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喬撥轉馬頭:「也就是說……」

  「孫權是個聰明人,當年曹劉尚,尚在對峙,他已經看出了漢家勃興之勢不可阻擋,故而棄了江東本據,直取遼東。從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放棄了統一天下的大志,所求的,只,只是異域海外的王業。這是孫氏政權自上而下早,早就確定無疑的大政,根本不可能改變。」

  鄧范臉色嚴肅,而口氣十分堅決,頓時讓諸葛喬心頭一震。

  過去半個時辰,諸葛喬始終都在糾結,不明白自家兄長何必為了孫氏政權做到這種程度。

  聽得鄧范這般說來,他立即順著鄧范的思路去想:「孫登在長安當著千石的郎官,有自家職務,並沒有被拘押在牢里,朝廷也並不把他當做質子看待。孫氏若想要孫登回返,有明里暗裡的手段可用,完全沒必要派一隊使者來掩護……」

  「正,正是如此。」鄧范連連點頭。

  諸葛喬身上一陣陣發冷,頭腦卻愈來愈清楚:「就算用得到這些使者……使者們安然回返,而孫登暗中潛藏於使者隊伍,這才叫掩護。如今使者和孫登一起失蹤,這是什麼做法?本該力求神不知鬼不覺的事,卻辦得這般聲勢驚人,唯恐朝廷不警惕,不戒備麼?繼續再想,就算孫氏有預先的萬全布置,安排一個人與安排一隊人的難度,豈可同日而語?這不是憑空給自家出難題麼?」

  這樣想來,整樁事愈來愈古怪了。

  鄧范壓低聲音道:「所以,此事未必出於孫氏策,策動。背,背後,可能另有操縱之人?」

  諸葛喬一迭連聲問道:「是誰在操縱?怎麼做到的?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的兄長……還有孫登和孫氏使者們,會在哪裡?」

  鄧范瞠目結舌,搖了搖頭。

  諸葛喬自失一笑。鄧范是常在邊疆的武人,他對孫氏自然是了解的,可要他推斷長安城裡的情況,簡直是問道於盲。而諸葛喬自己,又完全沒有半點線索,根本無法繼續推想。

  此時天色已晚,夜空一片昏沉晦澀,像是一面巨大的鐵幕,鋪天蓋地地壓下來。兩人立馬道旁,臉色比天色更黑,頭腦里一片混亂。

  第1174章 放火

  再過片刻,有陣陣鼓聲從來路傳出,那是執金吾調派了更多將士,開始全面接管城中的搜查。縱橫交錯的道路上一片喧譁,精銳騎兵往來飛馳,警惕地掃視著道路兩側的行人們。

  行人們也都感覺到了有遠比火災更嚴重的事情發生。他們加快了腳步,但每過一個路口,都要被仔細盤查了。看來封鎖的範圍已經越過了軍營周邊六坊,而擴張到了大半個長安城,其引起的動盪,實為近年罕見。

  孫登和孫氏使者一行的失蹤如此突兀,必定事前下了極大的工夫來準備。此時搜捕的聲勢再大,也未必能有多少結果。

  但蔣琬又不傻,持金吾關平更是穩健之人。他們如此做,皆因只有確認周邊諸坊和十二城門校尉皆無所獲,丞相長史才可以促請衛將軍黃權出面,名正言順地命令長樂衛尉李豐,調查長樂宮的人員進出。

  或許除了鄧范和諸葛喬,也有人會懷疑此事未必出於孫氏策動,可實際辦事之人,誰能因此而放鬆搜捕?長樂宮確實就是當前最可疑的一個方向,無論如何都不能輕忽。

  鄧范嘆了口氣:「我,我要回去啦,護送孫氏使者的任務辦,辦成這樣,實在有損驃騎將軍的威名。接著有司必定盤問,說不定還有責罰……我得想,想,想想清楚該怎麼回答。」

  諸葛喬滿心牽掛自家兄長,可晚間寒風颼颼,他渾身濕透,越來越冷,腦子也快轉不動了。聽得鄧范這般說,他哆嗦著,也嘆氣道:「無論接下去的情形會如何,你我傻站在路邊無用。而朝堂大政若因此而有變動,又非我們所能置喙,罷了,罷了,散了吧。」

  當下兩人行禮散去。

  鄧范往驃騎將軍府的方向慢慢去,半路上給各處軍營調出的搜捕士卒讓了四次路,本人又被攔住盤查了兩次。直到經過北宮和武庫間的時候,才撞上了從驃騎將軍府出來打探的自家部屬。

  「將軍!」一名小校激動地趕到:「我聽說……」

  鄧范抬手止住他的言語,往他身後看了看。

  在小校後頭,另外有一小隊騎兵跟著,火光掩映中,鄧范見到騎兵首領的面貌,吃了一驚,連忙策馬迎上幾步:「趙司馬,你,你怎麼來了?」

  這騎兵首領年約五旬,鬚髮有些斑白了。他是趙雲的部曲將趙律,後來歸入雷遠麾下,長期尊奉主母號令,負責雷遠家宅之人。

  趙律策馬上來,向鄧范頷首:「鄧將軍,出了這樣的事,今夜城中必有喧擾。主母以為,鄧將軍或許也會忙碌,故而使我等跟隨鄧將軍行事,並攜來夜行所用的符信。」

  鄧范從騎士手中接過符信,鄭重收起。

  「如,如此最好。趙司馬,我們抓,抓緊時間,去見一個人。」

  「何人?」

  「中軍師楊儀。」鄧范冷笑道:「是這廝建議,將孫氏使者安置在長安營駐地的!」

  一行騎隊捲地而去。

  當年先帝即位,以六名重臣分領軍政,其中權力和地位最高的,乃是丞相諸葛亮和大將軍關羽。然而在朝廷平定河北、中原的前夕,關羽病逝於河東,其大將軍的職權便分散於其餘重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