜捕的,換成了持金吾的下屬兵卒。
持金吾是本朝權柄極重的職務,擔負長安城內的巡察、禁暴、督奸等責,執掌北軍,非親信重臣不能出任。近數年來,擔任持金吾、直接掌控北軍五校的,一直是前將軍關平。
長安營火起之後,駐在城北的持金吾下屬,到達火場的時間只稍慢於長樂衛尉李豐所部。他們立即接管了周邊諸里坊和十二城門,嚴密搜索城中一切可疑之人。
不過,關平位高權重,並不直接到場,這時候停留在建陽里,具體負責指揮的,是關平麾下一名資深的裨將。
聽得鄧范、諸葛喬等人來到,那裨將迎了出來。
兩方見過,鄧范也不客氣,立即道:「我要查看火場周圍所,所有的人員出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