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頁
皇帝倏然睜開眼睛,起身從龍案上繞過,快步走下來:「怎麼回事?」
一邊問話,皇帝一邊快步往外走去。
吳書來忙取了掛在一旁的大氅,緊跟著替皇帝披上:「皇上,外面冷,當心著涼。」
李玉咽了口唾沫:「奴才不知,奴才聽聞皇貴妃娘娘病了,尚未來得及仔細詢問便進來通稟了。」
皇帝冷冷呵斥:「蠢貨。」
這麼多年來,皇貴妃的身子幾乎從未出過問題,只是身子略微寒涼,又帶了點兒女人家都有的氣血不足的毛病,突然聽說皇貴妃病了,永壽宮的宮人還來了御前稟報,皇帝便以為是很嚴重的病。
誰知當皇帝一路迎著凌冽的寒風來到永壽宮時才得知,皇貴妃前幾日便著了涼,只是不願意請太醫,直到今日不知為何突然發起熱來,奴才們沒辦法,才一邊去養心殿稟報,一邊著人去太醫院。
皇帝摸了摸柳清菡紅的發燙的臉,臉色陰沉:「都多大的人了,病了都不請太醫,你是成心想讓朕擔心嗎?」
他語氣頗重,然而手上動作輕柔,甚至又體貼的替柳清菡把錦被往上拉了拉。
柳清菡輕咬著唇:「臣妾沒有,臣妾只是不喜歡吃藥,怕苦罷了。」
說完,她心虛的低了頭,又輕聲嘟囔:「況且臣妾也沒想到會越來越嚴重。」
皇帝一噎,神色卻緩和了不少:「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怕吃藥,當心和瑾知道了笑話你。」
這個女人啊,明明那麼怕苦,卻在伺候他用藥時次次都親自試藥,一想起這些,他心裡再多的氣對著她也發不出來了。
柳清菡沖皇帝討好一笑:「才不會呢,和瑾隨了臣妾,一樣怕吃藥。」
太醫很快就來了,還是劉太醫,利落的給柳清菡把了脈,開了方子。
皇帝一直等到藥熬好,親自盯著柳清菡喝的一滴不剩,才起身離開:「朕還有政事要忙,就不陪你了,你乖乖吃藥,早些養好身子,除夕時朕還欲與你一同守歲呢。」
柳清菡在床榻上欠了欠身:「是。」
厚厚的氈簾被放下,皇帝的身影消失在永壽宮正殿,柳清菡輕舒一口氣,忙從錦被裡拿出兩個湯婆子遞給紫羅,又拿了枕邊的帕子擦了擦頭上被熱出來的汗,唏噓道:「終於走了。」
紫羅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見柳清菡瞥了她一眼,忙收了聲,放好湯婆子,另吩咐了人去換一盆溫水來,她則跪在腳踏上,問出了心中的不確定:「娘娘,您這一病,皇上真的不會再讓郡王去甘肅賑災了嗎?」
柳清菡搖了搖頭:「本宮也不確定,但最起碼會有點作用。」
只是人心難測,尤其是帝王心思,更是深不可測。
話落,柳清菡依舊覺得口中殘留著苦澀的味道,推了推紫羅:「去把蜜桔端來。」
紫羅抿著嘴笑了:「奴婢都說了讓太醫用糖水就好,您偏要讓劉太醫用黃連水,這可不就是公主經常說的自討苦吃嘛。」
囉嗦歸囉嗦,紫羅還是很快就剝好了個蜜桔,還細心的去掉了絲絨。
甜滋滋帶著汁水的果肉在口腔中散開,柳清菡舒服的眯了眯眼睛,不是她自討苦吃,而是皇帝素來多疑精明,糖水的味道和黃連水的味道,又如何能一樣?
好在柳清菡的苦沒白吃,皇帝從永壽宮離開後,又隔了兩日,賑災的旨意終於從養心殿傳出:命榮郡王前往甘肅,主理賑災事宜,另外派八貝勒協助。
旨意一出,滿朝譁然,怎麼皇帝如此不安常理出牌?明明前兩日朝堂之上,皇帝還屬意顯郡王去賑災呢。
養心殿,吳書來傳了旨意回來,為難道:「皇上,八貝勒說,想求見您。」
皇帝神色淡淡:「不必了,命人告訴八貝勒,待他與榮郡王回京時,朕自會替他們辦慶功宴。」
吳書來躬身退下,皇帝疲憊的捏了捏眉心,說實在話,永琋去甘肅賑災,他更能放心,因為他更信任永琋的辦事能力,只是皇貴妃病著,他不能在這個時候叫永琋離京,更何況......
皇帝負手走到正大光明的牌匾下,仰頭看了許久。
今年的除夕一過,就是乾隆三十年,也是皇帝在位三十年的象徵。
故而皇帝對今年要賞下去的福字和對聯格外的上心,從臘月二十六封筆後,就一直在寫,甚至還拉著柳清菡一起寫。
看著柳清菡寫的福字與皇帝的字有七分像,皇帝笑了:「記得當年朕第一次教你寫字時,你寫出來的字連朕第一次握筆時寫的都不如,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你的字可是大有長進。」
柳清菡把福字放在皇帝寫的福字旁,纖細的指尖兒點著兩幅字:「臣妾也覺得,只是臣妾的字還是不能和皇上您的比,您的字蒼勁有力,而臣妾的字看著軟綿綿的,雖說和您的有幾分像,也只是形似神不似罷了。」
皇帝哈哈一笑:「朕是男人,常年練習騎射,手腕自然有力,你身為女子,字裡帶著柔婉也實屬正常。」
經過柳清菡這麼一說,皇帝心中才因為字體相像生出來的那點不舒服,瞬間就消散了。
柳清菡暗自鬆了口氣,繼續陪著皇帝寫字。只是在她來養心殿陪著皇帝寫字的這段時間,皇帝就已經用了兩碗生脈飲,幾乎是每隔一個時辰就會用一次。
她不由得疑惑,皇帝如此加大劑量服用,怎麼面色反而不曾有異?要知道這生脈飲,皇帝已經服用了足足半年。
一邊問話,皇帝一邊快步往外走去。
吳書來忙取了掛在一旁的大氅,緊跟著替皇帝披上:「皇上,外面冷,當心著涼。」
李玉咽了口唾沫:「奴才不知,奴才聽聞皇貴妃娘娘病了,尚未來得及仔細詢問便進來通稟了。」
皇帝冷冷呵斥:「蠢貨。」
這麼多年來,皇貴妃的身子幾乎從未出過問題,只是身子略微寒涼,又帶了點兒女人家都有的氣血不足的毛病,突然聽說皇貴妃病了,永壽宮的宮人還來了御前稟報,皇帝便以為是很嚴重的病。
誰知當皇帝一路迎著凌冽的寒風來到永壽宮時才得知,皇貴妃前幾日便著了涼,只是不願意請太醫,直到今日不知為何突然發起熱來,奴才們沒辦法,才一邊去養心殿稟報,一邊著人去太醫院。
皇帝摸了摸柳清菡紅的發燙的臉,臉色陰沉:「都多大的人了,病了都不請太醫,你是成心想讓朕擔心嗎?」
他語氣頗重,然而手上動作輕柔,甚至又體貼的替柳清菡把錦被往上拉了拉。
柳清菡輕咬著唇:「臣妾沒有,臣妾只是不喜歡吃藥,怕苦罷了。」
說完,她心虛的低了頭,又輕聲嘟囔:「況且臣妾也沒想到會越來越嚴重。」
皇帝一噎,神色卻緩和了不少:「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怕吃藥,當心和瑾知道了笑話你。」
這個女人啊,明明那麼怕苦,卻在伺候他用藥時次次都親自試藥,一想起這些,他心裡再多的氣對著她也發不出來了。
柳清菡沖皇帝討好一笑:「才不會呢,和瑾隨了臣妾,一樣怕吃藥。」
太醫很快就來了,還是劉太醫,利落的給柳清菡把了脈,開了方子。
皇帝一直等到藥熬好,親自盯著柳清菡喝的一滴不剩,才起身離開:「朕還有政事要忙,就不陪你了,你乖乖吃藥,早些養好身子,除夕時朕還欲與你一同守歲呢。」
柳清菡在床榻上欠了欠身:「是。」
厚厚的氈簾被放下,皇帝的身影消失在永壽宮正殿,柳清菡輕舒一口氣,忙從錦被裡拿出兩個湯婆子遞給紫羅,又拿了枕邊的帕子擦了擦頭上被熱出來的汗,唏噓道:「終於走了。」
紫羅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見柳清菡瞥了她一眼,忙收了聲,放好湯婆子,另吩咐了人去換一盆溫水來,她則跪在腳踏上,問出了心中的不確定:「娘娘,您這一病,皇上真的不會再讓郡王去甘肅賑災了嗎?」
柳清菡搖了搖頭:「本宮也不確定,但最起碼會有點作用。」
只是人心難測,尤其是帝王心思,更是深不可測。
話落,柳清菡依舊覺得口中殘留著苦澀的味道,推了推紫羅:「去把蜜桔端來。」
紫羅抿著嘴笑了:「奴婢都說了讓太醫用糖水就好,您偏要讓劉太醫用黃連水,這可不就是公主經常說的自討苦吃嘛。」
囉嗦歸囉嗦,紫羅還是很快就剝好了個蜜桔,還細心的去掉了絲絨。
甜滋滋帶著汁水的果肉在口腔中散開,柳清菡舒服的眯了眯眼睛,不是她自討苦吃,而是皇帝素來多疑精明,糖水的味道和黃連水的味道,又如何能一樣?
好在柳清菡的苦沒白吃,皇帝從永壽宮離開後,又隔了兩日,賑災的旨意終於從養心殿傳出:命榮郡王前往甘肅,主理賑災事宜,另外派八貝勒協助。
旨意一出,滿朝譁然,怎麼皇帝如此不安常理出牌?明明前兩日朝堂之上,皇帝還屬意顯郡王去賑災呢。
養心殿,吳書來傳了旨意回來,為難道:「皇上,八貝勒說,想求見您。」
皇帝神色淡淡:「不必了,命人告訴八貝勒,待他與榮郡王回京時,朕自會替他們辦慶功宴。」
吳書來躬身退下,皇帝疲憊的捏了捏眉心,說實在話,永琋去甘肅賑災,他更能放心,因為他更信任永琋的辦事能力,只是皇貴妃病著,他不能在這個時候叫永琋離京,更何況......
皇帝負手走到正大光明的牌匾下,仰頭看了許久。
今年的除夕一過,就是乾隆三十年,也是皇帝在位三十年的象徵。
故而皇帝對今年要賞下去的福字和對聯格外的上心,從臘月二十六封筆後,就一直在寫,甚至還拉著柳清菡一起寫。
看著柳清菡寫的福字與皇帝的字有七分像,皇帝笑了:「記得當年朕第一次教你寫字時,你寫出來的字連朕第一次握筆時寫的都不如,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你的字可是大有長進。」
柳清菡把福字放在皇帝寫的福字旁,纖細的指尖兒點著兩幅字:「臣妾也覺得,只是臣妾的字還是不能和皇上您的比,您的字蒼勁有力,而臣妾的字看著軟綿綿的,雖說和您的有幾分像,也只是形似神不似罷了。」
皇帝哈哈一笑:「朕是男人,常年練習騎射,手腕自然有力,你身為女子,字裡帶著柔婉也實屬正常。」
經過柳清菡這麼一說,皇帝心中才因為字體相像生出來的那點不舒服,瞬間就消散了。
柳清菡暗自鬆了口氣,繼續陪著皇帝寫字。只是在她來養心殿陪著皇帝寫字的這段時間,皇帝就已經用了兩碗生脈飲,幾乎是每隔一個時辰就會用一次。
她不由得疑惑,皇帝如此加大劑量服用,怎麼面色反而不曾有異?要知道這生脈飲,皇帝已經服用了足足半年。